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詞類

第一節 名詞

在邏輯漢語里,表示人或事物(包括空間、方位和時間)名稱的詞叫做名詞。邏輯漢語的名詞有兩大類: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一、專有名詞

專有名詞就是一人、一地、一物、一事所專有或獨有的名詞。漢語專有名詞的邏輯依據都是單獨概念,即是用來指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物的。單獨概念是反映個別事物的概念,這種概念的外延只有一個,所構成的集合只包含一個元素。因此,在書寫上,邏輯漢語的專有名詞有別于普通名詞,即除人名保持原樣以及書名、電影和詩歌等的名稱仍保留雙書名號外,它們都置于單書名號內。例如:

(1)人名:孔子、愛因斯坦、李寧

(2)地名:<中國>、<南湖>、<長江>、<民族大道>、<亞洲>、<聯合國>

(3)某些抽象事物的名稱:<改革開放>、<漢語>、<佛教>

(4)節日名稱:<中秋節>、<春節>、<元旦>

(5)書名、電影及詩歌等的名稱:《紅樓夢》、《老農民》、《梁祝》

(6)機構或團體等的名稱:<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大學>、<蘋果>

(7)天體名稱:<太陽>、<月亮>、<地球>

二、普通名詞

普通名詞就是同一種類或同一性質的事物共有的名稱,包括個體名詞、集合名詞、物質名詞和抽象名詞四種。普通名詞的邏輯依據是普遍概念。普遍概念就是反映同一種類或同一性質的事物的概念。普遍概念又分為有窮普遍概念和無窮普遍概念。相對于單獨概念而言,普遍概念的外延包含了許多事物,或者說,這種概念的外延所構成的集合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但有些事物是可以一個個、一件件數得清的,而有些事物是無法以一個、兩個或一件、兩件來計數的。因此,邏輯漢語的普通名詞有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兩種。所謂可數名詞指的是可以一個個、一件件數得清的事物,包括個體名詞和集合名詞,其邏輯依據是普遍概念中的有窮普遍概念,例如:人、城市、湖泊、椅子、詞典、手、樹、狗、戰爭、方法、宗教、艦隊、行列,等等。可數名詞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復數,如“一本書”“三本書兒”。而不可數名詞所指則是無法以一個、兩個或一件、兩件來計數的事物,包括物質名詞和抽象名詞,其邏輯依據是普遍概念中的無窮普遍概念,例如:油、墨水、水泥、肉、蒸汽、勇敢、生長、驕傲、羞恥,等等。不可數名詞只有單數形式。要想表示不可數名詞的數量概念,則需要使用量詞,如“機油”:許多機油、一桶機油,等等。區分可數和不可數名詞的意義在于加強我們鑒別詞義的意識,培養嚴格劃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習慣。嚴謹縝密的表達有助于培養理性思維。不嚴謹縝密的思維,在其運行過程中,容易出現概念不清、偷換概念等偏差現象。

(一)個體名詞

個體名詞指能以個體形式獨立存在的具體的人或事物,有時也包括抽象事物,其邏輯依據是非集合概念。例如:詞典、自行車、工程師、學生、老虎、責任、困難、活動、情況,等等,屬于可數名詞。在語用中,當個體名詞的實際數量不只一個時,邏輯漢語的個體名詞有復數形式。其復數的表示法是個體名詞加上“們”或“兒”:動物,包括人,都是加上詞綴“們”來表示復數,如“學生們”“老虎們”“同志們”,但有些動物如“魚”可以加“兒”來表示復數;而事物,包括抽象事物,都是加上詞綴“兒”來表示復數,如“我昨晚做了幾個夢兒”“書架上有三部詞典兒”“他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十年兒”;當個體名詞的實際數量只有一個時,它通常與數詞“一”加上量詞連用,如“一部詞典”“一個學生”等。考慮到南方人,主要指長江以南的人很少發后舌音,在邏輯漢語里,“兒”也可以讀成[e],否則后舌音太多,會增加發音難度。

注:在邏輯漢語里,有極少數的名詞雖然是以“兒”結尾,但該“兒”是一個完整的名詞的一部分,是真正的詞尾,而非表示復數的詞綴“兒”,如“伴兒、侄兒”等,這類名詞通常只出現在北方方言中。

(二)集合名詞

集合名詞是指一類人、動物或事物的集合體的名稱,其邏輯依據是集合概念。例如:人類、人口、食物、新聞界、公眾、聽眾、媒體、警方、資產階級、書本、車輛、河流、森林、物資、人民、人們、羊群、廢舊、書籍、后代、艦隊、山脈、星座、行列,等等。集合名詞主要被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因此,在語用中,更多的是以單數形式出現。例如:

