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寶盜案之謎
- 《時刻關注》編委會
- 1553字
- 2019-10-23 16:29:55
神秘的照片
武義縣是中國浙江省金華市下轄的一個縣,素有“螢石之鄉,溫泉之城”的美譽。武義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縣歷史。這里山川秀美,物華天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武義有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俞源、郭洞;有國家級文保單位延福寺、俞源明清古建筑群;有歷經800年風雨的江南廊橋——絕熟溪橋。唐代詩人孟浩然曾夜泊武義,寫下了“雞鳴問何處,風物是秦余”的佳句。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呂祖謙等曾在武義明招寺講學,形成獨樹一幟的“明招文化”,說這里人杰地靈一點不為過。
2011年春節剛過,武義縣還沉浸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里。春節期間,斗牛、道情、龍燈、抬閣等當地民俗正熱鬧地展演,各具風情特色,引人入勝,吸引來許多外地的游客。然而,武義縣博物館館長董三軍卻有些心緒不寧,對窗外的喧鬧兩耳不聞,職業的敏感令他覺得有種莫名其妙的羈絆總是牽扯著他的心,讓他茶飯不香。這種情況就是從年前有人輾轉送來一張照片請他辨認真偽開始的,來人還說這段時間文物市場上有人正在為這張照片上的東西尋找買家。
董三軍拿起照片端詳,放大鏡逐行逐字掃過,一股尊崇之情油然而生,他感到非常震驚。照片上是一幅鋪開的卷軸,字跡工整的小楷整齊地碼在泛黃的紙上,記錄的內容很容易閱讀,看起來,似乎像某位宋代官員的“履歷表”,更像是一本工作日記。
“如果是宋代的,哪怕是一片白紙都非常罕見,價值連城,難道這真的就是宋代的紙質文書?”董三軍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不太可能吧?宋紙文物極其罕見,這么一大卷文書問世,要么就是假的,要么就是有了新的盜墓!”他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件東西的真偽搞清楚,這件事在他心里就存住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發覺得自己的判斷趨向于這是真貨,他需要一個更為準確的認可,才好為這件文物的命運做出自己的抉擇……
2011年3月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宋代歷史文獻專家鄭嘉勵應邀來到武義開展調研工作。董三軍聞訊大喜,就在鄭嘉勵入住武義縣的第二天,他就登門拜訪。兩個人略略寒暄幾句,董三軍就請鄭嘉勵幫忙鑒定一張照片里面的內容真偽。
董三軍鄭重地拿出照片,遞過去:“鄭老師,您看看,這東西是真是假?”
都是做學術研究的,也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多有建樹,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鄭嘉勵深知這個道理,見到董三軍突然拜訪,又拿出照片請他幫忙辨認真偽,就知道這件事非同小可。他接過照片,看了起來。就這么一張照片,鄭嘉勵看了足有四五分鐘,他抬起頭來,疑惑地看看董三軍,想問什么,沒開口。董三軍立刻從自己的手包里掏出一個放大鏡遞過去。

徐謂禮文書局部
鄭嘉勵接過放大鏡又反反復復端詳了好一陣子,表情忽憂忽喜,兩眼似乎要鉆進照片里看個究竟。他捏著照片陷入了沉思,嘴里喃喃細語,聽不出他在說什么,他幾次想從椅子上猛地站起來,又按奈住沖動重新靠在椅背上。董三軍知道鄭嘉勵的思維已經到了水火相濟、龍虎交會之際,照片內容的真面目就要顯山露水了。他不敢驚擾鄭嘉勵的思考,他知道鄭嘉勵在學術方面造詣頗深,求是態度及其嚴謹,他對文物的定論可不是輕易下的,這不僅是對這個文物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學術和職業道德負責。
此時的鄭嘉勵已經胸有成竹,他自信對宋代文獻涉獵頗多,成就斐然,當他看到這張照片時,內心的震撼無以形容,他的大腦里飛速地掠過無數念頭,就像電腦中的CPU逐行掃描硬盤里儲存的資料一樣,他壓抑著內心的激動,思路和視野回到了遙遠的宋朝。
過盡千帆皆不是,此物究竟是何來?
現有的業內資料沒有此物的一絲線索,這絕對是一個剛剛問世的“地下寶物”,漸漸地一個儒雅的宋代文官的音容笑貌成型于他的腦海,雖然他沒有立即下結論,但是內心中卻已經對此物魂牽夢繞了。他癡迷地端詳著,完全忘記了身邊等待回音的董三軍。
兩個人癡癡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半天沒有動靜,終于鄭嘉勵放下了照片,看著董三軍。
“怎么樣?是真是假?”董三軍緊張地小聲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