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愛讀的世界軍事故事
- 魯中石
- 1644字
- 2020-07-03 16:18:12
第三次布匿戰爭
——迦太基的覆亡

歷史背景
第二次布匿戰爭失敗后,迦太基被徹底剝奪了軍事和外交上的主動權。但經過50余年的快速發展,迦太基又恢復了過去的繁榮。羅馬人還是把迦太基當成眼中釘,念念不忘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候,迦太基差點攻入羅馬城。羅馬害怕迦太基的重新崛起會對其在地中海的霸權構成威脅,于是教唆努米底亞人進攻迦太基。迦太基被迫組織反擊。羅馬則以迦太基破壞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后簽訂的“未得到羅馬同意之前,迦太基不得發動任何戰爭”的約定為借口,正式向迦太基宣戰。
交戰雙方:羅馬軍隊VS迦太基軍隊
交戰時間: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雙方將帥:羅馬統帥是艾米利亞努斯,迦太基統帥是迦太基國王
雙方投入兵力:羅馬軍8萬步兵、4000騎兵、600艘戰艦;迦太基約8萬人
雙方使用兵器:矛、盾、弓箭、投石機等
交戰結果:羅馬攻克迦太基城獲勝
歷史回放
公元前149年,羅馬進犯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爆發。羅馬派執政官孟尼留斯率8萬步兵、4000騎兵、600艘戰艦,從西西里渡海直達迦太基的重鎮烏提卡。
突如其來的侵略使得迦太基措手不及,只得向羅馬求和。羅馬提出極苛刻的條件:一是送300名貴族男孩到羅馬做人質;二是交出他們的一切武器;三是命令他們放棄自己的城池,遷移到距離海岸1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迦太基將300名男孩和20萬套兵器、200門彈射機送給羅馬。
但第三條讓迦太基人忍無可忍,他們決心團結起來保衛自己的國家。迦太基國王處死了主降派和反戰分子,釋放所有的犯人和奴隸,重新組建軍隊。城中居民和犯人、奴隸一起修筑城墻,建立堅固的防線。城內所有的工廠都投入到兵器的制造中,日夜不停地趕制武器。城中的婦女還獻出自己的秀發,作為弓弩的弦。迦太基人為保衛自己的家園做了充分的準備。

羅馬并沒有把迦太基放在眼里,他們認為沒有武器的迦太基人一定不堪一擊,但第一次交鋒羅馬人就遭到了當頭一棒。迦太基城建造在北非海岸一個半島的頂端,三面環海,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在陸上除了有堅固的城墻外,迦太基人還迅速建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線。登陸攻城的羅馬軍團不熟悉地形,被奮勇出擊的迦太基人痛擊而遭慘敗。迦太基繳獲了大量的兵器。
雙方戰略戰術
迦太基采用堅固的防御策略,一度使羅馬軍束手無策。羅馬人運用全面封鎖的策略,憑借人數優勢,采用步步為營的戰術,最終攻破迦太基。
出師不利使羅馬人不得不對迦太基另眼相看。于是羅馬人撤換了前線的將領,命艾米利亞努斯率領15萬大軍再攻迦太基。當時,迦太基城里包括老弱病殘婦孺只有25萬人,能打仗的壯丁不足8萬人。羅馬軍就在城外筑起一道長垣,采取圍困策略,欲困死迦太基人。然而,羅馬人沒想到的是迦太基的陸上交通雖然被阻,但海上交通卻依然暢通。所以,羅馬人花了兩年時間也未攻破迦太基。公元前147年,羅馬統帥艾米利亞努斯重新審視迦太基周邊地形,才發現港口是迦太基賴以生存的命脈。他立即命人在迦太基河上游筑壩,切斷迦太基的海上運輸,一面下令傾全力強攻港口。羅馬人首先攻占了港口南部的小島,把這里作為進攻港口的基地,繼而攻下了迦太基的港口。
重要意義
陸上強國羅馬為戰勝海上強國迦太基而建立了海軍;迦太基統帥漢尼拔在不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從陸上翻越天險阿爾卑斯山深入羅馬腹地,并以劣勢兵力圍殲優勢之敵和羅馬海軍所采取的接舷戰,都是戰術史上的杰作,這些對歐洲陸戰和海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發生饑荒,疾病也乘虛而入,大面積流行起來。艾米利亞努斯抓住這難得的時機,從四個方向對迦太基發起總攻。不久,就攻破了迦太基城。殘酷的巷戰進行了6天6夜,迦太基戰死者達8.5萬,5萬殘存居民淪為奴隸,城市也被付之一炬。羅馬完全吞并了迦太基,將其地設為阿非利加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