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物處理新技術
- 毛玉紅
- 1082字
- 2019-10-25 18:02:49
前言
我國是一個缺水嚴重的國家,盡管我國淡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水資源是世界上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有人預計,2030年,中國將進入世界中度缺水國家的行列。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污水排放量與日劇增,水體污染嚴重。由于污水處理設施還存在缺口,很多水廠的處理效率及技術管理水平也不高,進一步加劇了我國水環境的污染。水環境污染所造成的水危機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生物處理是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水環境保護和緩解水資源短缺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我國巨大的水環境市場,在選擇污水處理技術時,生物處理無疑是一種非常經濟有效的技術手段,也更符合我國國情。目前,以活性污泥為代表的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相當成熟,已廣泛應用于城市和工業污水處理中,在防治水體污染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廢水排放量的急劇增加,傳統工藝在多功能性、經濟節能性及高效穩定性等方面已難以協調滿足日益復雜的廢水水質現狀及不斷提高的處理要求,研發和應用新型的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新工藝,已成為水處理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生物技術、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水生物處理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得以迅速發展,在污水處理、回用水處理、微污染水凈化等實際工程中得到良好的應用,顯示出良好的應用發展前景。為更好地將基礎性的科學原理與工藝設計和運行管理等工程應用結合起來,以適應不斷提升的水質要求和提高對實際工藝管理水平,我們總結分析了大量文獻資料,并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編寫了此書。
全書共分3篇,即水處理基本知識、污水處理領域基本生物處理新技術、微污染水領域生物處理新技術。從反應電子遷移的角度闡述了污染物在各種生化降解過程中的定量化學計量關系,然后再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研究和應用較多的各領域中的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將生化反應原理與工藝技術要點結合起來,方便讀者從原理入手了解各種新技術。本書由蘭州交通大學毛玉紅主編、統稿。高軍鋒編寫了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常勝、高軍鋒編寫了第4章;班云霄、高素霞、劉任泓(甘肅省建筑設計研究院)編寫了第9章。研究生馮俊杰、王冬敏、王艷麗進行了前期的圖表、文字整理,并參加了校對工作,大部分圖表由馮俊杰協助完成。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李杰教授的幫助,參與前期文字整理工作的還有高亞亞、高靜妮、莊智勤,在此一并感謝。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51268025)的資助,作者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疏漏及不妥之處,敬請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毛玉紅
2015年2月于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