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的人生沒有意義
- 紀海 彭丹 趙燕國彰 王麗
- 3337字
- 2019-08-20 17:46:08
直面到來的風和雨,用愛回報世界的“紅色藝人”
人的一生就像長滿荊棘的一段路,但明知道會鮮血淋漓,可是我們還得堅持勇往直前。雖然這只是踏進人生的起步,但我們仍會為自己咽下淚水而喝彩,鼓勵自己再走下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有一年,我去美國參加一個商務活動。在那次活動中,一位企業家的話深深地感動了我,他說:“生命之美,美在姿態,這種姿態就是,在面對人生的風雨時,我們不要抱怨,而是堅強面對。強大的人,是在征服了人生的一次次洗禮后的成長。所以,當我們變得比以前強大時,那是因為這個風雨的世界成就了我們。我們要用愛來回報世界。”
在人生凄厲的風雨中勇敢的站起來,從苦難和孤寂里尋找生命中點滴的甘美。是每一個人前風光、每一個成功的人奮斗過程中必經之路。
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不管你是一個奇人,還是一個庸才,只要敢和命運抗衡,與人生比賽,不沉淪,不悲哀,在人生的賽場上,哪怕你跑的不快,哪怕你是最后一個到達終點,你也是勝者,因為你用頑強的意志堅持了下來。
我們要學會為自己喝彩,為自己鼓勁,感謝它們磨練了自己堅韌的性格。一個人只有學會欣賞自己,才會給自己一個輕松的年輕的良好的心態。有了這樣的好心態,便會坦然面對人生的風和雨!
彭丹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香港影藝圈的,在短短幾年之內,她主演了5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并獲得了可觀的票房,一時之間,她在演藝圈的名聲鵲起。
就在許多人都認為這位從香港影視圈起家的寵兒,會繼續在香港影視圈大展拳腳時,彭丹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舉動:在主演了幾十部商業影片并獲得巨大成功后,她覺得商業電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和對藝術的追求,她心里那抹“紅色”的愛國之情,讓她感到始終都無法釋懷。于是,她要改變戲路。
時機終于來了,當于曉陽導演把一個《開著火車上北京》的劇本拿給她看時,她看過后怦然心動。本片是以我國第一代內燃機車女司機李秀鳳為原型,講述了一個北京女知青在上世紀60年代支邊大西北,立下開著火車上北京的誓言,于90年代身患絕癥之后終于如愿以償的故事。
彭丹喜歡這部影片,是因為影片的靈魂是“愛國”,這一點正好跟她內心的情懷高度契合。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把劇本貼滿整個房間,晚上臨睡覺時看到的是劇本,早上醒來看到的還是劇本。
《開著火車上北京》開機的時候,彭丹懷著激動的心情登上了開往大西北的列車。遺憾的是,一下火車就有了高原反應,身體一向很好的她,心跳變得加速,呼吸困難,但她堅持著,當時,片場是零下三十六度的嚴寒。
彭丹在拍攝一組火車頭出事的鏡頭時,彭丹在行駛中的火車頂上往車頭跑。她有恐高癥,明知道一旦摔下去就會“英雄”,但為了真實地表現出勞動模范的英勇,對演藝事業一向敬業的彭丹,堅持不用替身。她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說:“彭丹,你可要挺住,今天,你一定要爬上火車頭!”
