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C語言的歷史
C語言是國際上廣泛流行的計算機高級語言。它適合作為系統描述語言,即可用來編寫系統軟件,也可用來編寫應用軟件。
C語言的發展頗為有趣,它的原型是ALGOL 60語言(也稱A語言)。1963年,劍橋大學將ALGOL 60語言發展成為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此語言在ALGOL語言的基礎上增加了硬件處理能力。1967年,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對CPL語言進行了簡化,于是產生了BCPL語言。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將BCPL進行了修改,并為它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B語言”,意思是將CPL語言煮干,提煉出它的精華,并且他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在197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D.M.Ritchie在B語言的基礎上最終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語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這種語言的名字,這就是C語言。
為了使UNIX操作系統得到推廣,1977年 D.M.Ritchie發表了不依賴于具體機器系統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C語言編譯程序》。1978年B.W.Kernighian和 D.M.Ritchie出版了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從而使C語言成為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1988年,隨著微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出現了許多C語言版本。由于沒有統一的標準,使得這些C語言之間出現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美國國家標準研究所(ANSI)為C語言制定了一套ANSI標準,成為現行的C語言標準。
自1972年投入使用之后,C語言成為UNIX和Xenix操作系統的主要語言,是當今最為廣泛使用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
本書以Turbo C 2.0為學習平臺,各章例題均在Turbo C 2.0環境下調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