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
- (美)Dave Hendricksen
- 8849字
- 2019-09-02 17:58:32
1.3 變得文雅、專業的途徑
通過下列步驟實現文雅的舉止:
? 注重關系甚于爭執敦對敦錯;
? 學會委派;
? 認識到生活是有反射性的;
? 說到做到;
? 與別人相處時真誠、正直、不呆板;
? 以適時的行為應對問題;
? 提供專業的服務;
? 原諒、遺忘別人以往的冒犯。
1.3.1 注重關系甚于爭執孰對孰錯
學習變得文雅、專業的首個原則就是注重關系甚于爭執孰對孰錯。
在職場中,關系就是一切。它們決定了哪些項目或工作可以進行,也決定了如何激勵人們為你的“高優先級”項目工作。
在日常經歷中,我們不得不提高嗓門,以便別人聽到。我們認為自己的思想、計劃、設計、方法、事實、假設都是正確的,以此為出發點來行事。通常在談話中間,我們會聽到感覺不對的地方,并有強烈的欲望來糾正錯誤的提法。在分享我們的“正確”時,要記住有人曾說過“等待是智慧”。
從軟件開發和工程觀點來看,我們被訓練成要“挑刺”(挑那些不完美之處),并迅速去除這些瑕疵(我們都有各種辦法來應對這些任務,例如結對編程、單元測試、功能測試、壓力測試、代碼走查等)。挑戰來自不爭的事實,那就是“人并非軟件”,我們不能把它們的不足趕走——何況大多數時候,我們對他們缺點的感覺來自于自己的主觀臆斷。
請捫心自問以下幾個問題:
? 這樣糾正真的重要嗎?
? 如果我不提的話,公司會為此付出很大成本嗎?
答案通常都是“不是”。你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平靜,即便你是正確的。尋求對他人維持正直與權威,在別人愿意的時候提供有價值的深入分析,以及找個機會,供別人以一種相對平靜的行為來了解。最好的指導原則是讓別人產生發自內心的很大興趣,并使用你最好的判斷能力來想出如何處理的方法。
就我自己的工作而言,我發現以自己的有限視角看世界,即注重關系甚于注重“正確性”,能使我很自然地以協作的氛圍開始工作(參看圖1-2)。它自然而然地讓我進入一個狀態,能傾聽別人說的話,使別人樂意將我的假設條件可變地擺在臺面上,因為建立關系比爭執孰對孰錯更重要。

圖1-2 注重關系甚于爭執孰對孰錯:以人為本
會談開始后,這樣的結果能夠起到增效作用。這樣的氛圍能鼓勵人們提出、檢查最好的想法,潛在地舍棄或重組為新的、更好的思路,這比哪個人(包括我自己)獨自構想要好得多。
一旦人們相信你是擔著風險提出想法的,并愿意開誠布公地讓別人自由地改進這一想法,他們就會聚集到臺面旁,發揮主人翁的作用。關鍵時刻,你的那些伙伴突然感覺安全起來,開始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
相反的情況也會出現。事實上,如果你不夠開放,不愿意讓你的金點子做任何改動,你大聲說其他人都應該靠邊站,這就是在筑籬笆。你就會變得令人敬畏。“要尊敬、不要碰”——這有點像是在博物館看展覽。記住一個關鍵的考慮就是,優雅的正確性和責任只在一線之間;“情人眼里出西施”。
你要追求的氛圍應當是大家共享的花園,思路在這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野草也允許被剔除。通過這種辦法,你會看到別人帶上臺面的價值。他們獨特的看法能夠消除某個思路的軟肋,而這也許是作為開發者的你還沒有察覺到的。在太多的事例中,我們觀察世界的視角很容易就讓我們對所提出解決方案的潛在錯誤熟視無睹。
在某個特定點上,我們需要選擇方向。這時,所有人都應參與,審視所做出的決定,即便最終選擇的方向并不是他們最初選擇的。
