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千俠會
- 天武墨徒
- 斑點鷗
- 2658字
- 2019-08-17 20:35:19
雷云不是江湖人士,從前也沒有聽過千俠會的事跡,所以他很難理解,為什么張映雪聽中年女子的幾句話之后,就如同信仰崩塌一般。
可如果雷云知道千俠會的事跡,便會理解張映雪此時的心情。
對于很多普通的江湖人士來說,千俠會就是一個六國江湖中的一個正道魁首而已,與江湖中的天云道觀、千佛寺、青湖書院沒有什么差別。
可對于那些心懷正義,準備行俠仗義的正道弟子來說,千俠會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心中的圣地。
千俠會,據說創建于距今八十多年前的東部大余國,其創立之初便立志于鏟除世間之惡,懲治了不少惡人,使其在大余國名聲大噪。
但此時的千俠會雖然在大余國頗具威名,在六國江湖中卻沒有太大的名聲,真正讓千俠會名揚四海的,還是六十年前大余國對千俠會成員的千里追擊。
大余國位于天下六國的東部,南臨大越國、西交大陳國、北依大寧國,東邊是一片零碎的群島,其在六國的地理位置,恰如戰國七雄中的東邊齊國,為三國所包圍。
因為大余國東邊擁有悠長海岸線的緣故,此國的漁業和海貿業極其發達,為六國第一。
大余國的漁業和海貿業發達,但它也有自己的煩惱,它的煩惱便是東邊群島中的外族——夷人。
夷人本是漢人王朝的附庸,一百五十年前漢人的大新王朝滅亡,無數異族紛紛自立,夷人族便是其中之一。
夷人族曾經對漢人王朝表現的非常忠心,所以大新王朝特別允許夷人族學習漢人王朝的各種技術,漢人的造船術便是其中之一。
夷人族自立之后,依靠著從漢人處學來的造船術,建造了大量的船只,化身為海盜,專門掠奪漢人的商船,使大余國對其恨之入骨。
六十年前正值大余國的新君剛立,新君為了立威,也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集結大余國七十萬水軍,準備一舉剿滅夷人毒瘤。
可新君的這個決定,卻遭到了大學士李林為首的部分官員的反對,他們直言大余國海軍剛剛成立不久,其海軍在近海的作戰能力尚可,但遠航的作戰能力就差強人意了。
況且夷人族所在群島暗礁頗多,若無明確的海圖,很難取得應有的勝利,新君不該做出如此魯莽的決定。
面對苦口良言,大余國的新君沒有聽從,使得大余國的七十萬海軍寸功為立,反而折損過半。
事后新君不僅沒有反省自己的剛愎自用,還聽從了奸臣的誣告,將戰敗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大學士李林。
說大學士李林在戰爭期間通敵叛國,將大余國海軍的作戰路線泄露給夷人,造成大余國海軍大敗而歸,要誅李林九族。
面對新君的判決,大學士李林慷慨赴死,在死前父母妻兒托付給幾個千俠會的俠客,讓他們保護自己的親人逃離大余國。
李林死后,千俠會的俠客沒有讓李林失望,帶著李林的親人逃離了大余國的王城。
可大余國的新君并不想就這么繞過李林的親人,面對幾個老弱婦孺,他居然派出五千大余國最精銳的部隊——血龍精騎進行追擊。
血龍精騎乃是大余國的皇家禁衛軍,其成員皆穿戴這由精鋼打造,重達一百余斤,刀劍難傷的血龍鎧。
其坐下坐騎,乃是傳說中具有龍裔血脈的血龍馬,此馬其發血紅,其漢如血,其頭頂還有兩個肉瘤,被人們視為其龍裔的象征。
此馬能背負七八百斤的物體日行千里,攀山越嶺如履平地,乃是當之無愧的神馬。
此馬在此世間的數量不足一萬匹,其中大部分都被大余國王室圈養。
血龍精騎的裝備如此精良,其士兵也非常人能夠擔任的。
血龍精騎的士兵都是在大余國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被選中之后又被授予大余國皇室珍藏的內功心法,配合上他們的準備,單獨對上江湖上的二三流高手,亦能戰而勝之。
