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齊翠巧 張孟輝
  • 1471字
  • 2019-10-18 19:19:10

1.1.4 我國計算機的發展

我國的計算機事業起步晚,發展快。計算機發展到今天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幾個階段。

我國從1956年開始研制計算機,1958年6月中國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了,這臺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被命名為“103”機,第二年,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4”機也研制成功。此后又相繼研制成功多臺計算機,它們填補了我國計算機領域的空白,為形成我國自己的計算機工業奠定了基礎。

我國在研制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的同時,已開始研制晶體管計算機,1965年研制成功了我國第一臺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109乙機共用2萬多只晶體管,3萬多只二極管。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后又推出109丙機,為用戶運行了15年,有效運算時間在10萬小時以上,為我國兩彈試驗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用戶譽為“功勛機”。

1971年又研制出以集成電路為重要器件的DJS系列計算機。1974年8月,多功能小型通用數字機通過鑒定,宣告系列化計算機產品研制取得成功,這種產品生產了近千臺,標志著中國計算機工業走上了系列化批量生產的道路。

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巨型機!巨型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它,飛船無法升空,基因研究無法繼續,復雜的氣象預報難以準確。

在我國計算機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1983年12月,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個巨型機系統“銀河”超高速電子計算機系統研制成功,它的向量運算速度為每秒一億次以上,軟件系統內容豐富,中國從此跨入了世界巨型電子計算機的行列。這臺計算機后來被人們稱為“銀河I”巨型機。

1992年,10億次巨型機“銀河II”通過鑒定。

1997年,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的“銀河III”并行巨型機研制成功。

1999年9月,峰值速度達到每秒1117億次的曙光2000-II超級服務器問世。

同年,每秒3840億次浮點運算的“神威”并行計算機研制成功并投入運行。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具備研制高性能計算機能力的國家。

2000年,推出每秒浮點運算速度3000億次的曙光3000超級服務器。

2003年12月10日,深騰6800超級計算機研制成功,運算速度為每秒4.183萬億次。

2004年6月,曙光4000A研制成功,峰值運算速度為每秒11萬億次,是國內計算能力最強的商品化超級計算機。中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跨越了10萬億次計算機研發、應用的國家。

2008年8月,曙光5000A研制成功,并以峰值速度230萬億次的成績躋身世界超級計算機前十名,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成功研制浮點速度在百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2010年11月,中國研制的“天河一號”(TH-1A)憑借著雙精度浮點運算峰值速度達到每秒5.49億億次問鼎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首。

自2013年6月以來,我國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連續第6次位居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首。

2016年6月,由中國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橫空出世,如圖1-2所示,以每秒9.3億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出人意料地奪冠。這個速度是原冠軍中國“天河二號”的近三倍,更重要的是“神威·太湖之光”實現了包括處理器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同年11月,中國“神威·太湖之光”以較大的運算速度優勢輕松蟬聯冠軍。

圖1-2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

截止到2016年11月,在全球排名500強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中,中國入榜的超級計算機數量達到167臺,超過美國的165臺。占總數的1/3。此外,由于中國占據TOP榜單頭兩名,中國在計算性能類別上也居于領先位置。超級計算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能為能源、醫藥、飛機制造、汽車與娛樂業等廣泛領域的行業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將使得這些不同行業更快地生產出優異的新產品,從而提高一個國家的競爭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乾安县| 通城县| 陆良县| 禹城市| 阿瓦提县| 庆元县| 思南县| 南平市| 宁津县| 周口市| 义乌市| 临潭县| 松原市| 武乡县| 全州县| 静宁县| 军事| 广水市| 砀山县| 锡林郭勒盟| 平度市| 交口县| 昌邑市| 习水县| 密山市| 康定县| 古田县| 胶州市| 加查县| 甘泉县| 出国| 宽甸| 保德县| 施甸县| 仙桃市| 平顶山市| 岱山县| 桂阳县| 民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