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軍事故事
- 魯中石
- 1997字
- 2020-07-03 16:18:10
卡疊石戰役
——埃赫爭霸戰

歷史背景
大約形成于公元前19世紀中葉的赫梯國,經過國王鐵列平的改革,國勢日盛。公元前15世紀末至公元前13世紀中期,赫梯達到最強盛。赫梯在摧毀了米坦尼王國之后,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機,奪取埃及在敘利亞的領地,開始與埃及爭霸。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們,都與赫梯交過手。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繼位后,經過5年的改革,國力大增,拉美西斯二世決定用武力恢復在敘利亞的統治。到公元前1285年,埃及和赫梯對敘利亞的爭奪進入白熱化,終于導致了這場卡疊石戰役。
交戰雙方:埃及軍隊VS赫梯軍隊
交戰時間:公元前1285年
雙方將帥檔案:埃及統帥為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統帥為赫梯國王穆瓦塔魯
雙方投入軍力:埃及軍力有四個軍團,約2萬人;赫梯軍力有2萬余人
雙方使用武器:埃及使用青銅武器、戰車;赫梯使用鐵兵器、戰車
戰爭結果:赫梯國退守卡疊石城,埃及撤軍
歷史回放
在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來自小亞細亞的赫梯人發展起來,成為埃及最大的心腹之患。赫梯人不斷向外擴張,攻占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還攻陷了巴比倫帝國的首都巴比倫城。接著,為了爭奪中東,又與埃及打了起來。
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后第五年的4月末,他親自率領四個軍團2萬余人從三角洲出發,沿海岸北上,遠征敘利亞。在出發的第29日進至卡疊石城附近宿營,此時法老對敵方軍情尚無確切了解。
赫梯國王獲悉消息后,決定利用卡疊石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的天然優勢,采用間諜計,誘敵深入,一舉殲滅埃及軍隊。
埃及四大軍團以梯隊形式向卡疊石進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進攻心切,親自率領第一梯隊沖在前面。大軍距卡疊石城約8公里之遙,前面哨兵突然發現兩名形跡可疑之人,慌慌張張向南跑。埃及士兵立即抓住他們。經拷問獲知:赫梯國王十分害怕埃及大軍,躲藏在卡疊石以北的哈爾帕。卡疊石城內空虛,沒有多少兵力,所以他們為保全性命乘機逃跑。法老未假思考,信以為真,認為這是攻克卡疊石城的大好時機。因此,命令部隊加速向卡疊石城前進。四路梯隊間的距離逐漸拉開。

法老率軍攻至城下,才知道中計。而這時赫梯國的軍隊已按照計劃包圍了埃及法老的大軍,并調集戰車向法老身后的第二梯隊進攻。
雙方戰略戰術
赫梯國有計劃、有部署,設計誘敵深入;利用有利地形,包圍埃及軍隊。
埃及軍采用縱深梯隊形式進行作戰,先頭軍隊得到后繼部隊的援助,里應外合,突破重圍。
突如其來的進攻使埃及后進部隊猝不及防,只好向后敗退。赫梯軍隊又回轉身從后面攻擊法老的第一梯隊。四面受敵的法老立即下令集中兵力向后突圍,赫梯軍隊陷入混亂當中。赫梯國王處亂不驚,重新組織軍隊,再次向法老進攻。埃及軍隊左沖右突,殺出重圍。但赫梯大軍緊追不舍,法老只好命人放出平時養的一群戰獅,才得以脫身。
赫梯將士沖入法老軍營,被埃及國王攜帶的財物吸引,紛紛扔下武器,爭搶這些財物。埃及第二梯隊的殘兵與第三梯隊會合后又殺了過來,把只顧搶奪財寶的赫梯兵打得七零八落。
赫梯國王將剩余的戰車和士兵調集起來,對埃及軍隊進行了第三次進攻。埃及將士奮勇抵擋,雙方死傷無數。忽然,赫梯軍隊的后方一片混亂,喊殺聲震耳,原來是埃及的最后一支梯隊趕到。埃及軍隊為之一振,將士們作戰更加勇猛。赫梯軍隊腹背受敵,陣腳大亂,士兵傷亡慘重。赫梯國王無力再戰,只好下令收兵,退守卡疊石。
卡疊石戰役是埃赫爭霸中的一次著名戰役。在戰役中,赫梯略占上風,成功擊退了埃及的進攻,鞏固了自己在敘利亞的地位。究其原因,赫梯人主要勝在了武器上,當時赫梯兵種主要是戰車和步兵,步兵處于一種輔助地位,戰車兵是主要打擊力量。赫梯戰車比埃及戰車要大,埃及戰車一般兩人,而赫梯戰車為雙馬三員:一名馭手,一名持盾兵,一名裝備弓箭和標槍的戰士。卡疊石之役赫梯投入作戰的戰車達3500輛,遠遠多于埃及軍隊。不僅如此,赫梯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制兵器的國家,而埃及軍隊裝備的仍然是青銅兵器。赫梯軍隊在裝備上要強于埃及軍隊。
重要意義
埃及與赫梯長久的爭霸使兩個稱雄一時的國家兩敗俱傷,日漸衰落。其后簽訂的和約則確定了他們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勢力范圍,使他們對這一地區的占領合法化。
在這次戰役中,赫梯方雖然略占上風,但敘利亞的歸屬問題仍然沒能解決,致使雙方在此后的16年中戰事不斷。到公元前1269年,雙方無力再戰,不得不締結了《銀板和約》。《銀板和約》是用赫梯的楔形文字雕刻的,后來又用埃及的象形文字把和約內容刻到埃及一個寺廟的墻壁上。這份和約是最早的國際條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和平條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