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操作系統的目標
目前存在著多種類型的操作系統,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的目標側重不同。操作系統的目標有以下幾點:
(1)方便性。配置操作系統后可使計算機系統更容易使用。
(2)有效性。在未配置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系統中,例如處理機、I/O設備等各類資源,都會經常處于空閑狀態而得不到正常利用;內存及外存中所存放的數據由于無序而浪費了存儲空間。配置了操作系統后,可使處理機和I/O設備保持正常工作狀態而得到有效利用,且由于使內存和外存中存放的數據有序而節省了存儲空間。此外,操作系統還可以通過合理地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從而進一步改善系統的資源利用率及增加系統的吞吐量。
(3)可擴充性。隨著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硬件和體系結構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它們對操作系統提出了更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因此,操作系統必須具有很好的可擴充性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而操作系統的模塊化結構,有利于增加新的功能和修改舊的功能。
(4)開放性。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陸續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計算機硬件系統。為了出自不同廠家的計算機及其設備能通過網絡加以集成化并能正確、有效地協同工作,實現應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要求具有統一的開放的環境,其中首先是要求操作系統具有開放性。
推薦閱讀
- 操作系統實用教程(Linux版)
- Mastering ElasticSearch
- 曝光:Linux企業運維實戰
- Windows Server 2012 Hyper-V Cookbook
- Python基礎教程(第3版)
- 移動應用UI設計模式(第2版)
- 巧學活用Windows 7
- 注冊表應用完全DIY
- Mastering Reactive JavaScript
- 從實踐中學習Kali Linux無線網絡滲透測試
- Windows 10從新手到高手
- Linux 從入門到項目實踐(超值版)
- Learn Quantum Computing with Python and IBM Quantum Experience
- Learn OpenShift
- 辦公自動化教程(Windows7+Office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