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學越簡單越實用
- 文明德
- 1615字
- 2020-06-24 10:41:31
第一章 ?不懂投資,可能窮忙一輩子
只賺錢不投資難以成為富人
許多人,特別是二十幾歲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人,走上工作崗位,每月都拿著固定的薪水,看著自己工資卡里的數字一天天漲起來,他們可以盡情地消費,總感覺高枕無憂。直到有一天刷卡時售貨員告訴他們:“這張卡透支了。”這時,他們才驚慌起來,也奇怪起來:“每個月的薪水也不少,都跑到哪兒去了?”對年輕人來說,賺錢固然重要,但是投資更是不可或缺的。只會賺錢不會投資,到頭來還是一個“窮人”。是富人還是窮人,不看你能“掙”多少,而看你會“投”多少。
王慧已經工作兩年了,現在的月薪是5000元左右。除去租房和吃飯的開支,每月還能剩下2000多元,可她每到月底還是要向朋友借錢。而她的同學中,許多人沒有她掙得多,卻從來沒有借過錢。原來,王慧認為努力工作,努力掙錢,這樣自己就可以富起來,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投資。晚上熬夜看電影,第二天起不來只好打車上班;不喜歡吃公司食堂的伙食,一到中午就出去吃。而每次去商場從來不帶現金,都是刷卡。每個月都是這樣,她從來沒有投資的概念。也正是因為這樣,工作兩年了,還沒有任何積蓄。
從上面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不注重理財、不善于投資,就可能要過拮據的生活。
只會掙錢不會投資的人是不會致富的。投資至少有以下好處:
1.達到財務目標,平衡一生中的收支差距
人生有很多夢想,很多夢想的實現需要經濟支撐,例如累積足夠的退休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為子女的將來考慮,積累一定的資金購車、買房,或者積累一筆資金用于到世界各地旅游,有些人還打算創立自己的事業,等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你進行財務規劃,對收支進行合理的平衡。
如果一個人在任何時期都有收入,而且在任何時候賺的錢都等于用的錢,那么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間的差異,投資規劃對這個人來說就不是必須的。可是實際上,人的一生中大約只有一半的時間有賺取收入的能力。假如一個人能活80歲,前18年基本是受父母撫養,是沒有收入的;65歲以前則必須靠自己工作養活自己和家人;而退休后如果不依賴子女,而此時又沒有工作收入,那么靠什么來養老呢?如果你有投資意識,在65歲退休以前這長達47年的歲月中,每個月省出200元,購買成長性好的投資品,假設年收益率為12%,那么,47年后會積累多少財富呢?是5453748.12元,接近550萬,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這樣的話,你就可以享受比較富裕的晚年生活了。
2.過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質
平衡一生的收支只是投資規劃的基本目的。每個人都希望過好日子,而不僅只是滿足由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你是否想買一幢或者一套豪華舒適點的房子?是否想開輛黑色奔馳車馳騁在空曠的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節假日去豪華餐廳享受溫馨浪漫的晚餐?是否想每年旅游一次?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想法,但并不是幻想。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投資規劃的另一個目的。
3.追求收入的增加和資產的增值
人們除了辛勤地工作獲得回報之外,還可以通過投資使自己的資產增值,利用錢生錢的辦法做到財富的迅速積累。
4.抵御不測風險和災害
古人云:“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如生病、受傷、親人死亡、天災、失竊、失業等,這些都會使個人財產減少。在計劃經濟時代,國家通過福利政策,幾乎承擔了城市居民生老病死的一切費用,人們的住房、養老、教育、醫療、失業等費用負擔很小。改革開放以后,居民開始越來越多地承擔以上的費用和風險。為抵御這些不測與災害,必須進行科學的投資規劃,合理地安排收支,以求做到在遭遇不測與災害時,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順利渡過難關;在沒有出現不測與災害時,能夠建立“風險基金”,并使之增值。
5.提高信譽度
常言道:“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合理地計劃資金的籌措與償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信譽,增強個人資金籌措的能力。當然,科學地規劃個人的財務也能保證自己的財務安全和自由,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
大學畢業了,我們開始掙錢了,我們要學會投資理財。賺錢與投資就像是富人的兩只手,只有用手才能捧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