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人際關系心理學
- 趙廣娜
- 1402字
- 2020-06-24 10:34:41
心理素質好一點,交際順一點
自尊心太強恐怕是影響人開拓交際圈的主要障礙。如果從交際的需要出發,讓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彈性,把握好度,就能在交際場上游刃有余。
小王是一位初學寫作的文學青年,花了半年時間寫了一篇小說。他信心十足地來到編輯部,沒想到一個編輯看后,直搖頭,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你這寫的是什么?連句子都不通,哪兒像小說!”說得他滿臉通紅,就想回敬一句:“你仔細看了嗎?”可是,他忍住了,反而以請教的口氣說:“我是第一次寫小說,還希望老師給予指正。”從編輯部回來他沒有泄氣,反而更加奮發,寫完后又去找這個編輯。真是不找不成交,這一次編輯的態度也變了,提了一些修改意見。后來小說發表了,他和編輯還成了朋友。
改變一下看問題的立足點,不要光想著自己的面子,還要看到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事業、工作、友誼,等等。在《三國演義》中,曾有一出“孔明罵死王朗”的好戲,這其實就是一場心理戰,考查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
公元227年,孔明兵出祁山,曹真率兵迎戰,二軍對壘于祁山之前。在決戰前,雙方先來了個“罵陣”。先是王朗策馬陣前,向孔明勸降,他說:“你通達天命,亦識時務,為何要毫無理由地挑起戰爭?要知道,天命有變,帝位更新,歸于有德之士,這是大自然顛撲不破的道理。”接著便大贊曹操一番,指出,順天者昌,逆天者亡,還是快快歸順大魏吧。王朗也是能言善辯之士,他以理勸誘,使蜀軍兵將不覺動容。
參謀馬謖認為,王朗不過是效法從前季布大罵漢高祖,試圖以氣勢破敵。王朗講罷,孔明卻哈哈大笑,朗聲斥道:“你原是漢朝元老,我還以為有什么高見值得洗耳聆聽,沒想到,說出來的卻全是混賬話。此次,我奉君命出兵,旨在討伐逆賊,大義分明,日月可鑒。你膽敢站在陣前,厚顏無恥地大說天命如何,簡直是荒謬透頂。你這個皓首匹夫,白須叛賊,想必即將奔赴冥府。到時候,你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四帝?你且快快滾到一邊,派出別人來一決勝負吧。丑惡的你,哪有在此撒野的資格!”孔明剛說完,王朗就口吐鮮血,落于馬下,當場斃命。
堅韌不拔比自尊更重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臉面觀念,這關系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不過,有時候,堅忍不拔的態度比自尊更重要。

王朗是被氣死的,也可以說是由于心理素質太差而死。王朗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自信,缺乏忍耐力。雖然他也講人應順應歷史的規律而行事,但他在骨子里更害怕“叛臣逆子”這個罪名,一旦被別人揭了傷疤,說到痛處,便羞恨交加,失去自我平衡的能力,導致猝死。
心理學認為,自尊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尊嚴不容冒犯。
自尊是一種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內核。從一定意義上說,維護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現實生活中,自尊心的強弱程度因人而異。有的人自尊心特別強,把面子看得高于一切,其實是虛榮心在作祟。
臉皮不妨厚一點,并不是不要個人的尊嚴,而是說要把握適當的角度。當然,在一些特定的問題,特定的場合,為了維護尊嚴,必須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至于有人極力維護的自尊,實際上是在維護自己的虛榮心,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所以,要對自尊心進行分析,要維護真正的積極的自尊,不要維護虛偽的消極的自尊。這樣,當我們出現在社交場上,才能恰當地把握自尊的彈性,成為交際的強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面子觀念,這關系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只不過,每一個人在實現自己的目標過程中,都需要過硬的心理素質才能把懷疑拋在一邊,不對自己的能力、動機心存疑惑,不懷疑自己的價值,自己在自己的眼里是盡善盡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