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計算機基礎(第二版)
- 何元清 付茂洺
- 589字
- 2019-09-30 12:12:42
1.1.1 計算機的產生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于1946年2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全稱為“電子數字積分和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簡稱ENIAC(讀作“埃尼阿克”),如圖1-1所示。ENIAC用了18000多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功率為150kW,質量超過30t,占地約170m2,加法運算速度為5000次/秒,專門用于火炮和彈道計算。

圖1-1 ENIAC
ENIAC是第一臺正式投入運行的電子計算機,但它還不具備現代計算機“存儲程序”的主要特征。ENIAC每次計算時,都要先按計算步驟寫出一條條指令,然后逐條按指令的要求接通或斷開分布在外部線路中的接線開關,使用非常不便。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全新的“存儲程序”的通用計算機設計方案。存儲程序的設計思想是:將計算機要執行的指令和要處理的數據都采用二進制表示,將要執行的指令和要處理的數據按照順序編寫出程序,存儲到計算機內部并讓它自動執行。根據這一思想設計的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離散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解決了程序的“內部存儲”和“自動運行”兩大難題,從而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1952年,EDVAC正式投入運行,它使用水銀延遲線作為存儲器,運算速度也比ENIAC有較大提高。EDVAC確立了構成計算機的基本組成部分:處理器(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從EDVAC問世直到今天,計算機的基本體系結構采用的都是馮·諾依曼所提出的“存儲程序”設計思想,因此稱為馮·諾依曼體系結構,馮·諾依曼也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
- Docker技術入門與實戰(第3版)
- Linux C/C++服務器開發實踐
- 摩登創客: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共舞
- INSTANT Weka How-to
- Oracle BAM 11gR1 Handbook
- Java軟件開發基礎
- Terraform:多云、混合云環境下實現基礎設施即代碼(第2版)
- Programming with CodeIgniterMVC
-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ESP8266
- ASP.NET程序開發范例寶典
- Unity&VR游戲美術設計實戰
- Mastering Python Design Patterns
- Unity Android Game Development by Example Beginner's Guide
- Drupal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 C# 7.0本質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