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尚的不忿和嫉妒,雖沒有直接表露,卻也沒有刻意遮掩。
其他人是否有所察覺,楊秀不知,但她自小就擅長從細微之處觀察一個人的態度,揣摩對方的心思,自然看出了這位將軍對樊郡豪強,尤其是對雷家的不滿。
可她卻毫無辦法。
楊秀心里也明白,為什么明明自己都說了衣著盡量簡樸,樊郡的官員、官眷們卻還要穿綾羅綢緞,配好玉好劍。
一方面是她只管得到雷家,管不到其他十一家,人家聽她的是給雷家面子,不聽她的,她也沒轍;
雷動這個郡守既然是雷家的橡皮圖章,對其他家族自然也沒有足夠的威懾力;
另一方面就是,樊郡這些豪強雖然在本地作威作福慣了,心里卻很羨慕帝都的繁華,一聽見貴人來了,自然要裝點得當,以免被貴人瞧不起。
但這群家伙也不想想,區區邊境的土包子,人家瞧不起你實屬正常。若你雖然土,卻不窮,那就對不起了。
有錢,就是原罪。
畢竟這年頭,想要來錢,要么靠封地租稅,要么靠經商。
前者都是達官顯貴,至于后者,哪個背地里沒點齷齪事?別說一查一個準,就算不查,朝廷要整你,你能脫身?
想想幾天之前,她還自認為局勢盡在掌控,公主的到來是天賜良機。再想想現在的危機四伏,明明是大熱天,楊秀卻出了一身冷汗。
將軍都能看出樊郡豪強之富,公主身邊的人難道看不出?
若真是如此,自己那一套聲情并茂的說辭,非但不能令公主動容,反倒是實打實的欺君之罪了。
雖說公主不算君王,可誰讓公主手上有王節呢?
在持王節的使者面前撒謊,就與在大王面前撒謊一個性質,輕則人頭落地,重則抄家滅族。
殷姮早就發現楊秀這幾天心神不寧,輾轉難眠,每天都必須涂厚厚的脂粉掩飾憔悴的面色,不由暗嘆。
她對標宛子說楊秀有郡守之資,確實不錯。但就算楊秀能當郡守,殷姮也不會讓楊秀去當,楊秀自己也當不好。
無他,郡守的第一要務,就是心狠,敢殺人。
雖然殷姮不殺人,但這只是她給自己定下的原則而已。她心里很清楚,有時候不用重刑,不足以威懾住人。
哪怕在她那個時代,死刑已經變得十分慎重,恒星監獄的大名卻如雷貫耳,可止小兒夜啼。
挖空一個恒星,里面沒有光,沒有聲音,只有永遠的黑暗寂靜。就算你大聲喊,也聽不到回音;一直走,東南西北都是平地,無邊無際。
在這種地方關一輩子,和死相比,哪個更慘?
還真不好說。
放到這個時代,雖沒有恒星監獄這么可怕的存在,頂多就是罰作奴隸,做一輩子苦力,性質卻沒有多大區別。
昭國和東方六國都是一百多年前就開始變法,但只有昭國成功了,為什么?
殷姮在殷長嬴的許可下,看過昭國的王族歷史,知道昭國為了變法,前前后后賠進去了七八個國君。
這些國君中,有被大臣派兵圍著王宮,被迫自殺的;有被“強盜”大搖大擺沖進王宮,直接殺死的;還有某天吃了一碗羹,就一命嗚呼的。
至于“突發疾病”而死的,那就更正常了。
但偏偏昭國歷代國君性格就是這么剛烈,上一個國君被世家暗殺乃至明殺了,下一個國君還要接著變法。
不管他們當公子的時候,是流亡國外,還是在國內裝孫子。也不管他們表面上的性格是懦弱呢,還是驕狂。反正上位之后,統統都是鐵腕君王,鐵了心就要繼續變法,殺起人來更是從不手軟。
昭王與世家的斗爭持續了一百多年,歷經了九代君王,終于在殷長嬴的高祖父那代,把昭國的世家砍得七七八八。
否則,衛君收全國之田,按軍功分發給百姓,豈有那么順利?
若在這一百多年的漫長拉鋸中,有哪怕只是一位昭王妥協,昭國就會像隔壁的反面教材祝國一樣。
祝國幾乎和昭國同時開始變法,奈何支持變法的強權君王一死,貴族們立刻反攻倒算,在這位君王的靈前,把發起變法的相邦弄死了。
繼任的國君一看,貴族太強,惹不起,妥協了,不再變法,孤與公卿士大夫共治天下。
結果就是祝國的王權日益旁落,國內三姓獨大,百姓全都淪為三姓奴隸,君王也需要依靠三姓才能活下去。
祝王或許能砍掉三姓中的某個人、某一支,卻不能將這個姓氏連根拔起。
這樣的國家,日益衰落,連國都都成了昭國的一個縣,連續好幾代太子都來昭國為質,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對于楊秀的困境,殷姮身在局外,反而看得更清。
性別導致的名不正言不順還在其次,關鍵就在于,楊秀手上就算握著一批能用的家丁,卻不敢殺人。
當然,楊秀肯定處置過人,奴仆啊,奴隸啊之流。但在殷姮看來,這些都不管用。
就算死一百個奴隸,也構不成威懾。
假如換處在楊秀這個位置上的是殷長嬴,他一定拿族中勢力最強的人開刀。
殷姮毫不懷疑,等殷長嬴親政后,若有公卿鬼鬼祟祟,那就是撞他手上了。他剛好需要殺三公九卿,還有自家親戚立威,求之不得。
想到這里,殷姮下車之后,向楊秀招了招手。
標宛子會意,立刻板著臉,命令道:“楊秀,公主希望了解礦洞的一些常識,你,過來,負責為公主講解。”
霎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楊秀身上。
容尚心中一凜,暗道這個女人難道得了公主青眼?聽說此女才是雷家真正的掌舵者,要不下次那封奏折暫緩一下,不說雷家的事情?
只要雷家能把他喂飽,大家一起發財,他可以既往不咎嘛。
但想到這里,容尚又暗自搖了搖頭。
昭國律法可不容許官員貪污,公主神通廣大,他沒必要在公主眼皮子底下犯這等禁忌,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把命都丟了。
可若不做點什么,容尚又不大甘心。
至于楊秀,心中更加緊張、忐忑。
她知道,公主此番喚她,就是有用得著她的地方。
可楊秀還是不明白,公主究竟看上了她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