只要一個想法不是只游動于開發者自己的認知世界中,這樣的想法幾乎總是能夠得到改進。我一直都對大家擁有的海量思路感到很吃驚。只要這些人覺得自己是在安全的環境中,他們總是愿意與別人分享他們的想法。
每個人都樂于交談,樂于將其想法添加到這個“生態系統”中。一旦你的同事愿意奉獻,他們就會有主人翁的態度,并期望貢獻更多的想法。通常,人們最先提出的少數幾個想法是“安全”的,他們是在試水,看看水里有沒有鯊魚。如果水是安全的,他們就會提出他們最好、最聰明的思路。
我曾經吃驚地發現,一個最初看起來很弱智的想法如何逐步成為增強某個設想的關鍵因素,這是解決方案的多維本質所積聚的力量。想想一塊膠合板吧,并不是其中哪一單獨的層使板子很結實,而是所有這些層疊壓在一起,才使板子強度很大。
注意
據我以往的觀察,某些人被解雇的前幾條原因之一就是其關系搞得很差。從現實意義來說,最大的利益在于學會建立關系,選擇注重關系而非正確性。
當你注重關系勝于正確性時,你就能水到渠成地建立和維護一個專業網絡,使你能夠在未來的機會中有資本可用,并在艱難時段中維持有安全裕度。
1.3.2 學會委派
當你在事業中有所進展,并擔當更高的領導職位時,你必須不可避免地允許別人接手項目的一部分并將其完成。
要實現這一進化,一個關鍵的概念是允許別人參與決定解決問題。如果允許某人貢獻思路,他就會有主人翁的態度。他就會接手項目運作它。從現實意義來說,這成了他自己的事情。
架構師通常只能建議某些思路,他們不像主管或經理有直接管理的權力。這使得他們只好去推銷自己的架構想法。
1.3.3 生活是有反作用的
你是否注意過你的言辭和行動對你是有反作用的?如果你想過這個問題,哪怕只想過一點,你的行為就會永久改變(如圖1-3所示)。

圖1-3 反作用就像一面鏡子,你的所作所為都會反射到你自己身上
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我們選擇如何對與我們打交道的人產生反應。他人如何說、如何做其實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選擇反應文雅。
倘若我們不管怎樣都能表現文雅,我們就會在離開這個處境時感覺到自己的寬宏大量。在許多環境中,脫離所處的環境就有可能誤解別人的意圖。這個人的生硬或者感覺遲鈍的評價可能和半小時前他(她)經歷的糟糕交談有關,而這個人現在還帶著情緒。
對文雅舉止特別不利的一種情況是,在我們已經做了某件事,且充滿熱情地期待好的評價時,卻得到了消極的反饋。許多時候,一個人仔細檢查工作后,并不想收到消極評價,他會把批評看做是個人攻擊而不是對工作的評價。
關鍵點
工作時建立合適的期望值,以供別人反饋和審視,這有助于你建立信任的氣氛。
建立合適的期望值有利于提出最好的思路。允許別人提出建議的改正辦法而沒有冒犯之意。通過開放式的交談——提出新的、創造性的替代辦法——將幫助工作成果真正得到改進。
當進行審查(任何審查)時,在情理上做好下列準備:
? 聽。準備接受反饋,并期望改變——如果合適的話,配合別人的反饋。直到此人有機會完全表達出其思想后,再有所反應。在最大限度上請求審查者澄清或解釋他(她)所說的話,以確保你已經理解這些話語了。
? 不要狡辯。狡辯是個自然的反應,你會喪失有價值的信息,得罪試圖幫助你的人(是的,所有審查者都在試著提供幫助)。
? 舉止文雅。你應當壓倒一切地保持這個想法。在你反應之前仔細想好,以免有諷刺挖苦效果。你可能認為尖銳的評論滑稽可笑(很可能會一笑了之),這樣不會與你所評論的人建立良好關系。你不經心的話語可能傷及別人的感情,讓他們對你有消極看法。所以要捫心自問:“這么評論真的值得嗎?”