(1)這些聽眾都被這演奏感動了。

(2)他們的后代都是很聰明的。

(3)收購各種廢舊。

(4)那里河流密布。

但當說話人心目中所指是一個個具體事物時,有些集合名詞,如“艦隊”,也可以當成個體名詞并可以有復數形式:“<東海艦隊>和<北海艦隊>,這兩支艦隊兒必須齊頭地并進。”

(三)物質名詞

物質名詞是各種無法分為個體的物質的名稱,其邏輯依據是無窮普遍概念。例如:水、空氣、水泥、塵土、衣料、茶、銅、火、牛肉、稻米、啤酒、氧氣、玻璃、紙張、肥皂、咖啡、棉花、肥料、冰、牛奶、油、鐵,等等。物質名詞一般都是不可數名詞,但可以用加一個數量詞的方法來表明它們的數量。例如:一塊肥皂、一撮鹽、兩瓶兒啤酒、一斤豬肉、一袋水泥、一段布料、一張紙、三罐兒果醬、一塊糖、一瓶白蘭地、一塊巧克力、兩場大雨,等等。

(四)抽象名詞

抽象名詞主要表示一些抽象概念,其邏輯依據主要是無窮普遍概念,也可以是有窮普遍概念。因此,抽象名詞有可數和不可數兩種情況。抽象概念歸納起來有如下三種。

(1)動作或行為:運動、建設、幫助、流動、交換、背叛、改革、開放,等等。

(2)性質或品質:勇敢、忠誠、智慧、力量、虛假、謙遜、高、軟、白、暖和、活潑、長、厚、胖、熱、好、美、紅、聰明、熟、細、丑、多、真、對、偉大、重要,等等。

(3)狀況或情形:年齡、青春、懶惰、空閑、缺少、快樂、前面、南方、右、上、里、嘈嘈雜雜、干凈、清楚、存在、環境、水平、成就、音樂、漢語、氣氛、原則、意識、積極、快,等等。

抽象名詞一般是不可數的,但說話人心目中所指是一個個具體情況、做法時,抽象名詞就可以是可數名詞。例如:

信息—一則信息、新聞—一條新聞、脾氣—一頓脾氣、希望—一線希望困難—各種困難兒、缺點—很多缺點兒、改革—這些改革兒、問題—一系列問題兒、謊言—一連篇謊言兒

為了更好地區別普遍概念中表示有窮普遍概念的名詞與無窮普遍概念的名詞,即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在邏輯漢語里,量詞“很多”被用于修飾可數名詞,“太多”用于修飾不可數名詞,有時為了方便起見,“許多”可以用于可數和不可數名詞,但僅限用于日常口語。當然,還有很多別的量詞,對此,“量詞”一節有更詳細具體的講述。

三、名詞的數

如果所談僅僅是一個人或一件事,那就是“單數”;如果所談的人、物或事是兩個或更多,那就是“復數”。

單數名詞表現為:一個女孩、一只鳥、一本書、這個改革(如“聯產承包”)

復數名詞表現為:幾個女孩們、幾只鳥們、幾本書兒、這些改革兒(如“聯產承包、國企改制、醫療改革、教育改革”等)

四、名詞的所有性

名詞與名詞之間存在一種所有關系。在邏輯漢語中,前面所提到的撇號“'”加詞綴“的”字以及介詞“之”用來表示名詞之間的這一領屬關系,而介詞“之”主要用來表示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所有關系。例如:

(1)他是我同學’的弟弟。(他是我同學的弟弟。)

(2)<北京>之春天是很暖和的。(北京的春天很暖和。)

(3)那樓梯之兩旁兒擺著一盆盆鮮花兒。(樓梯的兩旁擺著一盆盆鮮花。)

(4)五月之夜風是暖煦煦的。(五月的夜風,暖煦煦的。)

(5)3月8日之報紙已經被借了出去。(3月8日的報紙借出去了。)

(6)上半年之生產任務已經被超額地完成了。(上半年的生產任務已經超額完成了。)

(7)那老師’的稱贊使他很高興。(老師的稱贊使他很高興。)

在邏輯漢語里,名詞的修飾語有三種特性,即名詞與名詞之間的所有性、名詞與名詞之間的等量性以及形容詞與名詞之間的本質性,它們之間有細微差別。所有性是指,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在修飾另一個名詞時,兩者之間要加上“’的”或介詞“之”,這傾向于表示兩個名詞之間的關系是從屬、歸屬關系,即“’的”或“之”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所表示的動物包括人或事物是其前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所表示的動物包括人或事物的一部分或者說歸屬于前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所表示的動物包括人或事物。如“我的父親’的父親”“旅客’的關心”“愚公’的兒子、孫子”“小明’的媽媽”“敵人’的狐貍尾巴”“弟弟’的書”;又如“屋子之里面”,是指“屋子的靠里面那一部分”,表示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同樣,“報紙之上邊”“墻之上邊”“工廠之里頭”“花之顏色”“書之封面”“公平之原則”等。名詞之間的等量性是指,一個名詞作定語修飾另一個名詞,一般傾向于表示整體合起來構成一個名稱,兩個名詞之間的關系基本上是等量的。如介詞短語“在屋子里面”中“屋子里面”,表示一個整體,同樣,“在報紙上”“在墻上”“在工廠里”等,以及“體育老師”“電話號碼”“生產計劃”“奮斗目標”“出版日期”“楠楠心里”等。但物質名詞作修飾語除外,如“布鞋、銅線”等,它們所表示的關系為屬性關系(即“本質性”);在語用中,更多的應該是形容詞修飾名詞的情況,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屬性關系(本質性),即形容詞說明名詞所具有的本質,例如:紅的花、公平的原則,等等。

