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能養只是一半的孝

“言學孝,則必服勞奉養,躬身孝道,然后謂之學。豈徒懸空口耳講說,而遂可以謂之學孝乎?”

——王陽明

王陽明曾與一個名叫楊茂的聾啞人用筆進行交談:

(王陽明)問:你口不能言是非,你耳不能聽是非,你心還能知是非否?

(楊茂):知是非。

(王陽明)感慨:如此,你口雖不如人,你耳雖不如人,你心還與人一般。

(楊茂)首肯,拱謝。

(王陽明):大凡人只是此心。此心若能存天理,是個圣賢的心;口雖不能言,耳雖不能聽,也是個不能言不能聽的圣賢。你如今于父母,但盡你心的孝;于兄長,但盡你心的敬。

(楊茂)首肯,拜謝。

(王陽明):我如今教你,但終日行你的心,不消口里說;但終日聽你的心,不消耳里聽。

(楊茂)頓首再拜。

王陽明向楊茂指出,人人都有一顆知是非的心,如看見父母自然知孝,看見兄長自然知敬的道德行為。即使是聾啞人,口雖然不能表達,耳雖然不能聆聽,但心與常人是一樣的,能知善知惡、辨別是非。這就是因為人心都有“良知”,無須口說,也無須耳聽,只要用心去行就可以了。

在中國,對父母及老年人的孝養一直是個大問題,這也正是中國古代圣賢格外重視孝道的原因。在王陽明生活的那個年代有許多道德的約束,但尚有許多人不懂得孝的真實含義。

能養只是一半的孝,真正的孝是發自內心的那份真誠。只有心里時時想著孝,并努力踐行,這才是真正的孝。

有一個財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愚笨,不討人喜歡,小兒子聰明伶俐,于是財主就盡心撫養小兒子。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了,大兒子一直在家里陪著父母,小兒子因為頗有才華,被父親送到縣城讀書。

小兒子果然不負眾望,考取了功名,一家人歡天喜地,兩位老人也準備收拾行李,和小兒子一起到新地方開始生活。本來小兒子不想帶著父母,但是想到兄長愚鈍,就勉為其難地帶上了兩個老人家。

到了就職的地方之后,小兒子給父母選了一間房子,安排了一個奴婢,從此就消失了。兩位老人看不見他的人影,生病了也只能使喚下人去找大夫。雖然在這里不愁吃穿,但是兩個老人心里很難過。

一年以后,大兒子帶著家鄉的特產過來看弟弟,一見到老人,就難過地哭了——一年不見,父母老了許多,以前胖胖的父親也瘦成一把骨頭了。雖然大兒子很笨拙,但是很心疼父母,他決定帶著父母回家生活。父母想到自己以前和大兒子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從來沒有把他當回事,端茶倒水像下人一樣使喚,但是他從來沒有生氣,反倒是樂呵呵地照顧自己,不禁也流下了眼淚。就這樣,笨哥哥又帶著老人回到鄉下去了。小兒子想不明白,為什么父母不跟著這樣有頭有臉的兒子,卻要和那笨人一起生活。

其實,感動老財主的正是一顆孝心。只有讓父母感受到我們的孝心,他們才會覺得幸福。孝絕不僅僅是能夠保證父母衣食無憂。因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兒女的真情關心,他們希望兒女能常回家看看。

王陽明說,只是有個頭腦,只要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便自然會在冬涼夏熱之際要為老人去找個冬溫夏涼的地方。但這些都是誠孝的心發出來的條件,有此心才有這條件發出來。能養不是孝,有孝順的心才能算作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蓝山县| 宜都市| 东海县| 延寿县| 林口县| 淳安县| 保靖县| 阳新县| 东源县| 石阡县| 文昌市| 桂东县| 肃南| 蒙自县| 清新县| 绥滨县| 晴隆县| 平度市| 大宁县| 雷波县| 嘉兴市| 富宁县| 呼伦贝尔市| 南江县| 邓州市| 永平县| 新河县| 长泰县| 大竹县| 乌兰浩特市| 仁化县| 奇台县| 琼海市| 陇南市| 密山市| 上栗县| 佛教| 乃东县| 孙吴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