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要用到的1000個心理學常識(專家案例版)
- 九天科技
- 1508字
- 2019-10-24 10:58:34
四、眨眼頻率泄露出的秘密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看電影時,會目不轉睛地看著大屏幕,因為擔心一眨眼就錯過關鍵情節。但是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告訴我們,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因為眼睛會自主選擇眨眼時機,以免錯過重要的視覺信息,眨眼的時機和頻率隨時訴說著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1.眨眼頻率暴露謊言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研究發現:通過一個人的眨眼頻率,可以判斷對方是否在說謊。因為與說真話時相比,人在說謊時眨眼頻率會放慢,但說完謊話后眨眼頻率又會加快到說謊時的8倍。
在正常而放松的狀態下,人們的眼睛每分鐘會眨6~8次,每次眨眼時眼睛閉上的時間只有1/10秒。但當人們撒謊時,眨眼的頻率會明顯提高,而且閉上眼睛的時間會比正常情況長1/10秒。
這是人們下意識的行動,如果一個人和對方的談話出現不真誠的氛圍、厭煩情緒、無趣意味時,他在每次眨眼時會閉上兩到三秒甚至更長的時間,這表明他潛意識里希望這個人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中。如果一個人的眼睛一直閉著,那么說明他完全不想看見你了,你們的談話可以結束了。
有關專家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們將被測者分為兩組:第一組人自由活動十分鐘,活動內容盡量簡單,從而使他們這十分鐘里不會做出任何需要說謊掩蓋的事;第二組人被告知一會兒提問的試題和答案放在哪兒,他們測試時可以用到。之后研究人員讓被測者在回答問題時戴上特制的可以測試眨眼頻率的儀器。
結果發現,說真話的那一組被測者眨眼頻率會比一般情況稍微高一些,這是因為他們怕回答不好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導致的(因為顯然從語氣中也可以聽出他們有焦慮情緒);而對于說謊者,他們的眨眼頻率變化非常明顯,先是稍微下降,反映出被測者在思考如果被問到,該如何不留痕跡地說謊,所以他們自我安慰要保持冷靜,在說謊后眨眼頻率大幅上升,此時眨眼行為是不受大腦控制的下意識行為,而謊言也表露無遺。
2.自大者的眨眼頻率會主動放慢
延長眨眼的間隔常常是那些自大者常用的方法,他們常常會在延長眨眼間隔的同時配以長時間凝視對方的動作,這是一種自大者目空一切的狀態,他們對別人的蔑視意味也就不小心流露了。一個自大者目不轉睛地長時間看著一個人時,他的潛臺詞是:“我看不起你,你認識不到我有多厲害嗎?”
耿強去一家大公司參加面試,作為名牌大學的研究生,耿強本來就底氣十足,了解到跟他競爭同一個職位的人都是本科生時,耿強更是自信滿滿,在回答面試官的問題時,耿強對答如流。
可是當錄取結果公布時,耿強并未被錄取,耿強通過在這家公司工作的一個朋友詢問了其中原因,這才知道面試官是一個非常善于觀察面試者表情的人,他注意到耿強在回答問題時,后背靠在椅子上,而且眨眼的間隔很長;在別人回答問題時,耿強用眼角看著競爭者,這些信息都透露了耿強是一個自大的人,因而他沒有得到面試官的認可。
3.他對你的話題感興趣嗎
在公司會議上,領導正在激情澎湃地發言,底下的員工都在專心地聽著,但是究竟有幾個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領導的話題上,究竟聽眾對發言者的話題是否感興趣呢?我們可以看傾聽者的眨眼頻率,然后加以判斷。

如果發言者的表現很精彩,聽眾的眨眼頻率就會加快,這表示他們對話題很感興趣,并且能不斷從中發現有意思的東西;如果聽眾的眨眼頻率開始變慢,閉上眼的時間越來越長,那就說明他們認為演講非常無趣,他們的注意力早就不在演講上,接下來我們就可能看到一些打盹的人。
因此,如果你是發言人,而和你交談的人眨眼頻率開始變慢,你就要思考采用新策略刺激他,讓他對你們的談話產生興趣,如果沒有新策略可以施展,就立刻結束話題,否則可能造成交流完全不在一個狀態的尷尬狀況。
心理透視鏡:如果你在說話的時候,發現對方眼睛眨眼頻率很低,那就說明對方厭倦你所說的話,你需要轉換話題吸引對方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