如果我們不對事情抱以文雅的態度,就會得到不文雅的回應。
準備一場評審的最好方式就是預先基于所公布的條目設定你對會議的期望值。確保每個人都明白“所有”反饋都是受歡迎的。
然而糟糕的是,由于出席會議人員的關系,某次會議的負面印象可能對你的事業有著長遠的影響。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于無法舉止文雅的態勢,就要立即謙虛地道歉,并且誠心誠意。如果日后你認識到自己在先前某個會議上得罪過某人,就去找他認錯。這樣做起來很難,你會感覺不自在,而且你的尊嚴會被傷害一點兒(別擔心,很快就會恢復的)。
但是,倘若我們沒有學會道歉,就會在人際關系方面筑起一道墻,這將成為以后晉升的障礙。更糟糕的是,我們可能喪失升職的基石。關系對于這個世界的事業成功是必需的,所以應該用心去經營它們。
關鍵點
經營關系的一部分就是文雅地接受反饋。
才能與討人喜歡之間的關系
2005年,哈佛大學的Tiziana Casciaro和杜克大學的Miguel Sousa進行了一項尋找人望與才能之間的關系的研究。他們的發現很有意思:“如果哪個人惹人討厭,他(她)是不是有才能都幾乎沒區別,因為人們不愿意和他共事。對照起來,倘若某個家伙人見人愛,他的同事就會想方設法地找出他的哪怕一丁點兒才能。”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在一個單位中表現刻薄的人會導致人們不愿意與他溝通,并且不信任他,他自己也會越來越焦慮。造成的結果是,與單位里的其他伙伴一道工作的能力極大下降。整個團隊的生產效率下降,問題解決的質量降低。最后,刻薄的人會離開這個單位,或者他們影響別人的能力大打折扣。
我們應理解的一個關鍵概念是,學會將我們需要的舉止、行為和言辭反射回我們,如此我們才能逐漸成為文雅的專業人士。
關鍵點
記住這個黃金法則“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馬太福音》7:12)。
1.3.4 有效溝通之生與死
在你說話的時候,你其實是在為你的溝通發出生與死的話語。它們可以筑起高墻,也可以使墻倒塌——所以應當小心你所說的話(參看圖1-4)。

圖1-4 你想要什么樣的莊稼?那就播下相應的種子吧
不要說某人的壞話。尖酸刻薄的話語會對你和那人的關系有負面影響。這種行為就像野草那樣生根發芽成長。所以一定要謹慎你的說辭。這些話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應該選積極的);它們會增進關系還是破壞關系(應該選增進關系)。
通常情況下,你應當找機會去增進關系。在你們進行溝通時,可以表達出許多方式如思路、概念、信息等。要選用哪些你想表達出消息內容的恰當詞語,還要顧及你所溝通的人所處的環境。
你要發出的消息應當根據他人或群體的情緒而精心準備。如果你有機會在某天與執行官一起走路,你很可能會發現這個人在溝通技巧上是個高手。
執行官與他們個人化的溝通風格
幾年前,我與一位執行官沿著門廊走路。路上,我們遇到了幾個人,每個人都需要與她說會兒話。讓我吃驚的是,她用的語言、所選擇的對話風格以及她的語調因人而變。她切換語境完全依據特定的人,使每段談話對此人富有意義。
有趣的是,在門廊里遇到的人的級別是從一個軟件開發者開始的。在我們沿著門廊走過時,職員的級別越來越高,直到老板。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迅速切換語境正是在這5~10分鐘完成的。我感覺到要說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以一種適當的途徑來給對方傳遞信息。
許多成功的權力人士如比爾·克林頓、馬哥萊特·萊特切都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有基于誰在場來動態切換語境的能力。
我是一個認為技術是宇宙中心的人。我喜歡思考,考慮技術的方方面面,并沉迷于其中。“推銷”這個詞——根據我要對話的人來改變我想傳遞消息的語境——對我來說,是個遙遠、模糊的話語,我不得不有意這么做好多年。
當你聽到別人說的話時,可以有許多方法來解釋其消息。通常我們傾向于聽取話語里的“負面”內容,以我們自己的立場來解釋他們表達的意思,我們甚至常常不綜合理解所聽到的信息。
