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宮之初,卑微的蘭貴人何以獨霸龍床
伴君如伴虎,想要獲得皇帝的寵幸,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是必備的本領。而這,正是慈禧所具備的。咸豐自從臨幸慈禧后,竟真的像《長恨歌》所寫的那般,“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了。兩年之后,慈禧從貴人被晉升為懿嬪。
咸豐帝常被后人詬稱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皇帝。面對國庫空虛、軍政廢弛、吏治腐敗、百姓騷亂、列強肆虐的爛攤子,他一籌莫展,后來索性沉迷于聲色犬馬,縱欲自戕只求速死。

慈禧
咸豐二年(1852年),道光帝的喪期一過,21歲的咸豐便迫不及待地進行了秀女大選,理由是堂而皇之的為延續皇族血脈,充實后宮。
北京城尚在瑞雪殘冰的包裹之下,還未迎來草長鶯飛、春暖花開的早春景色,而選自全國各地的60位旗籍佳麗早已坐著騾車來到了北京城。其中,來自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的葉赫那拉姐妹倆也在騾車隊伍中緊張地等待著。
葉赫那拉·杏貞和葉赫那拉·婉貞后來成為了歷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兩個人,杏貞即中外知名的慈禧太后,婉貞即醇親王福晉、光緒帝的生母。

咸豐皇帝畫像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八旗人家年滿13歲至17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秀女之選。像葉赫那拉姐妹這樣家庭背景的女子未經選秀,是不允許嫁娶的,而一旦選中,就可以“備內廷主位,或為皇子皇孫拴婚,或為親郡王及親郡王之子指婚”。
咸豐是她這輩子唯一一位要竭力去取悅的男人,因為他是皇權的化身,是皇宮里唯一的光源。匆匆的幾次會面,杏貞顯然沒給咸豐留下多大的印象。一連幾個月,她連咸豐的面都沒見著。
皇帝是這后宮中唯一的成年男性,坐擁六宮粉黛、三千佳麗,出則寶馬雕車,入則黃羅傘蓋。如果不能與眾不同,成日“蜂圍蝶繞”的皇帝哪會記住一個平凡的新晉佳麗。
后宮妃嬪如林,大家都依附皇帝為生。一朝被寵,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一旦被邊緣化,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后宮爭寵之戰風雷激蕩,在這厚墻高院里沒人能獨善其身,生性好強的慈禧更不想坐以待斃。在這等級森嚴的后宮中,只有皇帝和依附于皇帝的人可以呼風喚雨,趾高氣揚,剩下的都必須夾著尾巴做人。
杏貞入宮不久,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父親被調任為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剛上任即遇上太平軍順長江而下,勢如破竹。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惠征押解一萬兩銀子輾轉逃到了鎮江的丹徒鎮,操辦糧臺,以待援兵。刑部左侍郎李嘉端參劾他臨陣逃脫,咸豐一怒之下將其解職查辦。惠征驚駭過度,一病不起,于咸豐三年六月初三日死于鎮江。家庭慘遭變故,在形勢復雜的后宮,杏貞只能淚往肚子里咽,現在唯一能改變她命運的只有咸豐。
命運十分眷顧慈禧,圓明園本為皇家夏宮,皇帝一年難得去幾次,可內憂外患讓咸豐心煩意亂,于是他干脆躲進圓明園寄情聲色。
杏貞花錢籠絡了身邊的宮娥太監,并與咸豐身邊的宣詔太監安德海搭上了線。一天午后,咸豐乘著御輦在圓明園中游玩,行至一桐蔭深處,清風徐來,傳來一腔腔嬌脆的江南小調。咸豐知道這是新晉秀女的所在,一聽這婉轉小調,便動了風流心思,順歌而行,來到一處宮殿,見殿內林蔭夾道,花氣襲人,一女子手搖折扇,細款柳腰,正在引頸而歌。
咸豐見她粉腮若桃,明眸皓齒,唇不點而紅,眉不描而翠,令人癡迷。當晚,咸豐對她百般憐愛。

圓明園復原圖
咸豐二年五月,秀女決選,后宮多了四名“貴人”——蘭貴人、麗貴人、婉貴人、伊貴人,四名“常在”——容常在、鑫常在、明常在、玫常在。
咸豐和杏貞都酷愛玉蘭花,咸豐便封杏貞為蘭貴人,并把她安排住進了長春宮。長春宮的正殿上高懸著乾隆帝的御筆匾額,上書“敬修內則”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似在告誡后宮妃嬪遵守祖宗家法,謹言慎行。
清朝對后宮的妃嬪有著嚴格的等級限制:自皇后以下的妃嬪共分七級,分別是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當時,杏貞只被封為貴人,是第五級的嬪妃。可以說,她在后宮的嬪妃中,品級低下,身份卑微。然而,僅僅過了兩年的時間,杏貞就被晉封為懿嬪;再過了兩年,被晉封為懿妃;又過了一年,被晉封為懿貴妃。也就是說,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時間,杏貞便由第五級的蘭貴人躍升成了第二級的懿貴妃,年僅22歲就成為僅次于皇后的后宮女主人了。
那么,年輕的蘭貴人如何在美女如云的后宮中脫穎而出?她又是憑借什么獨霸龍床的呢?
當時,在咸豐的后宮中,皇后之下有一個皇貴妃、兩個貴妃、四個妃子、六位嬪,貴人、常在、答應則無定數。而此時,咸豐還挑選了數十名年輕貌美的漢女佳麗入住圓明園,最讓他心儀的就是人們所說的“四春”:“文宗漁色,于圓明園隅,暗藏春色,謂之四春,世競傳之”。這四春即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她們原是良家女子,被迫進入圓明園。
除四春之外,咸豐還鐘情于一位曹寡婦。這位寡婦來自山西,長得美妙絕綸,尤其是一雙小腳,名副其實的三寸金蓮。她的鞋也與眾不同,鞋底是菜玉做的,內襯香屑,鞋尖綴著光彩奪目的明珠。入宮后,“咸豐帝最眷之”。
年輕的蘭貴人要在這六宮粉黛中脫穎而出,獨霸龍床,實在是難上加難。
當然,慈禧年輕時也是一位美人。慈禧晚年常常炫耀說,年輕時宮里人都說她長得漂亮,大家都忌妒她。做過慈禧近兩年女侍官的裕德齡,在她的書中如此描繪慈禧的外貌,“太后當伊在妙齡時,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入于老境之后,也還依舊保留著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曾與慈禧朝夕相處九個月的美國女畫家卡爾在《慈禧寫照記》中也對慈禧的美大加贊賞了一番。
雖然,年輕的慈禧明艷動人,但是受封為蘭貴人的慈禧,并沒有成為獨寵專房的后宮嬪妃。當時,受到咸豐寵幸的有三人,一是天生麗質的云嬪,二是溫順柔媚的麗貴人,三是豐姿綽約的玫常在。

