為什么要感謝折磨你的人
學會感謝折磨你的人,才能成為真正能夠領悟成功的人。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經歷這樣那樣的煩心事,這些事總是會折磨人的心,使人不得安穩。
生命是一次次的蛻變過程。唯有經歷各種各樣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命的厚度。通過一次又一次與各種折磨握手,歷經反反復復幾個回合的較量,人生的閱歷就在這個過程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
在人生的岔道口,你若選擇了一條平坦的大道,你可能會有一個舒適而享樂的青春,但你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歷練機會;你若選擇了坎坷的小路,你的青春也許會充滿痛苦,但人生的真諦也許就此被你打開。
蝴蝶的幼蟲是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的。當它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個狹小的通道對它來講無疑如同鬼門關,那嬌嫩的身軀必須竭盡全力才可以破繭而出。許多幼蟲在往外沖殺的時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飛翔的祭品。
有的人動了惻隱之心,企圖將那幼蟲的生命通道修得寬闊一些,他用剪刀把繭的洞口剪大。這樣一來,所有受到幫助而見到天日的蝴蝶都不是真正的飛行精靈——靈們無論如何也飛不起來,只能拖著喪失了飛翔功能的雙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來,那“鬼門關”般的狹小繭洞恰恰是幫助蝴蝶幼蟲兩翼成長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候,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被順利輸送到蝶翼的組織中去;唯有兩翼充血,蝴蝶才能振翅飛翔。人為地將繭洞剪大,蝴蝶的翼翅就沒有了充血的機會,爬出來的蝴蝶便永遠與飛翔絕緣。
成長的過程恰似蝴蝶的破繭過程,在痛苦的掙扎中,意志得到磨煉,力量得到加強,心智得到提升,生命在痛苦中得到升華。當你從痛苦中走出來時,就會發現,你已經擁有了飛翔的力量。如果沒有挫折,也許就會像那些受到“幫助”的蝴蝶一樣,萎縮了雙翼,平庸一生。
有個漁夫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依靠捕魚所得的錢,“漁王”積累了一大筆財富。然而,年老的“漁王”卻一點也不快活,因為他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極其平庸。
于是他經常向人傾訴心中的苦惱:“我真想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為什么這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多年來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其他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學會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是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有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成才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是啊,漁夫的兒子們從來都沒有經受一點挫折的折磨,他們怎么會獲得成長呢?
人生其實沒有彎路,每一步都是必須。所謂失敗、挫折并不可怕,正是它們才教會我們如何獲得經驗與教訓。如果一路都是坦途,那只能像漁夫的兒子那樣,淪為平庸。
沒有經歷過風霜雨雪的花朵,無論如何也結不出豐碩的果實。或許我們習慣羨慕他人的成功,感嘆他得到的掌聲,但是別忘了,溫室的花朵注定要失敗。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在他們光榮的背后一定有汗水與淚水共同澆鑄的艱辛。
所以,一個成功的人,一個有眼光和思想的人,都要學會感謝折磨他的人,唯有以這種態度面對人生,才能算真正的成功。
生活在折磨中升華
只有歷經折磨的人,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生活,只能在折磨中得到升華。
自從人被趕出了伊甸園,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在人的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失業、失戀、離婚、破產、疾病等厄運,即使你比較幸運,沒有遭遇以上那些厄運,你也可能要面臨升學壓力、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等各種煩心事,這些事在人生的某一時期縈繞在你的周圍,時時刻刻折磨著你的心靈,使你寢食難安。
法國作家杜伽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妥協,要以勇敢的行動,克服生命中的各種障礙。”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并不是一個社會的幸運兒,不幸的生活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家道中落的松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一個小伙計,父親的過早去世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生活的重擔,寄人籬下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體驗了做人的艱辛。
1910年,松下幸之助獨自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不久,他以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驗員。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人生最大的挑戰。
松下幸之助發現自己得了家族病,已經有9位家人在30歲前因為家族病離開了人世,這其中包括他的父親和哥哥。當時的境況使他不可能按照醫生的吩咐去休養,只能邊工作邊治療。他沒了退路,反而對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了充分的精神準備,這也使他形成了一套與疾病做斗爭的辦法: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之心面對疾病,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與病魔斗爭,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這樣的過程持續了一年,他的身體也變得結實起來,內心也越來越堅強,這種心態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患病一年以來的苦苦思索,加之希望改良插座得到公司采用的愿望受挫的打擊,使他下決心辭去公司的工作,開始獨立經營插座生意。
松下電器公司不是一個一夜之間成功的公司。創業之初,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物價飛漲,而松下幸之助手里的所有資金還不到100日元,困難可想而知。公司成立后,最初的產品是插座和燈頭,然而當千辛萬苦才生產出來的產品遇到棘手的銷售問題時,工廠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員工相繼離去,松下幸之助的境況變得很糟糕。
但他把這一切都看成是創業的必然經歷,他對自己說:“再下點功夫,總會成功的!已有更接近成功的把握了。”他相信:堅持下去取得成功,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報答。功夫不負有心人,生意逐漸有了轉機,直到6年后拿出第一個像樣的產品,也就是自行車前燈時,公司才慢慢走出了困境。
