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父子兩探花14
- 快穿之世上還有爸爸好
- 葉盼兮
- 2063字
- 2019-10-06 21:00:00
劉有德告別后還特意派了一個鏢師注意著這伙人的動靜,確定他們把人送到官府之后才安心離開。
他也不想知道這些人是什么身份,但對方敢光明正大找上官府,身份肯定不同一般。他把其中種種細節告訴陳越,并讓他學會謹言慎行。
羅秀娘經過這出事,催著劉有德快點走,也不肯再走偏僻小道,不讓他們父子四處停留,說早點到家爹娘才安心。
劉有德看著羅秀娘擔憂的表情,想著剩下的行程也不多,也就答應下來。他不答應也不行,鏢師也在給他提意見,說希望早點走完這趟行程。
接下來幾天,劉有德除了在府城停留采買禮物外,其余時間都一直在趕路,連中午飯都是在車上解決,并沒有停留休整。
他們一直走到老家鎮子上才放慢腳步,眼看著離五福村只有二十里路,劉有德也從馬車里走出來。
劉有德離鄉多年,但是家鄉的一草一木卻沒有什么變化,一切都還是老樣子,很容易就產生親切感。
陳越跟著他身后卻沒有什么感覺,當年他離開的時候還小,很多事都只是隱約記得了。
羅秀娘和劉有德怕記不得老家的親戚,在路上還給他培訓了很久,把家里的各種關系譜都背下來。
陳越心里已經有個大概,只等見到人就能對上號,這樣就能徹底記住。
劉有德一行人帶著四輛馬車,遠遠在村口就引起注意,不少孩童跑出來看熱鬧。等他們看到馬車往村里走,一個個馬上散開喊家里大人。
這還是農閑季節,村里大部分人都在家呆頭,等他們露出頭好奇的打量,馬車已經停到陳家門口。
陳家人聽到動靜已經有人開門查看,等陳父看到馬車里下來的劉有德,激動的都不會說話,還好旁邊有人機靈的喊陳母。
陳父在看到陌生的孫子后,更是歡喜的落下淚,還拉著陳越的手不放,劉有德都被他趕到一邊,這個時候孫子比兒子更重要。
陳母也拉著陳越的另一只,劉有德扶著同樣被冷落的羅秀娘和其他村民打招呼。
一家人剛進屋,族里的人也圍上來,還是聞訊趕來的族長把族人都趕走,給劉有德一家人留出空間說話。
劉有德謝過族長,又說剛到家要先休息兩天,等身體恢復好再和大家聊天。
羅秀娘也跟著吩咐下人給族里每家都送上府城買的小禮物。一家一包糖果,一封糕點,東西不多但因為樣式、味道不同,倒也讓大家笑開顏。
族人沒有空手而回,對被趕走也沒有不滿,離開后說的也都是好話。
劉有德也確實累了,連續多日趕路讓他臉上都是疲憊的神色,陳越年紀小更是熬出青色,要不然族人也不會如此聽族長的話離開。
陳父也不敢拉著兒孫說話,反倒催著他們先休息,有什么話可以明天再說。
劉有德也答應了,這次回鄉他想勸父母跟著一起去京城,也就更不急在一時。
陳父聽說要去京城,倒不像上次那樣堅決反對,可讓他離開村里,這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的他,讓他去京城也一時難以決定。
陳母也不想去,她更喜歡在村里生活,村里人都捧著她。她每天什么活都不用干,閑下來就和村里老人聊天就行。
這樣的生活去京城可不定有,她不會聽也不會說官話,去了京城豈不成了聾子和啞巴,總不能整天和家里老頭子說話,那也太沒意思。
陳母不愿意去,陳父的一點動心也壓下來,這些年兒子雖然不在身邊,可有女兒女婿在身邊照顧,家里又有下人,他們的生活好的很。
陳父和陳母不用干活,身體比村里一般老人好,他們自問多活幾年不成問題,更不愿意去京城拖累兒子。
陳有德見二老不肯去京城,只能讓杜仲平時多照顧。杜家還沒分家,劉有德但讓他主動提出凈身出戶,把戶籍簽到五福村。
劉有德答應把杜仲的倆個兒子帶去京城求學,這讓杜仲沒有多考慮就答應了。他怕他不答應,父母兄弟知道消息,也想把侄子送過來,或者占用兒子的名額。
這些年他一直住在五福村,也就過年過節回去住一晚,對家里事知道不多,但也知道兄弟們都嫉妒他有個好岳家。家里的侄子也有送去上學的,但是這么多年連個童生都沒有,看樣子想走科舉的路是沒有希望了。
劉有德走的時候把陳越留在老家陪父母,讓他在老家呆一年再多去京城。
陳父開始還不同意,擔心誤了孫子學業,可聽劉有德說陳越年紀太小,哪怕是接連兩次考試都沒問題,最后中了進士也不會被朝廷重用,陳父才答應孫子留在老家。
陳越留下來也要讀書,劉有德給他交待任務,每天上午在陳家的族學里教半天,下午自學。
劉有德當年辦的那個私塾如今改成了陳家的族學,族里專門買下一塊地建了一座院子當學舍和夫子的宿舍。族中子弟都可以免費上學,連紙墨筆硯都免費提供,這也是劉有德的意思,
這些開支都來源于族田,這些年劉有德的官沒升,錢沒少賺,陳氏族里的祭田也有上百畝,一年的收成請一個夫子完全不成問題。
陳越有秀長功名,他到族學教書又不搶夫子飯碗,他開的課主要針對科舉,族學開了幾年也只有幾個童生,不得不說和夫子也有關系。
劉有德在翰林院多年,學問可以說比一般進士都要強很多,他又看過各版本四書五經的批注,這次陳越還帶了一套大儒的批注版本回鄉。
有這套書和陳越這個秀才親自講解科舉的內容,族學也能多出幾個人才,陳氏家族的重擔才不會壓在劉有德一個人身上。
族人知道后是族里最高興的人,村里其他村里知道后,也求到陳族長面前,希望能讓自己孩子也跟著陳越學習。
陳族長問過陳越后才同意,只要是五福村的村民,外姓也可以進學,只是這束脩不能免,還有紙墨筆硯等用品也得自己提供,可不能享受陳氏族人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