而當時統領血龍精騎的將領,更是大余國的兵家少帥——陸凡陸天羽。
陸天羽身為兵家少帥,不僅精通兵家的戰陣之術,能集數十人、數百人之力于一身,同時他自己的武功造詣也相當于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
面對如此強敵,千俠會也是不甘示弱,派出了三百俠客與之對決。
這場追擊戰一共持續了一個半月,最終千俠會不僅將李林的親人毫發無傷的送出了大余國,還將五千血龍精騎打得只剩八百人,期間還斬殺各地前來協助追擊的擁軍無數。
此戰兵家的少帥陸天羽亦是被斬斷一臂。
當然了,千俠會的戰果斐然,其自身優勢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三百俠客中,最終活下來的人,只有五人而已。
這五人中,有三人在戰后的三年里,便舊傷復發,飄然仙逝了,其余的兩人也是落下病根,一生都不能動武。
此戰之后,千俠會成員被大余國全力通緝,逼得千俠會將總部從大余國搬到了位于六國中部的大陳國。
此戰之中,千俠會雖然也是損失慘重,但他們也是因禍得福。
千俠會的事跡在六國中傳開之后,無數獨行的江湖俠客大受鼓舞,紛紛投入千俠會門下,使其成為了六國中的正道魁首之一。
正是因為這一次的事件,千俠會才獲得了‘千俠百義’美名。
張映雪無法想象,擁有如此俠義之名的千俠會,其背后居然是諸子百家中的墨家在幕后掌控。
可但張映雪仔細思考之后,她卻發現,如果千俠會背后站著的人是墨家,關于千俠會的很多謎團,將會被悉數解開。
首先便是千俠會的行為一開始就與諸子百家中的墨家極為相似。
墨家自古就有俠墨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直到大約一百年前,墨家行走江湖的弟子才漸漸減少,直到現在消失無蹤。
現在看來,墨家的弟子不是不在現身江湖,而是他們換了一個身份行走江湖,一個更能被江湖中人接受的身份。
第二便是當年追擊戰中的不合理之處。
當年負責追擊千俠會的可是大余國的血龍精騎啊,按照常理,別說是三百俠客,就算是三百江湖中的一流高手,要從他們手下順利帶著一群老弱婦孺離開大余國,也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也許用三百一流高手來做這事,他們付出的傷亡會比千俠會小,但他們卻做不到如同千俠會一般,讓這群老弱婦孺毫發無傷。
現在張映雪終于知道了這其中的貓膩。
當年的三百千俠會俠客,他們不僅僅是普通的江湖俠客,他們可能還是三百名墨家的俠墨。
墨家常年有弟子在六國為將,墨家的弟子對六國的兵馬甚是熟悉,他們很了解血龍精騎的優點和弱點,所以才能應付得了這五千血龍精騎。
在加之兵家的戰陣之術對于常人來說極為神秘,對于墨家來說卻不算什么。
墨家的內部就有擅長戰陣之術的成員,所以這三百俠客才能在血龍精騎的追擊之下,殺敵無數。
也是因為有墨家在背后,大陳國才會對千俠會將總部搬到他們國內的事情無動于衷,因為他們也知道千俠會的背后是墨家。
自從大秦一統天下,秦二世扶蘇為諸子百家安排各自的官職以來,諸子百家就牢牢掌控著各朝各代三省六部的官職。
現今六國中過關工部的官職,就被墨家牢牢掌控著,而六國中負責抵御外族的將領,也多為墨家弟子。
正是因為如此,大陳國才會接受千俠會的來到。
也是因為迫于墨家的壓力,為了討好墨家,大余國才會在對千俠會成員發出通緝令后不久,就撤銷了通緝令。
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墨家的原因啊。
想到這,張映雪突然有一種墨家就是整個江湖的隱藏boss,他們建立千俠會的目的一定不單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