注:上文中“公平之原則”與“公平的原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表示“關于‘公平’的原則”,而后者表示“原則本身是公平的”。

五、名詞在句中的作用

(一)作主語

(1)是萬物之靈。

(2)人人都應該保護自然環境。

(3)<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4)早晨那天氣有了點冷,這會兒暖和啦。(早晨有點冷,這會兒暖和了。)

(5)臺上,老班長正在講生產計劃。

(6)彩排時,導演臺上臺下忙了個不停。(彩排時,導演臺上臺下忙個不停。)

注:名詞“人人”并非名詞“人”的重疊形式,而是獨立的一個詞,有著不同的含義。

(二)作賓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

(1)她將游覽<長城>。

(2)我昨天買了一臺電腦

(3)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她出現了。

(4)他從<臺灣>來。

(5)從車窗向外望去,遠處那是一株株墨綠的柑橘樹兒。(從車窗向外望去,遠處是一株株墨綠的柑橘樹。)

(三)作定語,修飾另一個名詞

(1)你明天將去看那展嗎?

(2)星期天,我們常去工人俱樂部去跳舞。

(3)我們必須重視產品質量。

(4)里工人們正在開會。

(5)他把那書放了在那桌子上(面)啦。(他把書放在桌子上(面)了。)

(6)<北京>夏天常刮東南風,冬天常刮西北風。

(7)我從朋友那兒來。

(8)我不愿意喝這種東西。

以下為名詞作定語的詞組例子:

前方、<長城>內外、前、下、旁、屋、門、<黃河>南邊、工人、雪、東/西半球、南/北城、前/后院、里/外院、門、東/西房、戶外生活、(個)星期、上上個星期、個世紀、(個)星期、個月、四章兒、五-行文字、次、一步,等等。

(四)作同位語

(1)這是我們的院長羅文博士

(2)你們學生們坐那邊。

(五)作呼語

(1)劉老師,請進。

(2)早上好,叔叔。

(六)作狀語

名詞或名詞加上數量詞構成名詞短語都可以作狀語。例如:

(1)你將一個人出門在外,要事事小心。

(2)稍等一分鐘,我就來。

(3)明天我將離開這里。

(4)咱們<北京>見。

(5)他時時刻刻不忘自己的責任。

(6)<成昆鐵路>起<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成昆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南至云南昆明。)

(7)1945年秋,我和爸爸媽媽隨軍下了。

(8)為我們的事,您跑一趟,跑一趟,我們感到很不安(的)。

(9)為了牽制敵人,我們的部隊第二天就向外轉移了。

(10)小王,你星期天有事嗎?

(11)一天晚上,我和爺爺在燈下下了棋。

(12)你什么時候能來?

(13)我要在<中國>學習三個月兒。

(14)遠處傳來了姑娘們銀鈴-般歡笑聲兒。(遠處傳來姑娘們銀鈴般的歡笑聲。)

(15)他怕狼,怕虎,能完成這任務嗎?

(16)我養老,養小,所以我一個人打兩份兒工。

注:作狀語的名詞“時時刻刻”并不是上面作介詞賓語的名詞“時刻”的重疊形式,而是另外一個詞,兩者有著各自不同的含義。

(七)作補語(或稱表語)

(1)集郵是我唯一的愛好。

(2)那些數據兒其實是一筆糊涂-賬。

(3)那晚會有了幾個節目兒被演得不怎么樣。(晚會上,有幾個節目演得不怎么樣。)

(4)這篇文章被寫得不怎么樣。(這篇文章寫得不怎么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奇台县| 绍兴县| 基隆市| 沧州市| 文水县| 长沙县| 泰宁县| 南陵县| 庐江县| 屏南县| 甘德县| 钟祥市| 南昌市| 财经| 扶余县| 凉城县| 永胜县| 南充市| 泽州县| 荣昌县| 邮箱| 宁津县| 博湖县| 北宁市| 会理县| 盱眙县| 赫章县| 同心县| 依安县| 翁源县| 同仁县| 和平区| 乐清市| 长春市| 平乐县| 云南省| 洛川县| 融水| 中西区|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