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1 了解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步驟1:了解計算機的產生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于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取名為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簡稱ENIAC。這臺計算機使用了約18000個電子管,重約30t,功率150kW,長30.48m,寬6m,高2.4m,占地170m2,每秒執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是手工計算的20萬倍。它的誕生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宣告了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圖1-1所示為ENIAC實物圖。

圖1-1 ENIAC

步驟2:了解計算機的發展

ENIAC是第一臺正式投入運行的計算機,但它并不具備現代計算機“在機內存儲程序”的主要特征。在ENIAC的研制過程中,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了著名的馮·諾依曼思想,并在此基礎上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臺“存儲程序式”計算機——離散變量自動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EDVAC),這一思想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礎。

馮·諾依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1.計算機由五大基本部件組成

五大基本部件包括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2.計算機內部采用二進制。

二進制只有“0”和“1”兩個數碼,具有運算規則簡單、物理實現簡單、可靠性高和運算速度快的特點。

3.采用存儲程序控制計算機工作的原理

事先把需要計算機運行的程序和處理的數據以二進制形式存入計算機的存儲器中,運行時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計算機從存儲器中依次取出指令并執行指令。從而完成人們安排的工作,這就是存儲程序控制的工作原理。

自第一臺計算機誕生以來,根據計算機所采用的電子元器件的不同,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電子管時代(1946—1956年)、晶體管時代(1956—1964年)、小規模集成電路時代(1964—1970年)、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1970至今)。可以說,電子元器件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硅集成電路集成度的日益提高,使得計算機性能不斷提高,體積不斷縮小,而價格卻不斷下降,如表1-1所示。

表1-1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型號為PC/XT,采用的CPU(中央處理器)型號為Intel 8088。自此以后,PC系列的微機機型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并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微機的發展取決于微機中核心部件CPU技術的發展。CPU更新換代,則微機也更新換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巴彦县| 宿州市| 通州区| 仁化县| 泽州县| 察哈| 阿克陶县| 呼图壁县| 米易县| 隆安县| 嘉荫县| 科技| 封开县| 新疆| 五台县| 高唐县| 江源县| 云南省| 葫芦岛市| 洛隆县| 吉木萨尔县| 宜宾市| 阿坝| 桃园县| 荣昌县| 吉木萨尔县| 娱乐| 武功县| 神木县| 长沙市| 塔河县| 莲花县| 白沙| 社旗县| 巨鹿县| 茂名市| 磐安县| 翁牛特旗| 台中市|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