圓明園大水法生肖復原圖
云嬪武佳氏早在咸豐還未當皇帝之前就是他的寵妾了,不僅美貌超群,而且與咸豐的情誼深厚,咸豐稱帝后對她寵眷不衰;麗貴人艷若桃李,撒嬌弄嗔起來,能使咸豐神魂顛倒,不能自持;而玫常在聰明伶俐,心機過人,每次被召幸,總能帶給咸豐新鮮和刺激,是咸豐的最愛,不久就晉升為貴人,與慈禧平起平坐了。
此時的蘭貴人盡管每天都將自己裝扮得俏麗可人,等待著咸豐的臨幸,但每一天都是心碎的聲音。環視后宮,她發現自己不是最美的,也不是最嬌媚的,如果要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她必須改變吸引皇帝的策略。
于是,她聽取宮女的建議,每日飲“駐香露”,使自己漸漸玉體溢香;她聽從御醫建議,用雞蛋清敷面,使皮膚漸漸柔軟有彈性;她讓近侍從宮外采集人奶,天天以奶沐浴,不久通體細滑白嫩……
在不斷提升女性魅力的同時,慈禧開始主動與咸豐寵幸的嬪妃們競爭。慈禧自幼隨父宦游各地,官場的傾軋角逐,豐富了她生活的閱歷;宦海的鉆營貪婪,造就了她的陰險狠毒;雖是家中長女,卻無父母寵愛,親情淡漠,使她養成了勢利冷靜的性格。這些年少的積淀,終于在這會兒有了用武之地。
她賄賂宮女太監,指使他們陷害圣眷正隆的玫貴人,使咸豐誤以為玫貴人在蘭貴人的點心里下毒,一怒之下將玫貴人降為常在,后貶為宮女;她用蠱惑罪陷害云嬪,使得云嬪被打入冷宮,不久后懸梁自縊;而想要對付麗貴人,蘭貴人似乎還手段太弱,麗貴人一直是個聰明的女人,蘭貴人的伎倆在她面前不管用,蘭貴人也只得等待時機。
咸豐四年,麗貴人有孕,咸豐為保龍種,暫時遠離麗貴人,好讓她安心養胎。這實在是天助慈禧,慈禧終于等來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沒有麗貴人侍寢,咸豐輾轉難眠,他急于找一個能代替麗貴人的人,于是,頗具風韻且善解人意的蘭貴人走近了他的身邊。《清稗類鈔》中記載:慈禧“有機智,遇事輒先意承旨,深嬖之”。
伴君如伴虎,想要獲得皇帝的寵幸,善于揣摩皇帝的思想是必備的本領。而這,正是慈禧所具備的。咸豐自從臨幸慈禧后,竟真的像《長恨歌》所寫的那般,“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了。兩年之后,慈禧從貴人被晉升為懿嬪。
從此,每天晚膳過后,咸豐都會翻下蘭貴人的綠頭牌。所謂綠頭牌,即牌頭漆成綠色,牌面寫著后妃姓名及簡單簡歷,皇帝中意誰就翻下誰的綠頭牌。蘭貴人每晚焚香沐浴,精心梳洗,等待咸豐的召幸,而且大多數時候她都不會失望。
每當敬事房的太監前來傳話說皇上召幸時,蘭貴人便脫光身上的衣飾,躺進太監準備好的大氅里,由太監扛著進入皇帝的寢宮。
為了獨霸龍床,圣眷不衰,慈禧還學習書法繪畫,以取悅咸豐。咸豐寄情聲色,懶于國事,一些奏章,就讓慈禧代閱,但是,清朝皇帝一般不準后宮參與政事,時間一久,咸豐也會厭煩。一旦發現咸豐有什么不滿,慈禧便急流勇退,馬上蟄伏起來。善于察言觀色的慈禧,能相機行事,知道進退。
咸豐對慈禧迷戀萬分,時常召幸,終使慈禧在入宮四年時誕下了皇子。這是咸豐唯一的兒子,是為載淳。母以子貴,慈禧的地位隨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被晉封為懿貴妃。由于慈禧備受寵幸,且生下了皇子,因此她的實際地位已在皇后之上了。

龍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