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計算機基礎(文科)
- 劉萍萍
- 1098字
- 2019-09-30 12:23:30
3.1.1 進位計數制
1.基數
進位計數制的特點是由一組規定的數字來表示任意的數,這組數字的總個數就稱為基數。
①十進制:基數為10,10個記數符號,即0、1、2、…、9。每一個數碼符號根據它在這個數中所在的位置(數位),按“逢十進一”來決定其實際數值。
②二進制:基數為2,2個記數符號,即0和1。每個數碼符號根據它在這個數中的數位,按“逢二進一”來決定其實際數值。
③八進制:基數為8,8個記數符號,即0、1、2、…、7。每個數碼符號根據它在這個數中的數位,按“逢八進一”來決定其實際的數值。
④十六進制:基數為16,16個記數符號,0~9,A~F。其中A~F對應十進制的10~15。每個數碼符號根據它在這個數中的數位,按“逢十六進一”決定其實際的數值。
2.位權
進位計數制的數可以用位權來表示,位權是指一個數字在某個固定位置上所代表的值,處在不同位置上的相同數字符號所代表的值不同,每個數字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值或者位權。
位權與基數的關系是:各進位制中位權的值是基數的若干次冪。因此,用任何一種數制表示的數都可以寫成按位權展開的多項式之和。
位權表示法的原則是數字的總個數等于基數;每個數字都要乘以基數的冪次,而該冪次是由每個數所在的位置決定的。排列方式是以小數點為界,整數部分自右向左乘以基數的0次方、1次方、2次方……小數部分自左向右乘以基數的負1次方、負2次方、負3次方……
一般,任意進制數S都可以表示為如下的形式:

其中,p稱為任意進制的基數,m、n為正整數。
①十進制數在數字后加字母D(decimal)或不加字母,例如:
634.28D=6×102+3×101+4×100+2×10-1+8×10-2
②二進制數在數字后加字母B(binary),例如:
101.1B=1×22+0×21+1×20+1×2-1
③八進制數在數字后加字母O(octonary),但為了與0區別,可改為Q,例如:
36.2Q=3×81+6×80+2×8-1
④十六進制數在數字后加字母H(hexadecimal),若以A、B、C、D、E或F開頭,則需要加前導詞0,以便與標識符相區分。例如:
0B78.FH=11×162+7×161+8×160+15×16-1
二進制、十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的對應關系如表3-1所示。
表3-1 二進制、十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的對應關系

3.二進制的特點
在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的原因如下:
(1)可行性
采用二進制,只有0和1兩個狀態,需要表示0、1兩種狀態的電子器件很多,如開關的接通和斷開,晶體管的導通和截止、磁元件的正負剩磁、電位電平的低與高等都可表示0、1兩個數碼。使用二進制,電子器件具有實現的可行性。
(2)簡易性
二進制數的運算法則少,運算簡單,使計算機運算器的硬件結構大大簡化(十進制的乘法九九口訣表有55條公式,而二進制乘法只有4條規則)。
(3)邏輯性
由于二進制0和1正好和邏輯代數的假(False)和真(True)相對應,有邏輯代數的理論基礎,用二進制數表示二值邏輯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