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寶傳世之謎
- 《時刻關(guān)注》編委會
- 1206字
- 2019-10-24 10:34:17
卷刃的洛陽鏟
1939年3月15日,武官村村民吳希增拿著一柄洛陽鏟出來“探寶”,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探墓的行家。這次他以尋找中藥材“田七”為名,來到同村他的叔伯弟弟吳培文家的祖墳地里查探。他在墳地里四處鉆探,決不放棄任何線索。挖寶有挖寶的門道,什么是生土,什么是熟土,這都是有講究的。探桿碰到鐵、銅或者玉石,帶出來的土顏色也不同,“老江湖”一看便知。吳希增連續(xù)接了好幾根桿下探,探到13米深的時候,已經(jīng)打到了水脈。如果再沒有熟土,吳希增就打算放棄這個探洞了。
突然,洛陽鏟觸到了一個硬東西,吳希增試探著打了幾下,都無法深入,只好拔出來,一看洛陽鏟的鏟刃都卷了。吳希增正有些懊惱,突然他發(fā)現(xiàn)探桿頭上帶上來些許銅銹。
“嘿!有寶!”憑經(jīng)驗判斷,地下肯定有東西。吳希增壓抑著內(nèi)心的激動,他迅速收拾工具,不動聲色地回村了。
傍晚時分,吳希增來到他的叔伯弟弟吳培文家里。由于兩個哥哥相繼早逝,年僅18歲的吳培文此時已獨撐家門。兩個人坐在堂屋里就著咸菜吃著簡單的晚飯,吳希增說了他探測到的情況。吳培文猶豫了。墳地下有銅器這是肯定的了,但如果挖掘祖墳壞了風(fēng)水怎么辦?可是如果不挖這片地,早晚也會被日本人挖開,寶物終究還是會失去!經(jīng)再三考慮,吳培文決定當(dāng)晚就去挖掘地下的青銅器。吳希增豎起大拇指,這個弟弟雖然年輕,氣度卻是非凡,果敢堅毅,做事干凈利落。

洛陽鏟
兩人商量了挖寶的細節(jié),判斷那肯定是一個超過13米的深坑,憑他們兩個人肯定不行,于是他們決定再找?guī)讉€人連夜開挖。當(dāng)天晚上,吳培文找來了七八個要好的鐵哥們,黑燈瞎火地奔向祖墳。按吳希增白天所做的標記,在光線微弱的風(fēng)燈下,他們開了一個寬二尺、長六七尺的盜洞,然后繼續(xù)朝下挖。這些人雖然都是普通農(nóng)民,但多年來的耳濡目染,對于發(fā)掘古墓這種事還是駕輕就熟的。長年的勞作又鍛煉出了他們的好體力,操作鐵鍬就和使用筷子一般,大家輪流入坑鏟土,很快,一個十多米深的大坑就被挖了出來。“當(dāng)啷”一聲,鐵鍬觸到了寶物上,眾人大喜,坑底的人仔細地鏟去上面的硬土,想一睹尊容為快,卻發(fā)現(xiàn)這個家伙好像很大,沉睡在坑底處,只露出半個身形,黑黝黝地歪倒在泥土里。“挖大點,看看這個東西是個啥?”吳培文指揮著下面的人向坑底的四周挖土。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樣掏土挖掘不是個好主意,上面的土一旦塌下來就完蛋了,還是得從上面往下重新擴大探洞。
此時天邊已經(jīng)開始發(fā)亮,不能再干下去了。最近時常有一些來路不明的外地人和古董商出沒,被他們發(fā)覺就不好辦了。為了掩人耳目,吳培文他們只好填回一些浮土,又用柴草蓋住洞口,并用樹枝蓋住翻上來的泥土。吳培文等人檢查完現(xiàn)場,感覺看不出什么破綻,便約定白天各自忙自己的事情,晚上再接著干,大家都要守口如瓶,不要對外人講。
吳希增對吳培文說,坑底的這個家伙實在太大了,眼前這幾個人手肯定不行,必須得再增加人。加人就意味著分股,考慮到這個寶物的價值,多幾個人大家也有的賺。他們邊往村里走邊商討著再找哪些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