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好,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正直善良,能夠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健康平安的生存下去。
我們缺乏的從來都不是美好的想法,缺乏的是能夠引導孩子的正確方法。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忍都忍不住我們心中的怒火,對著眼前的人兒真的是又愛又恨。恨他沒有成為你心中想要的模樣,愛他仍然是你的孩子。
環境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
我小時候,爸爸常常在忙完一天的事情之后,坐在床頭,翻著各種書籍。那時候的書無非就是報紙,《故事會》,到后來的《讀者》,《意林》。我一開始是沒有什么想法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文字的理解認識,簡單的課本無法滿足我的閱讀欲望,我在爸爸看完之后,總是翻閱那些書。一開始是只看得懂書刊后面的冷笑話,久而久之,漸漸看文章以后深受啟發。在那個沒有那么多電子設備的年代,看書成為一種非常好的消遣方式,而這種習慣的養成,要感謝我爸那些年對那些書的愛不釋手。我仍然記得最開始看那些書的想法,主要還是想知道它存在什么樣的內容,這般吸引我的父親。在讀懂那些書之后,我開始喜歡上閱讀。初中的時候自告奮勇的在閱覽室做志愿者,也就是幫老師開門關門而已。高中的時候主動報名去圖書室做志愿者,為的也是了解同學們的閱讀然后選擇自己需要的。我認為喜歡看書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所以我在這個習慣上非常感謝父親當年的影響。
如今,電子設備普及,家家戶戶人手一部手機,電視都漸漸成為一種過時的產品。看連續劇等廣告的時代仿佛就要過去了,什么都沒有刷抖音刷快手玩微博來得快樂。我們一邊罵罵咧咧地批判這些APP上存在的低俗內容,又不愿意拋棄它們帶給我們的快感。我們一邊期待孩子能夠有正確的三觀,有健康合理的成長環境,卻沒有給孩子創造這樣的一個氛圍。在現在,好像哪個孩子過了五歲還不會玩手機就要被定義成笨蛋。但我仍然是不希望孩子總是接觸手機的。
我回家的時候就發現,孩子總是喜歡玩手機,尤其是現在隨便一個APP都可以刷視頻的時候,孩子刷起來比大人更加不亦樂乎。家公和我解釋說:“因為我經常要做事,忙起來一下子又顧不上他,他無聊的時候閑不住,總是想往外面跑,現在車多壞人也多,事情要做,孩子要帶,沒辦法,只能給個手機哄一下他了。”我知道小馬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喜歡上刷手機的,我很苦惱,但是我深知這是作為父母的我的過錯。因為長時間家中都沒有一個好的榜樣影響孩子,孩子沒有了方向,自然就不能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里,我每天出二十道簡單的題目,和他一起學習一起解決難題。為了避免孩子總是想著玩手機,我主動放下手機,在孩子面前寫寫畫畫,孩子總是希望和我們一起玩,這樣顯得他們也是大人一樣了,然后他們就會搶著喊著也要寫寫畫畫。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專心的玩著魔方,小馬哥看到的時候先是過來搶著,后來是自己拿著魔方玩起來。
所有的事物都需要進步的。
我記得六年級的時候,我拿著我的課后習題,回家做作業的時候遇到難題,問我爸爸要怎么解,我爸看了半天之后,很無奈地告訴我:“啊,這個太難了,爸爸的學歷已經跟不上你們的時代了,這個你到時候會學校問問老師吧。”
我那時候的心里說不出的難過,一是覺得爸爸沒有很關心我的學習,是在敷衍我。二是覺得既然我爸爸都不會的題目,那我不會也是很正常的。要知道,在年幼無知的我們的眼里,父母是萬能的,如果連父母都不會了,那我們做不到是多么理所應當的事情呢?
我想起來,我真心不愿意孩子走自己的路。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在念成人大學,除去這是當年年少沖動不讀大學的報應之外,我是希望自己在孩子完全自主自立之前還能夠成為孩子的得力助手。做人做事一直都是這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們有什么資格要求別人做得到呢?在父母與子女關系之中,這種事情也是成立的,如果許多事情你都無法做到,你憑什么要求你的孩子?既然想要指引走上我們期待的道路,那么我們就應該成為站在那條道路的那個人。也許我們在這條路上沒有任何的成就,但是至少讓孩子知道,你作為他們的父母,你也是這樣努力過的,讓孩子覺得向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是理所應當并且輕松的,孩子才會有動力成為期望的樣子。
雖然我還沒有走上網上的那些父母指導孩子作業的處境,但這是必經之路,我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和處境。我也知道在指導孩子做作業之前,我們都可以心靜下來,可以溫文爾雅,但是真正孩子做得不如意的時候免不了的咆哮。
在指導小馬哥將近一個星期作業的過程中,小馬哥總是被我突然的出現而心不在焉。我一開始在他還沒有玩完的時候就捧著作業出現了,他寫著寫著總是想著要玩游戲玩玩具,有時候是他特別喜歡的玩具突然被他的妹妹拿走了,他寫到一半的習題也會很著急地放下筆去追著要玩具。我是不生氣的,這是我沒有提供給他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也沒有等他靜下心來才要他學習。廚子脾氣比我著急一些,有時候也很無奈,但是我們都沒有生氣。
第二天,我在準備給小馬哥出題的時候對小馬哥說:“等你玩完這個,一會兒要這作業哦?”
小馬哥頭也不抬地玩著,但是他聽得到,便頭也不回地答應:“知道。”
在出試題的時候,我提醒他:“收拾收拾玩具,準備寫作業了。”
他在我出好題目之前停下來,并且把他在意的玩具藏好,然后坐在我的面前,跟著我解答題目。他不愿意自己做錯,所以在寫下答案之前總是一再跟我確認這樣寫對不對。我鼓勵他勇敢地把答案寫下去,不對的話我會告訴他的。他寫下去,然后不對的地方,我們再給他一一解答。
在孩子做的不如人意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改變孩子,而是應當思考作為指引者的我們要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并且做好。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知道他的學習會被父母十分重視,于是他為了要得到父母的重視而努力的去學習,努力去做好。在孩子做好以后,我們作為家庭成員,都應該給與肯定,做的不好的時候,給與鼓勵,孩子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