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壬辰海戰

——援朝抗日的經典戰役

figure_0083_0078

歷史背景

16世紀后期,長期處于封建集團割據混戰的日本,被封建主織田信長統一了大半。1590年,他的親信豐田秀吉繼承他的遺志,相繼征服了西部和南部地區,統一了全日本。可是,豐田秀吉的擴張欲望越來越強烈,想把朝鮮、菲律賓、中國都納入日本版圖,建立大日本帝國。首先他把目標鎖定在朝鮮,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中國。當時,李氏統治的朝鮮政府腐敗虛弱,官僚營私舞弊,內部矛盾尖銳,明爭暗斗十分激烈,政變不斷,民不聊生,國力削落,邊防設施也因年久失修而破爛不堪。這給日本提供了侵略的良機。

交戰雙方:朝鮮海軍VS日本海軍

交戰時間:1592年~1598年

雙方將帥:朝鮮海軍統帥為李舜臣,中國援軍統帥為鄧子龍;日本海軍統帥為豐田秀吉

雙方投入兵力:中、朝海軍十多萬人;日本海軍16萬人

雙方使用兵器:刀劍、長矛、火槍、火炮等

交戰結果:日本失敗

歷史回放

1592年,豐田秀吉動用16萬人馬,開始大舉進攻朝鮮。軟弱無能的朝鮮統治者束手無策,日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不足三個月的時間,漢城(今名首爾)、開城、平壤相繼失守。朝鮮皇帝被迫逃到鴨綠江南岸的義州,同時派使者向中國求援。很快,日本就占領了大半個朝鮮。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朝鮮人民陷入苦海之中。

面對日本的侵略和殘暴的惡行,朝鮮人民紛紛舉起起義大旗與日軍對抗。朝鮮的愛國將領也都積極備戰,全力抗敵。時任全羅道水軍節度使的李舜臣是一位著名的戰將,他自幼熟讀兵法,文韜武略集于一身。為有效地抵抗日軍,他充分了解了日艦及火炮的特點,精心設計改進朝鮮戰艦。他用硬木制成龜甲船,表面覆蓋一層鱗狀鐵皮,其形狀酷似龜背。龜甲船的船首刻有龍頭,船的兩舷各有10支槳,船首有幾門重炮,兩側有小炮和槍眼,槍炮手可在鐵甲包著的船艙里襲擊敵人而不致被敵人擊傷。

忙于陸上進攻的日軍,艦船的防守人數少而松懈。李舜臣抓住機會率領80余艘戰艦主動出擊,進攻停泊在巨濟島玉浦港的日本戰艦。朝鮮水師的突然出現使毫無作戰準備的日本人亂了手腳。龜甲船逼近日本戰船后,更是炮槍齊發,日軍傷亡慘重,倉皇逃跑。李舜臣下令快速追擊,全殲敵人。這一戰使日軍損失44艘戰艦,傷亡人數不計其數。

巨濟島的失利,使日軍大為惱火,遂派遣主力,想一舉殲滅朝鮮水師。

李舜臣選擇在閑山島附近寬闊水深的海面上設伏,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他派出一支艦隊前去,和敵人主力交火,且戰且退。日軍不知是計,緊追不舍。當日軍艦隊進入伏擊圈,李舜臣升起戰旗,誘敵龜甲船忙調轉船頭向敵軍迎頭沖來,埋伏的朝鮮軍從兩翼包抄。日軍猛烈的炮火奈何不了龜甲船,朝鮮軍勇敢地闖進敵陣,船首及兩側的炮火猛烈地掃射敵艦,日軍又幾乎全軍覆沒。日軍幾天內共損失100余艘船只,也喪失了朝鮮海峽的制海權。朝鮮人趁勢奪回了漢城和大部分失地。

雙方戰略戰術

壬辰海戰中,李舜臣在戰備上能知己知彼,改進作戰工具,克制敵人優勢;充分利用自然條件,誘敵深入,迂回包抄,靈活運用戰術,加上中國的增援,最終取得了徹底勝利。

figure_0084_0079
李舜臣發明的龜船戰陣作戰靈活,使朝鮮水軍在壬辰衛國戰爭中連獲大捷。
龜船是原始的裝甲炮艦,長十余丈,寬丈余。甲板上有堅固外殼,木殼上覆有鱗狀鐵葉,因酷似龜背而得其名。龜船上刻龍頭,船首有幾個炮眼,兩舷有一些槍眼和炮眼,每邊10支劃槳,在近海作戰機動靈活,火力很強。

豐田秀吉意識到李舜臣在海上的威脅,而沒有制海權是不可能攻占朝鮮的。于是他利用親日派在朝鮮統治層內部制造爭端,陷害李舜臣。朝鮮國王果然免去了李舜臣統制使的職務。豐田秀吉見奸計得逞,于1597年8月率軍突襲朝鮮水師。昏庸無能的統制使指揮不當,朝鮮水師瀕臨崩潰。迫于形勢,李舜臣重新被任命為水師統制使,抗擊日軍。

李舜臣率領僅存的12艘艦船于8月28日迎戰330艘戰艦的日軍。他巧妙地利用海潮的起落,迂回作戰,使敵軍受到重創,振奮了朝鮮軍士氣。

1598年,中國明朝派鄧子龍帶領大軍援助朝鮮。11月,中朝聯合艦隊在露梁海設伏。18日,火速支援被圍困的日軍的500多艘日軍艦船進入伏擊圈。中朝兩將領親自沖入敵陣,激戰整整進行了一晝夜。不幸的是在激戰中李舜臣和鄧子龍先后英勇就義。這時中國增援艦趕到,層層包圍敵軍,喪失斗志的日軍被分割聚殲,日艦被擊毀450多艘。

歷時六年的朝鮮壬辰衛國戰爭結束了,無論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上,日本侵略軍都遭到徹底的失敗。壬辰戰爭的勝利,使日本統治集團數百年不敢入侵朝鮮。而一系列威武雄壯的海戰,在朝、中海軍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重要意義

這場戰爭,朝鮮人民維護了國家獨立和尊嚴,粉碎了日本侵吞朝鮮染指中國的野心,保證了朝鮮長期的和平與安全。同時,朝中共同抗敵,為朝中海軍史寫下光輝一頁。

figure_0085_0080
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侯县| 阳东县| 洪洞县| 博兴县| 丰都县| 湾仔区| 修水县| 金寨县| 江阴市| 许昌县| 三亚市| 衡阳市| 天等县| 宝鸡市| 林周县| 安陆市| 唐河县| 喀喇沁旗| 平顺县| 平舆县| 始兴县| 荥阳市| 磐石市| 呼图壁县| 宜良县| 江孜县| 贞丰县| 绩溪县| 蒙自县| 政和县| 城市| 开江县| 安达市| 琼结县| 象州县| 平泉县| 中山市| 屏东县| 兰西县| 新安县|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