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大學計算機基礎
  • 唐濟波 尤傳華
  • 1143字
  • 2019-10-12 16:13:00

1.2.1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從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誕生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計算機的發展速度突飛猛進,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發展歷程,每一代計算機的變革在技術上都是一次新的突破,在性能上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根據制造電子計算機采用的物理器件的不同,可以將計算機的發展過程分成如下幾個階段。

1.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

第一代計算機的硬件主要采用電子管,一個電子管的體積和成人一個指頭的體積近似,而一臺計算機需要許多的電子管。所以,這時的計算機體積非常龐大,價格也很高,運算速度每秒僅幾千次;使用機器語言與符號語言編制程序。計算機只能在少數尖端領域中應用,主要用于軍事和科學計算。雖然第一代計算機與今天的計算機無法相比,但是它的誕生奠定了計算機發展的基礎,對以后計算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

第二代計算機的硬件主要采用晶體管,外圍設備采用磁盤、磁帶,運算速度為每秒幾十萬次。晶體管的體積較電子管的體積小,因此晶體管計算機的體積較電子管計算機的體積小了很多。體積的縮小及相關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運算速度提高,存儲容量增大,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晶體管是用半導體材料制造的,半導體材料便于控制并且功耗很低,集成度的提高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這一時代為未來計算機的迅速發展鋪平了道路。在軟件方面提出了操作系統的概念,開始使用FORTRAN、COBOL、ALGOL等高級程序語言。第二代計算機不僅用于科學計算,還用于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并逐漸應用于工業控制領域。

3.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1)

第三代計算機的硬件主要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用半導體存儲器代替了磁心存儲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十萬次到幾百萬次。集成電路是把若干個元件集成在一個指關節大小的半導體基片上,并進行封裝,具有一定功能的電子電路。開始時,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比較低,稱為小規模集成電路。隨后集成電路的集成度提高了很多,稱為中規模集成電路。在這個時期,計算機系統軟件也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操作系統和會話式語言,以及結構化程序設計的方法。計算機向標準化、多樣化和通用化方向發展,并開始應用于各個領域。

4.第四代計算機(1972年至今)

第四代計算機的硬件主要采用大規模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單就集成度來說,這一時代和第三代相比,除集成度進一步提高外,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由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可以把整個處理器制造在一個指關節大小的芯片上,因此計算機的體系結構和構成方式有了很大的發展。計算機的各種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運算速度從每秒幾百萬次到億萬次以上。操作系統不斷完善,計算機軟件產業高度發展,層出不窮,計算機進入了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微型機的產生為計算機的普及奠定了基礎,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以計算機網絡為特征的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安化县| 富平县| 芜湖县| 东海县| 哈密市| 小金县| 鄯善县| 南溪县| 安达市| 勐海县| 五家渠市| 美姑县| 阳信县| 嫩江县| 前郭尔| 开原市| 乐都县| 泸水县| 双辽市| 长子县| 蒲城县| 九龙县| 安乡县| 隆尧县| 丹棱县| 边坝县| 雷波县| 凉山| 沂南县| 莆田市| 汝州市| 上林县| 绥棱县| 嘉定区| 鹰潭市| 淅川县| 平安县| 吉林市| 寻乌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