通常,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正面理解別人說的東西。即便你不能管控那些事情,但還是應當試著忽略或者忘掉看來是負面的內容(如圖1-5所示)。如果你收到負面的評價,并讓它們生根,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你和那個人溝通的方式。

圖1-5 即便收到消極的消息,仍要做出積極的反應
總是以文雅的方式來做出反應(不要試圖對別人以牙還牙,這樣于事無補)。如果對方的消息真的有冒犯之意,直接處理之,讓對方知道你不贊成或不喜歡類似的這種評論或行為。如果對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這種評論或行為,你可以要求其上司介入。
對于架構師這樣的角色,其實推廣至一般的生活,維護、積累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發表和聽取有正面影響的話語。
1.3.5 要正直誠實而不是率直
在架構師的世界里,正直與信任對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其挑戰就是如何以某種不得罪人的方式來表達你的信息。兩種截然不同的挑戰是:
? 以“正直誠實”而非率直的方式來表達信息(如圖1-6所示)。否則,由于你的直言不諱,你想幫助的人也許被徹底得罪,以致不愿再聽你所說的任何有用信息。

圖1-6 正直不能用蠻力實現
? 為了小心翼翼不得罪某個人,你為要說的話裹上糖衣,以致需要的信息沒有被表達出來。
我們來更仔細地看看率直的方面。在表達完信息后,你還想與此人保持良好的關系。人們時常會受到不必要的冒犯,或者表現出自我防護,僅僅因為重要信息以一種糟糕的形式表達出來。
這里是一些關鍵的問題,在你感覺要“絕對誠實”地表達時考慮:
? 這些信息會對將來事件有深遠影響嗎?(如果沒有,為什么要翻舊賬呢?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 信息是否會被誤解?(你需要確保擺明了清楚的語境。)
? 在此問題上,你在避免個人化情緒嗎?(好像你想攻擊這個人,而不是解決問題。)
? 這次談話后,你還想保持與這個人或群體的寶貴關系嗎?(終其一點,關系總是比單獨的問題重要。如果這個問題總是發生,你可能有必要直接一些。)
? 如果情況逆轉,你會感覺如何?
? 這個人或群體是否已經意識到你要表達的信息了?他們是否采取了糾正的措施?(不要讓業已指出的情況繼續存在。相反,要找到切入的辦法并提供幫助。)
當你要求采取糾正措施時,應提供關鍵性的信息,否則對方容易情緒化,不假思索地脫口說出一些“生硬”的話語。對于有些人,在脫口謾罵之前內心數到5可能有所幫助,以便臟話脫口之前先經過大腦處理。
既然信息要以非率直(即“友好”)的形式表達出來,那么我們需要確保表達的信息是合適的、沒有偏見的信息。在明尼蘇達州,“明尼蘇達好”這個詞用于描述不探討真實問題,一味說“好”的情況。真正的問題存在于內部而不表現出來,問題在其他地方討論,而不是在最需要的地方討論。這里有若干問題要考慮:
? 你是在與恰當的人或群體交談嗎?如果不是,你是在嘗試獲取怎樣處理這一形勢的建議,或者僅僅與別人閑聊而已?
? 你是否掌握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 你所擁有的信息準確嗎?
? 你是否從所有相關方面聽取信息?
? 你是在呈現事實而不是結論?(也許你得出的結論并無現實依據。)
? 這件事情是否正在以及時的方式處理?在一個月內是否會有問題?人們會不會記住你所談到的話?
? 你為何贊成做這個任務(例如:只是為了避免沖突、避免承擔責任,或者你被要求這么做)?
? 你在咖啡機旁邊還是在會議上“抱怨”這個情形?在會議上以得體的方式與別人分享你的想法;會后向別人抱怨則沒什么用。(但如果問題是關于某個人的,有必要與那個人私下交流。)
? 當你在會議上被問起有什么要發言時,你是將未解決的問題和關心的問題拿上臺面,還是以后在門廊談話時抱怨兩句。如果你不提出問題,你能指望永久平靜下去嗎?
