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3 微型計算機的誕生與發展

通常將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由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的微型計算機中,往往將CPU制成一塊芯片,稱為微處理器。隨著時間的推移,處理器芯片的單元密度不斷增加,每塊芯片上的單元個數也越來越多,因此,構建一個計算機的處理器所需要的芯片也越來越少。

隨著芯片集成度不斷提高,從在一個芯片上集成成百上千個晶體管的中、小規模集成電路,逐漸發展到能集成成千上萬個晶體管的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能容納百萬個以上晶體管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l)。微芯片集成晶體管的數目驗證了Intel公司的締造者之一Gordon Moore提出的“計算機芯片的集成度每18個月翻一番,而價格則降低一半”的規律,這就是人們常稱的Moore(摩爾)定律。

微處理器芯片出現后,微型計算機也隨之問世。例如,1971年用4004微處理器制成了MCS-4微型計算機,將CPU所有的元件都集成在同一塊芯片中;20世紀70年代中期,微處理器8008的出現,標志著8位微處理器的誕生,這是微處理器演變過程中的另一個主要進步;從此,微處理器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06年,Core微處理器誕生,它將多核CPU融合在一起,這標志著微處理器又發展到了新的歷史時期。表1-3列出了Intel公司微處理器的演化過程。

表1-3 Intel微處理器的演化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类乌齐县| 沁水县| 东乡县| 桂平市| 卓尼县| 马鞍山市| 博乐市| 平湖市| 贺州市| 西峡县| 东源县| 攀枝花市| 牙克石市| 阿城市| 延津县| 唐河县| 松阳县| 湖口县| 信阳市| 大庆市| 新乡县| 北票市| 额尔古纳市| 贵定县| 大悟县| 张北县| 日喀则市| 汉川市| 台南市| 腾冲县| 黎川县| 太仓市| 思茅市| 娱乐| 章丘市| 古浪县| 郸城县| 个旧市| 沿河| 修武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