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軌道交通法規與政策
- 李健
- 9字
- 2019-10-25 15:02:33
2.3 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2.3.1 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與特征
1.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由民法規范調整而形成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所形成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是法律關系的一種。一定的社會關系通過民事法律規范調整,才形成民事法律關系;沒有民事法律規范,就不會有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規范對平等主體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調整,使這些關系成為法律關系,凡符合民事法律規定的,則予以保護;違反民事法律的,則不予保護,有些時候還要給當事人以民事制裁,從而發揮民事法律規范的作用。在民事法律規范存在的情況下,由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都同時表現為民事法律關系,如因商品買賣合同的簽訂而發生的買賣之債的關系,作者基于其作品與非作者之間形成著作權法律關系等。
(2)民事法律關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規范公布后,它只是抽象地表明國家保護什么,不保護什么。有了民事法律規范,又有了民事主體的行為或其他民事法律事實,才能形成民事法律關系。例如,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有了協商一致買賣某商品的事實,才形成買賣關系;甲與乙有了結婚的事實,才成為夫妻關系。這些關系是民事法律規范調整特定的民事主體之間具體的社會關系的結果。
(3)民事法律關系是以民事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
民事法律規范對社會關系的調整,是通過將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轉化為民事權利義務實現的。民事權利的實現和民事義務的履行,是以國家的強制力為保障的。這種具有民事權利義務的社會關系,就是民事法律關系。
綜上,民事法律規范是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的根據,民事法律事實是民事法律關系發生的原因,民事法律關系是民事法律規范調整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結果。
2.民事法律關系的特征
民事法律關系與其他法律關系相比較,有以下特征:
(1)民事法律關系是平等的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
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平等性質,決定了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性。平等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范圍極為廣泛。自然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甚至地方政府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民事法律關系中都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出現,相互間不是隸屬關系,而是平等的關系。
(2)民事法律關系大量的是民事主體自主形成的法律關系
有民法規范才能有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是國家制定的,因此民事法律規范反映的是國家意志。另一方面,民事法律關系在通常情況下大都是在民事主體在自主自愿基礎上形成的,因此也體現了當事人自己的意志,這是民事法律關系區別于其他法律關系的另一特征。
(3)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通常是對等的、相互的
民事法律關系有物權法律關系、債權法律關系、知識產權法律關系、人身權法律關系、婚姻家庭法律關系及繼承法律關系等。有些法律關系中如債權法律關系特別是合同關系,當事人間的權利與義務一般是對等的,相互的。有些法律關系如人格權法律關系的權利主體為一方,只享有權利;義務主體為一方,只負有義務(不作為)。這種關系僅從某項具體的法律關系形式上看,雙方的權利義務并不對等,但從整體和實質上看,每個民事主體既作為權利人享有權利(如所有權),同時又作為義務人負有義務,這種權利義務也是對等的,相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