在許多方面問題就像花園里的雜草。你不必總是立即清除它們,但通常情況下你最好趕快處理掉它們,以免后患。
1.3.6 不要掩蓋問題——它們以后還會冒出來的
你會不會因為懼怕后果而避免處理某個特定的問題?你是否害怕面對它?通常情況下,事實并沒有我們想象得可怕。我們在生活中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像是考試,直到通過了考試,直到能自信地對付它,我們才會得到反復處理這一問題的機會。
當你開會時,在會上被問及你是否贊成對一個項目所提出的執行方向。在你的意識中,你聽到有個柔弱的聲音在說“不贊成”,然而你卻點頭表示贊成?會議結束后5分鐘,你和一小簇人在一起,他們談到會議敲定的方向,指出它在若干情形下的毛病,而你也會插嘴,說出所選方向的更多問題(這些問題正是你在內心里不贊成的原因)。
數月過去了,項目遇到了大問題(如圖1-7所示)。你回憶起在門廊談話時已經談到的那些問題。此時你就會意識到,當前的困難和苦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會議結束后在門廊談話的其中一位能在會上大膽提出這些問題。

圖1-7 掩蓋了的問題最終會演變成現實的問題,所以現在就處理掉它們
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我就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不止一次。
久而久之,我學會聽取那個纖弱聲音“不要這樣”的意見。現在,當開會要表決時,會有一個最終的點名。如果我不贊成,我會說“不”,然后我們會審查這些問題。有些時候,這只是證明我們都達成了同意,僅有一些細節需要澄清;有些時候,也證明我們并不都同意,但是同意所選的方向是擺在面前的最好選擇。
會后,如果我聽到他人在討論有關會上決定的“問題”,我會記下必要的問題點,供每個人將來聽到,然后建議在下次會議上討論,或者重新召集會議來審視決定。
處理面臨的困難:如果不處理這個問題,它將會長大,變成真正的問題。面對難題并不是有趣的事,但如果現在不提出它們,它們就會在未來發展成切膚之痛。
1.3.7 提供專業的服務
架構師的角色就是提供服務的人。你需要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不管你如何感受、別人如何對待你,或者你腦海中有多少種不同的思路在活躍。這里只有別人和你要試圖提供的服務,而不是你自己。
你是否已經注意到,大多數管理層的人都曾經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多年?
你是否有過需要直接與客戶定期交流的情況?我有過,我可以確定這樣的經歷會直接影響你與別人交流的方式。我自己的一些經歷包括為鄰居的院子除草,作為職業高爾夫商店的店員,作為藥店的店員,教授數學課,及當過飯店的侍者。我當時并未意識到,但所有這些工作都對我產生了影響,而且至今還以我從未想到的方式繼續影響我。
回想一下,上次你去購買東西時,為這次購買交易而感到非常高興。那個售貨員怎么樣呢?他或她表現得如何?現在你試著模仿他(她)的舉止。有些你能做到,有些不能——但你至少要試試。
讓我們回憶一下一些基本點:
? 學會微笑(讓人覺得平易近人)。
? 學會正確的姿勢(站直或坐直,腳在正下方,抬頭挺胸)。
? 學會在小規模談話時讓別人參與(預先準備好談話內容,讓別人感覺自在,開始建立關系)。
? 學會關注別人,而不只是你自己(關注周圍的其他人)。
? 在什么地方說什么話(對你而言,最重要之處在于你所處的位置,不然你在這兒做什么呢)。
? 學會為別人提供幫助(別人需要什么,你如何最好地幫助別人)。
? 學會關心他人(這個世界不只有你自己一個人)。
? 學會友好(成為朋友,你交往的人越多,越能從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 學會建立信任關系(說到做到;如果你與某人有過節,直接與那人處理問題,而不是拿這與別人說事)。
? 學會說“是”(不要找借口逃避責任或困難,有沒有替代方案讓你說“是”)。
? 學會傾聽(重復你聽到的話,不要下結論,問一些真正有用的問題)。
? 要學識淵博,共享信息而非結論。
? 允許對方選擇(引導決定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我說了算”,而是提供幾種可選的替代方案——這樣會讓別人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如果你下次去餐館的話,觀察一下你與服務員的交流過程)。
? 不要不務正業,走入歧途。
? 把握討論的整體語境,不重復不必要的信息,或者跑題。
? 對于更高級的架構師,記住執行官也是人,他們與你一樣對溝通有同樣的期望、恐懼和憂慮。把他們看做普通人,他們也是如此反應的。如果會議看起來要發展到斥責的情況,試著說:“我不想說話魯莽,但這樣爭吵斥責有助于我們解決問題嗎?”
