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尚右手托著缽,左手持著禪杖,披著大紅袈裟。再看相貌,白白胖胖七十多歲白須及喉,面帶微笑甚是慈祥。
讓人一看就心生好感,覺的是位慈悲高覺之人,是有道行的。
而良才看到這和尚卻是一愣,心中咋道【這不是法海嗎?他也穿過來了?那老白小青呢?在哪!】心中自嗨過后,看向旁邊的良成,輕聲問道:“這是哪位大師?”
“你可聽過'萬經萬佛萬般事,閱人閱己閱金經'的法本大師。”良成也是小聲說道。
雙眼猛地睜開,良才滿臉好奇,再看著遠處的法本大師,驚訝道:“是這位大師啊,這是......”
良才還想說上幾句,已表達自己的感概和驚訝,可張張嘴卻沒法在腦海里揪出幾個詞來。
良成主動化解他的尷尬,接口說道:“大師云游天下,徒步遠行萬里,上次還是在北州看見,那是兩年前爹帶著我的。爹說大師是得道高人,功德深厚,并且法力也是高強。一手回風術更是神驚鬼懼邪魔辟易,真是厲害無比。”
回風術良成倒是聽師父說過法本大師這招成名的法術,但師父說這時只是簡單帶過,重點是和他說法本法師的功德。
在他想著師父之前說過,關于法本大師的功德以及行事時,場中已然發生變化。
“你這老禿驢,清早就來消遣爺,”那正站在法本大師身前的年輕男子輕喝一句,轉頭又對著身邊幾人笑道:“兄弟們,且隨我收拾這禿驢,讓他知道我惹不得的。”
身邊的幾位一看就知道是浪蕩子的人,頓時紛紛附和起來,有兩人更是罵道:
“好個禿驢,太不曉事。大清早訛到三爺這,卻是招打。”
“大清早壞人興致,張口就是鬼怪纏身,真是晦氣。快去尋別人開心,就是三爺心善當聽個樂呵,你把你這話說二爺聽聽,看你還能不能在這站著。速去再鬧三爺可繞不得你。”
這三爺聽兩人說完,也是不耐,當即說道:“走走走,莫在這失了身份。”
說完帶著幾人走開,也不去想法本大師說他陰魂纏身,若不去除輕則傷身壞神,重則脫精潰元。他也當是騙子,來找他當冤大頭,這怎會上當。
幾人著急避開法本大師,圍觀的人見狀也散開讓出路來。等見法本大師也不開口挽留,讓幾人走去,知道是沒熱鬧可看,也就各忙各的。
法本大師倒是一直站在那,見那所謂的三爺帶著人走開。只是搖搖頭,沒有任何失望或惱怒,連佛號都不唱聲。等人群散開,自顧自的向著路邊的角落走去。
良才看向這角落,見有一乞丐正懶洋洋的靠著墻看著這邊,身前擺著一口破碗,手邊放著一根棍子。看那樣式,像是隨手在樹上拌斷的,也沒有修剪。
乞丐看到法本大師走到他身前站住,便用腳把破碗向著法本大師推下,弄出刮地的聲響后又閉眼準備再睡一覺。
法本大師心中好笑,從懷中掏出錢包取出三文錢放在碗里然后說道:“緣,緣。”
話落乞丐已經用腳勾回破碗,此次一絲聲音都沒發出。碗到手可及的地方,便一手抄碗,把兩枚銅錢網身上一藏。這時才睜開眼,隨口答道:“妙,妙。”
本準備轉身就走的法寶大師,突的又道:“妙,妙。”
那乞丐一愣,隨后不在意道:“緣,緣。”然后閉眼,打算趁著日頭還沒完全升起再睡一會。
法本大師卻是愣住,隨立馬驚醒,然后唱道:“南無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這聲唱號,雖然聲音不大,可落到乞丐耳里卻宛若驚雷乍響。當即一個哆嗦,身體一抽頭一擺,人就昏了過去。
“唉~”法本大師呆住,蹲下身來伸出食指放在乞丐鼻子下,感受氣息噴在食指上,人放下心來。再拉出乞丐左手給他號脈,剛搭上手腕沒幾秒鐘。大師又是一愣,抓起乞丐右手重新號脈。
確定乞丐無事,法本大師才站起身來,向著一直站在不遠處的良成和良才招手,示意他們過來。
兩人走了過來。
良才恭敬說道:“大師有禮,還請恕我兩人剛才失禮。”
法本大師笑著說道:“哪有,見過兩位居士。”然后對著良成說道:“居士兩年不見,又是更甚從前。聽說居士游學西洋,卻是膽氣十足,這讓我等甚是汗顏。”
“大師哪里的話,也就是我年輕,不知敬畏妄自尊大。”良成連忙謙虛道。
法本大師聽的直搖頭,說道:“不需妄自菲薄,你遠走西洋去那神教腹地,去見他們人文知識,了解他們的民俗風情,更是一筆筆記錄下來。連他們的傳承體系,各種流派都一一例出。這哪是妄自尊大,實在是讓人敬佩。”
法本大師毫不吝嗇的夸著,他對良成的做的非常贊譽。
而一旁的良才那是一臉震驚,他知道良成是剛從西洋回來,但并不知道良成的所作所為。只是單純的以為良成是去旅游之類的,還是跟團那種。他師父也從沒和他說過這事,良成自己也沒說過。此時聽法本大師說出,真是滿心佩服。
他也才想起這個時代,穿過大海遠渡西洋,是何等冒險行為。可不是穿越前的留學跟團旅游那么簡單,現在去西洋那真的和生死之別沒啥區別。
一旦換個角度看這事,原先對良成的看法,已然全部被推翻。
良成聽大師夸贊,趕緊跳過話題,先介紹旁邊的良才:“大師,這是我師弟。是子虛師叔的大弟子,”簡單介紹后,對著良才說道:“師弟,快拜見法本大師。”
良才再次行禮,恭聲說道:“見過法本大師。”
法本大師受了禮后,笑著:“快快免禮,我與你師父也是相識。說來已有十多年不見,不知他近來可好?”
良才回道:“師父還如以前一樣,一向安好。”
法本大師聽完,哈哈笑道:“他當年可是脾氣火爆,但自養了你們兩,可是修心養性,讓我們很是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