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計算機硬件系統
計算機硬件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的所有實體部件的集合,主要由五大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各部分在運算時的關系如圖1-28所示。
計算機五種部件相互配合共同協調工作:用戶通過輸入設備將命令、程序及數據輸入到計算機,控制器發出將數據送入內存的指令,然后向內存發出取指令命令,程序指令被逐條送入控制器,控制器對這些指令進行譯碼,并根據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儲器和運算器發出存、取數命令和運算命令,經過運算器計算并把計算結果存到存儲器。最后,控制器發出取數和輸出命令,用戶可通過輸出設備得到計算結果。
1.運算器
運算器又稱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是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的部件,負責算術運算(加、減、乘、除等)和邏輯運算(與、或、非、異或、比較等)。數據來自內存,運算結果可送到存儲器或暫存于運算器內部的寄存器。
2.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 Unit,CU)是對輸入的指令進行分析,并統一控制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完成一定任務的部件,是計算機的指揮系統。它主要由指令寄存器、狀態寄存器、譯碼器、程序計數器、時序電路和控制電路等組成。
控制器的作用是控制程序的執行,具有以下功能:取指令、分析指令、執行指令、控制程序和數據的輸入及結果的輸出、對異常情況和某些情況請求的處理等。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計算機的“大腦”,主要由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大部件構成,計算機各種數據的處理及計算機各部件的協調工作都是在CPU的控制下進行的。
3.存儲器
存儲器是實現計算機記憶或暫存數據的部件,用于存放原始數據、中間數據、最終結果和相應的程序等。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
(1)內存儲器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用來存放當前使用的或隨時要使用的程序或數據,其存取速度快,但容量有限,可以直接與CPU進行數據交換。內存按存儲信息的原理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等幾種。
①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儲容量小,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既可以隨時讀出也可以隨時寫入信息。
特點:可讀可寫,斷電后RAM中的信息全部丟失。
②只讀存儲器。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在計算機常規工作狀態下只能讀出但不能寫入信息,通常用來存儲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序(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
特點:只能讀不能寫,斷電后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
③高速緩沖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的速度與CPU的訪問速度相接近,它保存了內存中的指令和部分數據,當CPU讀寫數據時,首先訪問Cache。只有當Cache中不含有CPU需要的數據時,才去訪問RAM。可提高系統的運行速度。
(2)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簡稱外存,用來存放當前暫時未使用到的程序或數據,存取速度較慢,不能直接與CPU交換數據。外存可以永久性地保存數據,在需要時可以將數據讀到內存,再與CPU交換數據。
外存雖然存取速度比內存慢,但其容量及價格卻比內存大得多。
常用的外存主要有硬盤、光盤和移動存儲器(如移動硬盤、刻錄機、U盤)等設備。
4.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是將命令、程序及數據輸入到計算機的設備,是用戶與計算機進行交流的重要部件。通過輸入設備,可將輸入的信息轉換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代碼,送入存儲器保存起來。
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數字化儀、觸摸屏、數碼照相機、麥克風、手寫板等。
5.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是將計算機的處理結果輸出的設備,是用戶與計算機進行溝通的重要設備。通過輸出設備,可將輸出的二進制結果轉換成便于人們識別的形式。
常見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和繪圖儀等。
注意:外存既可以作為輸入設備也可以作為輸出設備。
- Learn ECMAScript(Second Edition)
- PWA入門與實踐
- LabVIEW入門與實戰開發100例
- 零基礎學Scratch少兒編程:小學課本中的Scratch創意編程
- Reactive Programming with Swift
- JavaScript+jQuery開發實戰
- jQuery從入門到精通 (軟件開發視頻大講堂)
- Python應用輕松入門
- Java設計模式及實踐
- PHP+MySQL網站開發項目式教程
- Mastering Python Design Patterns
- Learning VMware vSphere
- 測試架構師修煉之道:從測試工程師到測試架構師
- Python 3快速入門與實戰
- SQL Server 2012 數據庫應用教程(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