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以新起點、新自信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組織好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被寫入國務院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內蒙古自治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明,用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制度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是正確的。

一、六個民族自治地方分別舉行慶祝活動

1.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會召開

2017年8月8日下午,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會在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發來賀電。楊維漢,榮啟涵,劉懿德.內蒙古各族各界隆重慶祝自治區成立七十周年[N].光明日報,2017-08-09.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央代表團團長俞正聲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俞正聲說,7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這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中國民族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開啟了內蒙古發展的新紀元,創造了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譜寫了我國民族關系史的光輝篇章。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各項事業跨越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民族關系團結和諧,黨的建設與時俱進。這是內蒙古發展史上的巨大跨越,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俞正聲指出,內蒙古自治區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各個歷史時期的關心關懷,離不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內蒙古工作的悉心指導,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的真情幫助和自治區各族干部群眾的不懈奮斗。事實證明,做好內蒙古各項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堅持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俞正聲強調,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內蒙古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殷切希望,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忘初心、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進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努力把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打造得更加美好,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俞正聲最后說,70年的偉大實踐和輝煌成就已經載入史冊,更加美好的前景需要我們繼續共同創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內蒙古工作的大政方針,勠力同心,奮勇前進,以內蒙古各項事業發展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紀恒在大會上發言說:“內蒙古自治區走過的70年,是黨的民族政策偉大勝利的70年,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功實踐的70年,是全區各族人民信念堅定跟黨走的70年。”

他進一步談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和“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題詞,為內蒙古自治區進一步明確了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

2.兩個自治州組織州慶活動

2017年9月13日,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香格里拉民族體育場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向迪慶藏族自治州發賀電。中央有關部門祝賀團團長張京澤,云南省祝賀團團長、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李秀領在慶祝大會上致辭。

2017年9月20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湘西州吉首市湘西州文化體育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發賀電。中央有關部門祝賀團團長劉慧,湖南省祝賀團團長、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慶祝大會上致辭。

3.三個自治縣組織縣慶活動

2017年9月22日,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各族群眾隆重集會,載歌載舞喜迎自治縣成立30周年。2017年9月23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各族干部群眾隆重慶祝自治縣成立30周年。2017年11月12日,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各族干部群眾隆重慶祝自治縣成立60周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聯合向三個自治縣慶祝大會發來賀電。

二、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信

2017年8月8日,《中國民族》刊發巴特爾署名文章《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巴特爾.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N].人民日報,2017-08-08.

文章指出,1947年5月,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標志著內蒙古發展進入了新紀元,也標志著我們黨開啟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光輝歷程。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的70年,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開花結果、茁壯成長的70年,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發展完善、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的70年,也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維護團結統一、促進區域互助合作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70年。經過70年的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安排,已成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是偉大創舉。對于一個多民族國家來說,采取什么樣的國家結構形式來處理國內民族問題,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運。1945年10月,黨中央在《關于內蒙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在內蒙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經過內蒙古的成功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正式確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這標志著我們黨最終做出了在單一制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抉擇,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對我國傳統治理體制的超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不是“飛來峰”,而是中華政治文明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們黨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既繼承了“天下一統”“因俗而治”的政治傳統,又實現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當家作主,有利于各族人民把愛祖國與愛家鄉、愛中華民族與愛本民族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超越了傳統治理體制。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對任何形式民族自決的摒棄。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民族自決可能導致的分裂危險。1946年2月,黨中央明確指示:內蒙古工作,根據和平建國綱領中關于民族平等自治的要求,不應提獨立自決口號。后來在起草共同綱領和1954年憲法的過程中,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一再告誡,蘇聯加盟共和國或自治共和國模式不適合中國國情,也不利于防止外部勢力利用民族問題挑撥離間。從民族區域自治提出、確定的過程可以看出,我們黨對基于民族自決的蘇聯模式的摒棄是高度自覺的。

總的來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發源于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根植于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是尊重歷史、合乎國情、順應民心的正確抉擇,是我們黨經過長期探索、反復比較而做出的偉大創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我們要增強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為解決世界民族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繼內蒙古自治區之后,我國先后又成立了新疆、廣西、寧夏、西藏4個自治區,以及30個自治州和120個自治縣,使民族自治地方面積達到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70年來,我們黨全面正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國家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使我國少數民族、民族地區、民族關系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就是,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正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本政治保證;必須切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這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基礎和基本功能,也是國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必須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這是民族區域自治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發揮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民族區域自治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我們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來、依此而存的,動搖不得、折騰不起。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的“四個自信”。大力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這是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關鍵。堅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這是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重點。

選擇民族區域自治作為內蒙古民族解放運動的根本道路是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深入研究我國民族問題的特點和規律的必然結果,那么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則為中國共產黨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必要和重要的實踐基礎。

三、民族自治地方新時代的發展從新的起點出發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自治地方,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黨的民族政策支持下,內蒙古各族人民不斷把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86萬億元,位居西部省區前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4069元,居全國第六位。第一、二、三產業實現協同發展。基礎設施明顯改善,鐵路、公路、航空、市政、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現代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日益健全。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1元增加到32975元,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1元增加到11609元。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目前全區貧困人口減至55.6萬人。此外,教育、住房、科技、醫療、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實現全面進步。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2017年8月4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內蒙古自治區7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詳見http://www.nmg.gov.cn/fabu/xwfbh/201708/t20170804_632660.html。

內蒙古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法》,用足、用活、用好國家賦予民族地區的自主權和各項優惠政策。深入持久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族人民擰成一股繩,共創美好生活。

內蒙古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確定每年9月6日為“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設立專項資金扶持蒙古語言文字信息化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族群眾生活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轉變。內蒙古堅持環境保護與建設并舉,相繼啟動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工程,堅決守住生態底線,筑牢了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70多年的發展,證明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70多年的發展,為內蒙古的新發展打下了基礎。70多年的發展,成為內蒙古新時代發展的新起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丹凤县| 全州县| 武川县| 德格县| 城口县| 灵石县| 龙游县| 神木县| 呼图壁县| 盖州市| 诏安县| 乌拉特中旗| 普定县| 合阳县| 淮安市| 嘉鱼县| 泰和县| 饶平县| 墨竹工卡县| 化德县| 青浦区| 嘉兴市| 溧水县| 青田县| 积石山| 内黄县| 额尔古纳市| 海兴县| 陵川县| 武邑县| 仪陇县| 杨浦区| 朝阳市| 宁明县| 临桂县| 红桥区| 武威市| 湘乡市| 五原县|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