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2新營制二
- 新崇禎紀實
- 一臉邋遢
- 2029字
- 2019-09-15 00:08:00
閹黨本身其實是個松散的派別聯盟,齊檔、浙檔、楚檔等派別依附在魏忠賢的名下,同心協力對付東林黨。
某種程度上說起來,閹黨的崛起其實是東林黨逼出來的。
傳統上大國是一個講究人情面子的社會,雖然沒有發展出一個和平共處的妥協機制,做事卻也有些底線。
原因很簡單,大伙都掌握著巨大的各種資源,如果事事都要分個你死我活的話,對自己與別人都是一種巨大的災難。
總之,和平共處是不行的,不過也并不是非得趕盡殺絕,做事還是要留一線的。
可東林黨這只鯰魚的出現卻改變了這一狀態。
天啟四年春京察——就是考評干部,東林黨內閣一次就處理地方、朝廷干部多達338人!
這堪稱是史無前例了!
非我同道即我仇敵!
這下闖禍了,天啟一看這么著不行啊!
這天下是朱家的還是東林黨的?
魏忠賢的機會來了!
此前他雖然也組織了一個閹黨,卻只限于身邊的一些大小太監和寥寥無幾的文官,作為天啟監督大臣的一根鞭子存在。
隨后在天啟的授意下,魏忠賢這只鯰魚高調登場!
被東林黨干掉的338人,肯定是都不甘心就此退出舞臺的,而魏忠賢也正是用人之際,雙方一拍即合,魏忠賢勢力暴漲。
后來的閹黨名單之中的文官官僚,被東林黨排擠出朝堂的‘邪檔’之人就占了五十多個。
這些人本來與魏忠賢素無交集,一次京察使得他們盡數投靠閹黨。
再之后的事情就簡單了。
東林黨品嘗到了自己釀造的苦酒的滋味,雖然在地方上仍然保持了相當的實力,在朝堂上的勢力卻被魏老太監如風卷殘云般一掃而空。
可畢竟有前車之鑒,明代對太監做了種種的防范。
天啟的平衡是,扶持閹黨,保留部分以孫承宗為代表的東林黨。
作為皇帝與文官博弈的產物與皇帝的打手,閹黨是必不可少的。
東林黨代表著一股牽制勢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朱由檢也面臨這個問題,幾次朝會他已經感覺到了勢單力孤的滋味。
是不是現在就放手讓魏忠賢掌握朝政?
現在還算不上放手,每天早晨他都會聽取司禮監回報奏疏內容與處理意見,經他同意后才會命王之心用印。
而且魏忠賢也很識趣的沒敢與外臣聯系。
如果放手的話,就要默許魏忠賢交結外臣以貫徹政令,也要放些權力給他以處理日常工作。
“你回司禮監做事,還是秉筆兼提督東廠。
三大殿賬目繼續追查,再派出人手暗中調查京營,切記要謹慎。
朝廷上你覺得可用的人,讓他們交出些銀子,朕對他們會既往不咎,如果以后再犯則前后帳一起算。
其余人,隨他們自生自滅,你就不用管了。
回頭替朕物色兩個人選,要廉潔自律,辦事干練,又能體恤民情,朕有用。
再去擬個旨發內閣,讓他們派御史巡查九邊與京營,清點空額清裁老弱。
從今日起,小事你可自行決定,事后稟告于朕即可。”
朱由檢琢磨過,也別大規模反貪了,事實上崇禎滅了閹黨也弄不出多少銀子,估計全被大小官吏給吞了。
即使不吞,他們也會提前送信,免得被皇帝抄出大筆的錢財。
否則萬一皇帝覺得抄家來錢快來錢多,萬一抄家上癮了,大伙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這年頭,誰的屁股下還沒有幾坨屎了?
比如圓嘟嘟,這么大的案子結果卻只查抄到價值五千兩的不動產。
嗯,還有一本鹽本,就是鹽商的資格證,能做鹽商需要多大的本錢就不必說了。
其余的?
據地方官回報,都被圓嘟嘟兄弟卷走了,至于到底是卷走了還是進了誰的腰包,天知道。
既然抄不到銀子,還不如就保持現狀了。
再者,除了吏部可以買官賣官,軍餉牽扯眾多,其余各部大多是收些四時孝敬,也很難抓住把柄。
——
皇帝終于肯信任他了,魏忠賢的一顆心終于徹底放下。
心里也有些發愁,這差事不好做了,您是皇帝可以這么說,可我是個太監,沒好處誰跟著我混啊!
不過既然將自己定位在忠犬的角色,那有些話還是要說的:“臣以為派出御史不但無用,反而會加重地方負擔。”
“怎么說?”
魏忠賢苦笑:“這些御史,下去之后作威作福收受賄賂之外,對正事只會敷衍了事。
每次下去巡視,每人收受賄賂多則三四萬兩,少則一兩萬兩。
這些銀子從哪來?
還不得從士卒、百姓那里搜刮嗎!”
朱由檢也苦笑,派人是無濟于事,可不派只會更糟,這可真是左右為難了。
“還是要派的,有問題再說。”
“臣遵旨,臣告退了。”
魏忠賢很頭疼,尋個人簡單,可夠皇帝提的條件的,滿朝堂恐怕都尋不到,您非得從一群烏鴉里找一只白色的鳥,這不是難為人嗎?
回到司禮監,眾人對此早有心里準備,也不奇怪。
“恭喜廠臣歸來。”
“恭喜廠臣回到司禮監。”
眾人七嘴八舌的過來道喜。
“大家同為陛下做事,諸位無需客氣,咱家擔不起。”魏忠賢團團回禮。
經此一事,他收斂很多,以前眾人見到他都要跪下行禮的。
“陛下交代了,讓咱們出個旨意,咱家又不識字,還是掌印公您來寫吧,趕緊寫完好送文書房出旨。”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心知肚明這是廠公在立威呢!
這活通常都由下面的僉書文書等小太監干,頂多由秉筆負責,哪有掌印太監執筆的說法?
王體乾面不改色毫無異議,提筆按照魏忠賢口述一揮而就,然后用印。
隨后魏忠賢指派徐應元拿去文書房,文書房自然會抄寫一份,存檔后再送去文淵閣。
徐應元二話不說就拿起出門了。
隨著這道旨意的發出,魏忠賢復出的消息也傳遍內外。
閹黨人心大定,在野的東林黨則如一盆冰水當頭澆下來,五內俱涼,只是形勢比人強,再不甘心也得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