在拍到第三遍的時候,體力不支的她忍不住哭了。依著她的性格,等她哭完后,她又爬起來再拍,迎著強風和蒸汽在火車頂上邊跑邊喊……那危險的場面,在場的老藝術家在為她捏了一把汗的同時,又都被她的執著精神所打動。
就是在這部電影里,彭丹用自己實打實的演技,把女司機李秀鳳塑造得栩栩如生,得到內地影視圈同行們的一致認可,正是因為她在這部國慶獻禮片中精彩的演繹,著名作家梁曉聲看影片時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事后他在一次采訪中對記者說:“我和彭丹認識,看認識的人演戲,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而我看彭丹演的這個電影就沒有這種感覺,感覺不到她演戲的痕跡。我建議彭丹去北京電影學院講課,講一下如何把主旋律的電影拍出人性化。”
彭丹傳神而生活化的表演,折服了國內的專家評委,贏得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引起了外國片商的極大關注。美國華納影業立即以70萬美元的高價購買了它的海外播映權,打破了在國內獲獎的主旋律影片無法走出國門的慣例。
在這部影片之后,彭丹相繼收到了胡玫、尹力、吳子牛等著名導演的邀請,又接連主演了一大批主旋律影視劇。彭丹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在影視藝術中盡情揮灑著她那濃烈的愛國之情。
誰都知道,與那些動輒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商業片片酬相比,演員拍主旋律的影片,確實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彭丹并不這樣認為,她覺得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較快,在文藝作品上比較注重票房收入,難免會出現庸俗化的現象,所以現在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拍攝更多主旋律的作品。為此,她說:“拍主旋律電影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自己拍了16年的主旋律電影,卻一直默默無聞,但是拍主旋律的片子對自己是一種教育。”
實際上,彭丹喜歡演主旋律的紅色大劇,與她小時候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彭丹從小就喜歡讀書,她是聽著父母講述“毛澤東在長沙建立紅色政權”等一系列“紅色故事”長大的。從湖南到北京,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香港,再從香港到內地,彭丹從芭蕾舞的足尖起步,以“白天鵝”的舞姿飛進了國際舞臺,飛進了熒屏,奪得了“世界亞洲小姐”的桂冠。
經過多年奮斗,彭丹在影視界、舞蹈界、歌唱方面都有了很大建樹。因為彭丹在影視作品中塑造了共產黨員、解放軍戰士和武警官兵等正面形象,又在推動慈善公益事業、加強國際間文化藝術交流方面作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認可,被海內外各大媒體譽為“紅色藝人”。
曾經被譽為香港性感女神的彭丹,出現在了眾多紅色戰爭主旋律影視劇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在演藝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彭丹沒忘記回報社會,一直以來她積極致力于社會慈善公益活動的推廣,為貧困兒童求學、傷殘病人擺脫病魔不遺余力。
早在美國讀書期間,彭丹就是這樣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在香港期間,她把慈善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她不知疲倦地奉獻著自己所有的愛心,先后向香港“東華三院”、“香港仁濟醫院”、“香港仁愛堂”等慈善團體捐款近百萬港幣,還為內地華南水災慷慨捐贈35萬港幣。
1995年秋,她向家鄉湖南冷水江市天然景點波月洞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合約期為30年,從此彭丹又獲得了“波月洞主”的雅號。
她說:“慈善是一種習慣,就像每天早晨刷牙、洗臉一樣普通,不在乎有多大的形式,只要能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點幫助就足夠了。”
她回內地宣傳電影《東方快車》,同時舉辦彭丹劇服拍賣會;在成都華協影城拍賣會上的全部收入,一分不留,當場捐獻給希望工程。她目睹當地兒童窘迫的生活后,感觸頗深,主動提出資助15個失學兒童讀書,直到他們大學畢業。
從1996年至今,她連續十八年向四川省金堂縣陽光小學十四名貧困失學兒童提供資助,使他們得以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求學之路。
2001年至2010年,彭丹先后兩次向四川省康骨醫院捐贈人民幣共一百五十萬元,成立了“彭丹愛心基金會”,使得眾多股骨頭壞死的殘疾兒童和病人擺脫了終身的痛苦。
2006年,她為“大地之愛——母親水窖”工程慷慨解囊,使許多西北地區的貧困家庭走出了生存困境。
2010年,彭丹向“增愛公益基金會”捐贈了人民幣一百萬元,成立了“增愛彭丹專項基金”,為礦難孤殘人士和兒童福利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2013年甘肅地震,彭丹是第一個抵達災區的知名藝人和政協委員,并現場捐款四十萬元現金和急需物資救助當地百姓……
當記者問她身為政協委員,為何要以演員的身份來傳播正能量時,彭丹是這么回答的:
我首先是一名演員,其次是一名導演,最后才是政協委員。我不希望用政協委員的身份去宣傳作品,而是想用一個演員和導演的身份來的。但是作為政協委員,我也多了一份責任,以后要不遺余力地去宣傳中華民族精神。
這就是彭丹,對于這個世界,她愛得無怨,疼得無悔,只因不圖任何回報;對于演藝事業,她愛到卑微,疼到廉價,只因入心入髓。
這就是彭丹,一個充滿愛心的人,這個世界給了她許多愛,她也在用愛回報著這個世界,她以其人格魅力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她所表現出來的濃烈愛國之情令人欽佩。
這就是彭丹,一個肩負著使命的藝術家,一位優雅而傳奇的女性,正弘揚著主旋律文化……
人的一生就像長滿荊棘的一段路,但明知道會鮮血淋漓,可是我們還得堅持勇往直前。雖然這只是踏進人生的起步,但我們仍會為自己咽下淚水而喝彩,鼓勵自己再走下去,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當你學會了為生命喝彩,學會了肯定自己,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征服了自己,這個時候,你將成為一個自信、勇敢、無畏、豪邁的自我。即便在人生之路上遇到再大的風雨,你都不會畏懼,并且堅信,黎明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