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鐵路等級的劃分及主要技術標準
1.2.1 鐵路等級
在各項標準中,鐵路等級居主導地位,其他各項標準的確定都與鐵路等級有關。在設計鐵路時,首先要劃分鐵路等級。
目前,我國根據運輸性質的不同,將鐵路分為客運專線鐵路、客貨共線鐵路和貨運專線鐵路三類,根據其在路網中的作用、性質、主要運輸任務、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和近期客貨運量劃分為七級,并為每一級鐵路規定了旅客列車最高設計速度和貨物列車最高設計速度。
1.客運專線鐵路
新建客運專線鐵路的等級,根據其在路網中的作用、性質、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可分為高速鐵路和快速鐵路兩級。
1)高速鐵路
在客運專線網中起骨干作用,或最高設計行車速度為250km/h及以上的客運專線鐵路,稱為高速鐵路。
2)快速鐵路
在客運專線網中起聯絡或輔助作用,為區域或地區服務且最高設計行車速度不高于250km/h的鐵路,稱為快速鐵路。
我國修建的快速鐵路,根據其在鐵路干網中的作用和服務區域不同,通常可分為快速客運干線和城際鐵路。
(1)快速客運干線。快速客運干線鐵路通常建于經濟發達、人口很稠密、客運量很大的地區,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快速客運干線鐵路應采用本線旅客列車和跨線旅客列車混合運行的運輸組織模式;對于新建時速200~250km客運專線,跨線旅客列車運行速度不應小于160km/h。
(2)城際鐵路。城際鐵路通常建于某經濟發達區域,列車在主要區間能以160km/h或200km/h及以上速度運行。
城際鐵路分為:單式城際鐵路和復式城際鐵路。單式城際鐵路是指連接兩個城鎮的鐵路線上只存在著彼此之間唯一一對經濟旅客運量需求的鐵路;復式城際鐵路是指連接多個城鎮的鐵路,同時每兩個城鎮之間也可能存在著經濟旅客運量需求。
2.客貨共線鐵路
鐵路網中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共線運行的鐵路稱為客貨共線鐵路。根據旅客列車設計速度的不同,又分為快速鐵路和普通速鐵路。
1)客貨共線快速鐵路
鐵路網中建于經濟發達,客運量大,又有一定貨運量的平原或丘陵地區,以客運為主、客貨列車共線運行,旅客列車設計最高速度200km/h,貨物列車設計行車速度120km/h的標準軌距鐵路,稱為客貨共線快速鐵路。
2)客貨共線普速鐵路
鐵路網中客貨列車共線運行,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等于或小于160km/h、貨物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等于或小于120km/h的標準軌距鐵路,稱之為客貨共線普速線路。
《鐵路線路設計規范》(以下簡稱《線規》)規定:新建和改建客貨共線(普速)鐵路的等級應根據線路在鐵路網中的作用、性質、旅客列車設計行車速度和客貨運量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Ⅰ級鐵路——鐵路網中起骨干作用的鐵路,近期年客貨運量大于或等于20Mt者;
Ⅱ級鐵路——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近期年客貨運量小于20Mt且大于或等于10Mt者;
Ⅲ級鐵路——為某一區域服務具有地區運輸性質的鐵路,近期年客貨運量小于10Mt且大于等于5Mt者;
Ⅳ級鐵路——為某一區域或企業服務的鐵路,近期年客貨運量小于5Mt者。
以上年貨運量為重車方向,每對旅客上下行各按1.0Mt貨運量折算。
行車速度是鐵路綜合性技術指標,是鐵路技術裝備、技術標準、運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鐵路重大技術政策之一。《線規》根據我國目前鐵路技術水平,并考慮了近期的發展,對新建和改建鐵路旅客列車預期能達到的最高行車速度按鐵路等級擬定為:Ⅰ級鐵路——雙線140km/h,單線120km/h;Ⅱ級鐵路——100km/h;Ⅲ級鐵路——80km/h。
3.貨運專線鐵路
鐵路網中專門(或主要)用于貨物運輸,軸重25t及以上、列車牽引質量10000t及以上、年輸送能力1億t及以上的標準軌距鐵路,稱之為貨運專線鐵路。
貨運專線鐵路重點圍繞煤炭、礦石等資源外運地區運輸需求建設,用于運載大宗散貨,供總重大或軸重大的列車、貨車行駛,通常行車密度較高、運量特大。貨運專線鐵路實際上是客貨共線鐵路客車對數為零、牽引質量和軸重大于普通鐵路的特例,通常按重載運輸考慮。重載鐵路的列車單列運輸量至少在5000t,總重可達1萬~2萬t,軸重可達30t,行車密度可達1萬t·km/km。
貨運專線鐵路設計可參照客貨共線鐵路的重載鐵路級的標準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