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喜怒不愆 好惡有則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咨,物無氛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譯文】

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個小世界,如果能做到使高興和快樂都不逾越規矩,使自己的好惡遵守一定的準則,這就是做人的一種調理諧和的功夫;大自然就像是人類的父母,如果能讓每個人沒有怨恨和嘆息,萬事萬物沒有災害,便能夠呈現一片祥和太平的景象。

【精讀解析】

中國從古代便有關于“和諧”的理念。和諧,即調和、協調使之和睦之意。清代趙翼曾在《甌北詩話·黃山谷詩》中說道:“自中唐以后,律詩盛行,競講聲病,故多音節和諧,風調圓美。”當一切配合得適當、協調,也就會變得和諧美好。

人或者事物,無論是大還是小,簡單還是復雜,聰明還是愚昧,這些都只是外在的形式,從事物的本質來看,都是和諧的。要讓人平和對待你,首先需要你去認真對待他。敦睦萬物主要在你自己的心性修為。姜太公遇到文王時,就對周文王提出為君治國之道。這種道體現的也是心性的諧和。

周文王問太公:“我想聽治國的關鍵,就是如何能使君王為民所愛戴,如何能使百姓生活幸福。”姜太公答道:“治國要務,首先在于愛民。”文王追問道:“怎樣才能愛民呢?”太公答道:“使百姓獲得利益,不要過多損害他們的切身利益。幫助他們生產,不要破壞。給他們生存的機會,不要隨意加以戕害。多賜給百姓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不要加以掠奪。讓百姓安居樂業,別讓他們困苦不堪。讓百姓喜悅,別讓他們怨恨、憤怒。這就是君王愛民的關鍵所在。”文王又問:“君王主政之道如何?”太公答道:“君王臨朝處事,要寧靜而安詳,溫和而有節度,不可心浮氣躁,剛愎自用。多聽別人的意見,少獨斷專行,虛心待人,不可驕矜固執己見,接物待人要公正持平,不可徇私。”

姜太公的治國為君之道,也是“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使民無怨咨,物無氛疹”,以致“人理協調,世事太平”的方法。

大自然之所以能夠保持和諧,沒有什么高深莫測的奧妙,就是自然。在紛繁復雜的社會大染缸中,我們很多人會被染成五顏六色,而自己本身的顏色早已經分不清了,以至于后來都忘記了自己當初的顏色是什么。

許多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些刻意強求的東西或許我們一輩子都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東西往往會在我們的淡泊從容中不期而至,因為人生是偶然和必然的機緣,也是內心得自由的體現。內心要自然流露,生命要豁達開放,首先就要擁有一顆純凈飄逸的心,隨風如白云般漂泊,安閑自在,任意舒卷,隨時隨地,隨心而安。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發現自己的本性,從而隨性平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田县| 十堰市| 西丰县| 高密市| 闽清县| 莫力| 象山县| 沙湾县| 邳州市| 台中县| 武夷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缙云县| 盐津县| 突泉县| 新邵县| 桃江县| 东源县| 宜川县| 中超| 寻乌县| 垦利县| 延边| 长武县| 连山| 炉霍县| 蓝田县| 西城区| 洮南市| 龙井市| 榆树市| 铜山县| 安新县| 当雄县| 临高县| 南宁市| 基隆市| 合作市| 托里县| 浦北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