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軍事故事
- 魯中石
- 1713字
- 2020-07-03 16:18:15
諾曼底與英國之戰
——諾曼底征服

歷史背景
富庶的英國自公元978年便成為維京人瘋狂劫掠的目標,1013年,丹麥王斯汶大舉入侵不列顛,攻占了倫敦,建立了包括英國、丹麥和挪威在內的北歐帝國。丹麥王國衰落后,長期流亡在諾曼底的英國王子愛德華被迎回英國,繼承了王位。愛德華曾宣誓永保童貞,因此沒有兒子。在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訪問英國時,愛德華將王位繼承權暗許給他。但在臨終時哈羅德繼承了王位。諾曼底公爵威廉極不甘心,決定以武力奪回繼承王位的權利。
交戰雙方:英國軍隊VS諾曼底軍隊
交戰時間:1066年10月14日
雙方將帥:英國軍隊統帥為哈羅德;諾曼底軍隊統帥為威廉
雙方投入兵力:英國軍隊約6000余人;諾曼底軍隊約6000余人
雙方使用兵器:英軍以矛、雙刃劍、標槍、戰斧為主;諾曼底軍以長槍、刀、劍、鐵錘、戰斧、弓弩為主
交戰結果:諾曼底征服了英國
歷史回放
為了奪回王位,威廉以討伐背信棄義的篡位者為名在歐洲各國進行游說,得到了教皇、羅馬帝國皇帝和丹麥國王的支持。教皇還賜給他一面神圣的“圣旗”。不久,威廉便組織了一支6000余人的軍隊。其中有2000余名騎兵、3000余名步兵和450艘戰艦。整個部隊集結在索姆河口的圣瓦萊里,只等風向轉南即可出發。
1066年9月27日,威廉下令橫渡英吉利海峽,向英國挺進。而這時,英國國王哈羅德正在約克慶祝勝利。原來,當威廉正積極準備攻打英國的時候,挪威國王哈拉爾和托斯蒂格聯合在一起,入侵英格蘭北部。托斯蒂格想趁哈羅德繼位不久之機,要求王位的繼承權,而哈拉爾卻想趁火打劫。他們一路燒殺搶掠,向約克前進。哈羅德聽到哈拉爾入侵的消息后立即率兵救援約克。經過一場苦戰,敵軍全部被殲,哈拉爾和托斯蒂格也被殺。
9月28日,威廉順利渡過海峽并在佩文西登陸,然后在哈斯丁建立了營地,并開始向四周洗劫,用來補給。10月1日,哈羅德聞訊后趕緊率領親兵返回倫敦,11月13日夜,哈羅德率領從各地調集的6000余兵力,到達了巴特爾,并占據了附近的一個高地。威廉軍隊也向這邊前進。14日,雙方會戰開始,哈羅德在山岡的頂部指揮,兩側是他的親兵,山脊的兩翼則主要為民兵。為防止騎兵的沖擊,哈羅德將士兵組成一個“防盾的墻壁”。兩翼又有險陡的洼地防止敵人迂回兩側攻擊,這使哈羅德軍隊能有效地維持陣形。威廉將部隊排成左中右三部分,每一部分又有三個梯隊,前面為弓弩兵,中間是重裝備步兵,后面為騎兵,而隊伍的正前方,打出了教皇賜的“圣旗”。
雙方戰略戰術
威廉在戰爭中能夠揚長避短,善抓時機,誘敵出擊;在戰斗過程中采用突然襲擊、出奇制勝的戰術,最后取得勝利。而哈羅德不能充分利用優勢,貽誤戰機,導致兵敗身亡。

威廉軍隊開始緩緩向山坡進攻,直撲英軍的盾墻。兩軍接近時,威廉軍前面的弓弩手開始進攻,但是由于地處下風,并沒有給對方造成太多的傷亡。而英勇的英軍向威廉軍投擲長矛、標槍和石塊,猶如疾雨,卻對威廉軍造成極大的威脅,造成了嚴重傷亡。威廉軍左路兵向山坡進攻,突然敵人自上而下猛攻下來,左路軍隊隨之潰逃,對中路軍兵的士氣造成了很大影響。威廉重新排好陣形,讓騎兵分成小隊,試圖攻破“盾墻”,但英軍的步兵手持戰斧,打得諾曼騎兵紛紛落馬,敗陣而逃。
威廉見無法攻破盾墻,急中生智,決定佯退,以引誘敵人離開山坡。他先讓步兵撤回安全地帶,再讓騎馬引誘敵人。原本占上風的哈羅德見敵人傷亡慘重,開始全線撤退,認為這是消滅威廉的大好機會。于是,哈羅德命軍隊全線壓上,向前迅速追擊。威廉繼續后退,從谷底退向山坡,步兵卻向兩側轉移。等到占據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后,威廉立即下令進行反攻。這時,英軍的盾墻因為移動而漏洞百出。諾曼人一鼓作氣殺入敵軍。哈羅德猝不及防,被砍死。失去主帥的英軍潰不成軍,威廉最終贏得了哈斯丁會戰的勝利。
重要意義
諾曼征服戰后,封建制度移植到英國,建立了統一的中央集權政府。從此開始了英國歷史上的諾曼王朝。
接著,威廉大軍直逼倫敦,勢不可擋。倫敦早已做好投降的準備,威廉如愿以償地登上了英國的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