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聯網電視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在傳統電視和新興互聯網兩個領域內同時展開。它們的未來也許殊途同歸,那就是在技術、硬件和管理機制上都標準化的互聯網電視。與有線電視用戶退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能手機成為國民標配,網絡視頻用戶激增,三網融合已成潮流。在這樣的背景下,互聯網電視表現出非線性收視、多屏聯動、社交電視和基于大數據的諸多新的特征,既影響了我國廣電政策的出臺和實施,也極大地改變了電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未來。
時移電視(Timeshifted TV)作為現階段人們非線性收視的典型方式,正在成為人們收看電視的一個重要選擇。它是指將節目錄制并存儲,然后在非直播時段收看的行為。現階段時移電視主要有回看和點播功能。因為節目錄制存儲功能在量和即時性上的突破,電視收視突破了以往的直播線性形態,觀眾可以隨意地實現非線性收視。事實上,國家廣電總局自2011年以來發布名目繁多的“限娛令”,對節目生產及播出時段的限制,特別是對黃金時間娛樂節目播出的禁令,客觀上導致年輕電視觀眾流向互聯網以致時移電視收視的增加。數據顯示,2016年1月以來直播收視在總收視中的占比呈現降低趨勢,而時移收視占比則從2016年1月的2.6%穩定增長到2017年1月的3.0%。時移電視中上星頻道的娛樂節目和電視劇明顯更受歡迎。且34歲以下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觀眾時移收視占比最高,這一范圍的受眾群體消費能力最強,最受電視廣告主所倚重。
以非線性收視為特征的時移電視的迅速興起有以下原因:受眾接收信息和收看節目的碎片化和細分化,使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有機動性的時移電視獲得優勢;視頻節目生產的互聯網化和多元化,讓電視產業技術和服務的創新更趨激烈;多屏收視終端的發展,既令受眾提出非線性收視的要求也給非線性收視提供了技術和硬件的可能。以非線性收視為特征的時移電視給電視帶來了增量價值,它為互聯網時代全收視的實現率先描繪了一片藍海。
多屏聯動實現的是電視無處不在(TV Everywhere,TVE),它帶來了電視在空間維度的超越。多屏聯動突破了空間距離,可以同步在電視機、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多種視頻設備上播放。它通過無線網絡連接,用戶憑借用戶名和密碼實現不同操作系統(iOS、安卓、Windows和VISTA等)以及不同視頻終端(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相互兼容的協同操作,實現視頻節目的傳播和收視。
多屏聯動是指通過Wi-Fi網絡連接,在不同多媒體終端上進行多媒體(音頻、視頻、圖片)內容的傳輸、解析、展示和控制等一系列操作。簡單地說,就是幾種設備的屏幕通過專門的連接設備就可以互相連接轉換。人們熱議的是未來到底是“兩屏”“三屏”還是“四屏”的世界——具體包括32英寸以上的電視屏幕、17~20英寸的電腦屏幕、8~10英寸的平板電腦屏幕、3.5~5.5英寸的手機屏幕。從現在來看,除家中客廳的電視以外,手機是進行互聯網電視傳播最有前景的媒介,無論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只要可以接入Wi-Fi或者手機信號,手機立馬成為一款收視利器,從而消除電視媒介幾乎所有的空間限制。
電視還正在與社交媒體關聯,呈現出越來越強的互動性和社交化趨勢。互聯網以及社交媒體的流行,使分享、去集中化和民主化也成為流行文化的潮流。不但真人秀這種大行其道的電視節目制作在踐行這一歷程,觀眾收視也因為手機短信、微信、微博和各種APP的出現而社交化了。如果說以前的收視是比較純粹的受動過程,現如今人們通過點贊、轉發、分享、評論和打分等行為,成為電視收視以至電視產業的能動者。這些行為不但把電視和互聯網連接在一起,同時也把上述三屏、四屏關聯互動。
社交化的電視把以往基于興趣的收視轉變為用戶關系的生產和再生產。在分享的過程中,用戶的參與感和產品黏性會大幅度增長。尤為關鍵的是電視的社交化收視行為把電視消費變身為電視的生產與再生產。如果說社交電視1.0是關于應用程序的,它呈現的是消費特征的電視觀看行為;那么社交電視2.0則是基于社交媒體大數據的電視內容創意、生產與運營。觀眾多屏收視和使用關聯社交媒體的數據為各種應用程序及社交平臺收集,這些數據可用于吸引新觀眾,保持現有觀眾持續收視,以便發現問題改進節目并進一步更好地制作節目。
大數據對于互聯網電視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搜集和掌握海量的信息,更在于對這些數據進行有意義的甄別和專業的處理。對于未來的許多產業來說,大數據是“未來的新石油”,廣電產業作為一種典型的信息產業更是如此。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的電視產業,可以應用在欄目選題、節目策劃、收視調查和廣告營銷等幾乎每一個環節。大數據的核心在于預測,這對于電視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和市場行為尤為關鍵。從小樣本轉為大數據,從隨機樣本轉為全數據,從混雜性數據轉為精準性決策,是互聯網電視要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
大數據之所以如此有價值,是因為它是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搜集的,因而更加真實。同時大數據可以把電視節目與廣告商品進行有意義的連接,從而讓節目更有商業價值。此外,大數據測度的是個人用戶而非家庭,因而更為準確。具體來說,大數據對于互聯網電視的價值主要在于以下幾點:一是策劃制作高收視率的電視節目;二是實時監測受眾趣味,持續保證關注度;三是及時發現傳播中出現的問題,持續提高節目質量;四是精準營銷,實現電視產業利益最大化;五是實時了解顧客需求,為受眾提供關聯推薦。當然,大數據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價值,比如可能侵犯用戶的隱私,其準確性也有待提高,過度依賴大數據也會使節目喪失創意及藝術性。
互聯網電視是指通過互聯網提供電視節目及視頻傳輸的服務。這一定義毫無疑問是廣義的,它可以涵蓋各種技術服務、部門管理、終端設備和發展方式。雖然當前電視依然是各種形態并存,但電視的發展歷程依然遵循著線性發展邏輯,即從無線電視到有線電視以至互聯網電視。后者具有非線性、大數據、設備互聯、海量資源、超越時空并指向電視無處不在的特點。由于政策、技術、網絡及用戶使用慣性等原因,當前互聯網電視的主要參與者有有線電視、視頻網站、牌照方、IPTV、電視盒子以及電視終端,他們互相角力的未來依然是建構一個全新的互聯網電視生態系統。
互聯網電視表現出非線性收視、多屏聯動、社交電視和基于大數據等諸多新的特征。非線性收視改變了收視人口及其收視習慣,為電視產業提供了增量價值。多屏聯動超越了電視收視的空間限制,把電視未來導向了無處不在。社交電視把收看電視從一種興趣導向引向關系導向,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脈絡也深入地契合了互聯網精神。互聯網電視不再僅僅是影像的消費,它更是數據的生產和基于大數據的電視再生產。大數據不但可以通過預測制作更好的產品,也能實時校準電視產品的生產,同時也能實現電視產品與廣告商的精準匹配。
當代中國電視傳播依然是有線電視、互聯網電視和無線電視并存。由于政策、技術及用戶等原因,有線電視、視頻網站、牌照方、IPTV、電視盒子以及電視終端都成為當前互聯網電視的主要參與者。與傳統電視相比較,互聯網電視表現出非線性收視、多屏聯動、社交化和基于大數據等諸多新的特征。這一切讓互聯網電視成為電視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