1945年,日本的戰敗使得松下幸之助變得幾乎一無所有,剩下的是到1949年時達10億元的巨額債務。為抗議把公司定為財閥,松下幸之助不下50次去美軍司令部進行交涉,其中辛苦自不必言。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并沒有擊垮松下幸之助,他享年94歲高齡,這也向人們表明,一個人只有從心理上、道德上成熟起來時,他才可以長壽。他之所以能夠走出遺傳病的陰影,安然渡過企業經營中的一個個驚濤駭浪,得益于他永葆一顆年輕的心,并能坦然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的折磨。松下幸之助說過:“你只要有一顆謙虛和開放的心,你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任何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無論是逆境或順境,坦然的處世態度,往往會使人更聰明。”
人生在天地之間,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些壓力對人形成一種無形的折磨,使很多人覺得人生在世就是一種苦難。
其實,我們遠不必這么悲觀,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折磨人的事,但是生命不一直在延續嗎?人類不也一直在前進嗎?很多事情當我們回過頭來再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生命歷經折磨以后,反而更加欣欣向榮。
事實就是這樣,沒有經過風雨折磨的禾苗永遠不能結出飽滿的果實,沒有經過折磨的雄鷹永遠不能高飛,沒有經過折磨的士兵永遠不會當上元帥,沒有被老板、上司折磨過的員工也永遠不能提高業務能力……這就是自然界告訴我們的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切事物如果想要變得更強,必須經過折磨。
人也一樣,只有歷經折磨的人,才能夠更快、更好地成長。生活,永遠只能在折磨中得到升華。
感謝折磨你的人就是在感恩命運
學會感謝那些在工作中、生活中折磨你的人。唯有感謝,你才能領悟到折磨對你的價值所在。
面對人生中各種各樣的不順心事,你要保持感謝的心態,因為唯有折磨才能使你不斷地成長。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人生是不平坦的,但同時也說明生命正需要磨煉。“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正是這種敲打才使它發出光來,因此,燧石需要感謝那些敲打。人也一樣,感謝折磨你的人,你就是在感恩命運。
美國獨立企業聯盟主席杰克·弗雷斯從13歲起就開始在他父母的加油站工作。弗雷斯想學修車,但他父親讓他在前臺接待顧客。當有汽車開進來時,弗雷斯必須在車子停穩前就站到司機門前,然后去檢查油量、蓄電池、傳動帶、膠皮管和水箱。
弗雷斯注意到,如果他干得好的話,顧客大多還會再來。于是弗雷斯總是多干一些,幫助顧客擦去車身、擋風玻璃和車燈上的污漬。有一段時間,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開著她的車來清洗和打蠟。這個車的車內踏板凹陷得很深很難打掃,而且這位老太太極難打交道。每次當弗雷斯給她把車清洗好后,她都要再仔細檢查一遍,讓弗雷斯重新打掃,直到清除掉每一縷棉絨和灰塵,她才滿意。
終于有一次,弗雷斯忍無可忍,不愿意再侍候她了。他的父親告誡他說:“孩子,記住,這就是你的工作!不管顧客說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做好你的工作,并以應有的禮貌去對待顧客。”
父親的話讓弗雷斯深受震動,許多年以后他仍不能忘記。弗雷斯說:“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東西在我以后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實,弗雷德的成功與他懂得感謝那些折磨自己的人有著莫大的關系。“吃一塹,長一智”,那些讓你吃一塹的人正是給你一智的客觀條件。你為什么不對他心存感激呢?學會感謝折磨你的人,這樣,你注定會與成功結緣。
給自己一個突破自我的機會
一個人不管你想要在哪個方面獲得成功,也不管你能夠獲得成功的條件和環境有多么好,如果你不能突破自我便不能成功。
伏爾泰說:“不經歷巨大的痛苦,不會有偉大的事業。”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會在自我心中形成一個障礙,直至完成,這些障礙都會一直存在,很多人因此而陷入失敗。
很多人花費許多力氣去找尋“無法成功”的原因,其實他們不知道自我設限就是主要原因。
因此,在面臨生活中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時,不妨將這些不如意當作一次突破自我的機會,勇敢地跨越自我的極限,生命就會更上一層樓。
禪宗典籍《五燈會元》上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德山禪師在尚未得道之時曾跟著龍潭大師學習,日復一日地誦經苦讀讓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來問師父:“我就是師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雞,真希望師父能從外面盡快地啄破蛋殼,讓我早日破殼而出啊!”
龍潭笑著說:“被別人剝開蛋殼而出的小雞,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母雞的羽翼只能提供讓小雞成熟和有破殼力的環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師父能給你什么幫助。”
德山聽后,滿臉迷惑,還想開口說些什么,龍潭說:“天不早了,你也該回去休息了。”德山撩開門簾走出去時,看到外面非常黑,就說:“師父,天太黑了。”龍潭便給了他一支點燃的蠟燭,他剛接過來,龍潭就把蠟燭熄滅,并對德山說:“如果你心頭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樣的蠟燭也無法將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蠟燭吹滅,說不定哪陣風也要將其吹滅!只有點亮心燈一盞,天地自然一片光明。”
德山聽后,如醍醐灌頂,后來果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了一代大師。
鷹是世間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在40歲時,它如果要繼續活下去,必須經歷一次痛苦的重生。
當鷹活到40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有力地抓住獵物。它的喙開始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觸到胸膛。它的翅膀也開始變得沉重,因為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飛翔都顯得有些吃力。
這時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開始一次痛苦的重生——生50天漫長的折磨。它必須很賣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上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飛翔。
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喙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它會用新長出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后,就再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5個月以后,新的羽毛長出來了,鷹經歷了一次再生。
如果40歲的鷹選擇逃避,那么等待它的就是生命的枯萎,它唯有選擇經歷苦痛,生命才得以再生。重生與成功的道路上注定會荊棘密布。
人生道路上,每一次輝煌的背后肯定都有一個鳳凰涅槃的故事,世上沒有不彎的路,人間沒有不謝的花。折磨原本就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
生命,總是在各種各樣的折磨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