當你把架構活動看做一項服務時,你對于想要達成的東西就有了正確的認識:為別人服務是想生產卓越的產品,從而使你的公司有所進賬。
1.3.8 忘掉以前的冒犯
作為架構師,你需要能夠與別人一道工作,不管你喜歡他們還是討厭他們,或者他們對你好還是不好。
如果你與某個人有了不快的經歷,你應該原諒他,將此“冒犯”驅除出你的大腦。如果你總惦記著這種不快的事,你就像背著一個包袱。背著一小袋包袱也許沒什么,但日積月累到一大麻袋石頭就不好辦了,它會影響你甚于影響別人。
在你覺得被得罪時,請想想下列這些事情:
? 過了一兩天,如果對方不大可能記住那些得罪你的評論或行為,說明這個人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你也應當這樣。
? 對方的行為可能在所有地方都重復著,可能這是他(她)對人普遍的一種壞做法,而不只是針對你這樣。這個人也許只不過出于習慣,而不是故意想得罪誰。他并沒有意識到其行為對別人的影響。
? 也許是對方對剛發生的某件事做出的反應,而你“正好”是他要打交道的下一個人。
? 對方的話語或想法也許沒經過深思熟慮,也許還在考慮中,沒有表達正確而已。
? 即使對方果真是要用話語或行為表達破壞作用,但是你的狀況仍然不錯——至少沒收到毒藥,將它留給侵犯者吧(倘若需要的話,可以減少與此人的接觸,直到你能與之平靜地交往)。
? 大多數情形能夠隨著時間而逐漸恢復,盡管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最后,這個人會改變,或會被改變。
? 有時,你想著是事實(宇宙中的一些真理)的東西最終證明完全不正確。你猜想這個人做了某事,實際上他并沒有做。對于某人的一些行為,你想到的“原因”純粹是主觀臆斷。那個人也許只是出于本能才這么做,從來不是故意冒犯。出現問題是因為你基于有限的信息而對情形做出了不當反應。
如果你手頭只有有限的語境信息,就應對所發生的事往好的方面解釋。在我們有限的感知中,我們仿佛是宇宙的中心。而事實上,你周圍的每個人都以其自己的語境行事,而你只有有限的影響力,所以你受到的冒犯只是自己的感覺罷了。
當有人得罪你時,應選擇輕裝前進(如圖1-8所示)。這個辦法會讓你快速容易地處理新機遇。其實別人并不在乎你所背的包袱,既然如此,就不要背任何包袱。即便你不對特定的某個人訴說你的包袱,這仍然會影響你以后與他打交道的方式。你的肢體語言和眼睛會告訴他們的。

圖1-8 選擇把別人的冒犯丟在腦后
所以,就像好的Web服務一樣,你應采用“無狀態”的方式——只對當前輸入做出反應(而不是對很久很久之前你被不正確對待的經歷,也許別人早忘了這事兒)。畢竟你的腦子只能立即處理有限的幾件事(7件加減2件)。不要將你的有限精力浪費到過時的、無用的信息上(即要做到“無狀態”)。
在心里記住別人的最佳利益。因為生活是有反射性的,你的最佳利益可以反射回你自己,照顧好它們。生活就是那么奇怪。大多數有價值的事物都需要曲折的路徑。也就是說,別人對你很好,正是因為你對他們好。不要對別人以牙還牙來實現友好,這樣不可能做到。
即便你所交往的人真的是垃圾,你也應該因為自己寬宏大量而感覺良好。如果沒有別的東西,純粹出于自私的原因,也應以積極的態度響應。這樣能幫你確保心智健全,而避免去找心理醫生。
將每天看成新的一天,充滿了新的挑戰。記住你沿路學到的知識,而不是那些不快的事情。你會真正成為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