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怪誕行為心理學(xué)
- 文思源
- 1484字
- 2019-09-16 11:15:23
被自己名字驚醒的孟奇:雞尾酒會效應(yīng)
心理學(xué)上有一個“雞尾酒會效應(yīng)”,說的是在聲音嘈雜的雞尾酒會上,當(dāng)某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賞音樂或某個人的談話時,就會對周圍的嘈雜聲音充耳不聞。若此時在另一處有人提到他的名字的話,他會立即有所反應(yīng),朝說話人望去或是注意說話人下面說的話等。這種現(xiàn)象說明,當(dāng)人的聽覺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時,意識就會將一些我們認(rèn)為的無關(guān)緊要的聲音刺激排除在外,仿佛給耳朵裝上了過濾器。而此時,無意識卻還在監(jiān)察著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與己有關(guān),就能立即引起注意。“雞尾酒會效應(yīng)”所反映的是一種“聽覺注意”的現(xiàn)象。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恐怕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但是,我們是否注意到其中一個十分奇怪的現(xiàn)象:明明我們打盹的時候,大腦已經(jīng)混混沌沌的,我們自己有可能連別人在說什么都不知道了,但是一聽到自己的名字,我們卻能夠做出十分迅速的反應(yīng)。
孟奇總是在上課時打瞌睡,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綿綿不斷,他就在下面昏昏欲睡、搖搖欲倒,這時,老師獅吼一震,猛地大喊:“孟奇,你在干什么!”他一個激靈就站起來,動作之神速令人“嘆為觀止”,仿若剛才打盹的人不是他。
這種我們對自己名字的敏感度應(yīng)該作何解釋呢?
因為名字是跟隨我們一生的“伴侶”,所以,我們總是對自己的名字很敏感。哪怕是在很不利于我們傾聽的環(huán)境下,只要有人提起了我們的名字,我們似乎總是能“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燈火闌珊處”提到我們名字的人。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我們意識上的指向性與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我們在每一個瞬間心理活動或意識選擇了某個對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對象。同時,當(dāng)我們的心理活動或意識指向某個對象的時候,它們會在這個對象上集中起來,即全神貫注起來,這就是注意的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或意識在一定方向上活動的強度或緊張度。心理活動或意識的強度越大,緊張度越高,注意力也就越集中。
所以,我們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時,注意指向的范圍就會縮小。這時,我們就會對自己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了。
那么,如果想培養(yǎng)自己的專注力,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當(dāng)我們心情煩躁時很容易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要想心態(tài)平和,我們最好先做一下深呼吸,然后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比如,慢走幾分鐘、聽一下音樂、看一會兒窗外風(fēng)景等。
其次,訓(xùn)練自己排除干擾的能力。比如在嘈雜的地方做一件事情。一開始可能很難,但是我們必須堅持把事情完成。那么,首次成功后,我們就可以逐漸加強事情的難度和環(huán)境的惡劣度。這種方法只要堅持下來,對專注力的培養(yǎng)是大有裨益的。
再者,最好做到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將自己的精力做到最大限度地集中,也才能將自己的感官全部調(diào)動起來。
最后,周期性地清理自己的大腦。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知道收拾書桌是為了視野的清潔整齊,這樣,我們要處理事物也就方便許多。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周期性地清理一下自己大腦,對所學(xué)、所知、所見、所感都有一個記錄或者梳理,那么,當(dāng)我們要從大腦中提取信息時,就不會因為混亂的信息而無法集中精神了。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常常抱怨自己精神散漫、缺乏注意力的人,其實只要他們自己愿意,是可以把精力集中起來的。也就是說,不是我們自己做事不能專注,而是我們自己沒有盡力去集中意念和精神。而只要我們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專注精神,那么,我們就能發(fā)掘自己的潛力,釋放自己的能量。美國心理學(xué)家蓋里·斯莫爾博士也說過,人們在工作上的差異,很多時候不僅僅是簡單的智力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體現(xiàn)在注意力集中的狀態(tài)上,所以,效率可以說是專注的產(chǎn)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