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疾病影像診斷流程
- 高波 王青 呂翠主編
- 2691字
- 2019-08-09 14:00:41
前 言
腹部疾病種類繁雜,臨床表現多樣,再加上臨床癥狀、體征的相似性,使得腹部疾病的鑒別診斷變得非常復雜和困難。隨著CT、MRI、DSA、SPECT、PET等影像技術的普及和不斷發展,影像診斷學在腹部疾病的臨床應用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影像醫師在疾病的診斷和指導治療方面擔負著重要使命。“流程”一詞的英文表述為“protocol”或“algorithm”,流程包括做事的順序和方法,疾病的診治流程應當被視為以循證醫學、個案報道和臨床醫生經驗為基礎的合理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也包括標準化、合理化和最優化過程。但絕不是束縛醫生規范醫療行為的死板教條,要結合實際醫療水平條件更新完善、與時俱進。美國已推行放射學適宜性標準(appropriateness criteria)多年,臨床醫學還有大量問題缺乏指南和證據,有些過度醫療問題只能說是我們還缺乏標準,如何判定也有不同的觀點。據此,我們組織編寫了《腹部疾病影像診斷流程》一書。
本書以臨床工作思維為切入點,通過指導臨床醫師合理選擇影像檢查方案和時機,以科學的思維方式正確讀片,將影像表現與臨床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總結影像學和疾病演變存在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有效協助臨床醫師做出準確決策。全書在編寫體例上,打破傳統按疾病介紹的方式,以影像學表現、征象為主線分類闡述,兼顧臨床癥狀、體征的合理編排,并將腹部疾病影像診斷思維糅合其中;在總體架構上,按照不同器官、部位系統闡述,囊括了腹部各個器官常見、不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力求全方位、多層次地論述疾病的診斷及鑒別要點。值得一提的是,全書以流程圖的形式說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流程,圖文并茂、淺顯易讀,以適應腹部影像初學者、一般影像學醫師和臨床醫師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國內20余家大學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具有中、高級職稱的50余位腹部影像醫師的全力參與和支持。歷經兩年的辛苦耕耘,很多地方經過反復推敲、討論,查閱了大量資料文獻,征求了不同專業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幾易其稿,最終得以付梓。本書從醞釀到編寫、校稿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了國內放射醫學界卓有聲望的宋彬教授、馬祥興教授、李健丁教授、王學建教授等多位專家、前輩的精心指導和鼓勵鞭策,美國南加州大學Keck醫院體部影像部主任Palmer教授也對本書的部分內容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煙臺毓璜頂醫院及兄弟醫院的各位專家同道、人民衛生出版社始終給予了大力幫助和支持,同時本書的出版還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81471645)的資助。在此我代表編委會向所有關心、愛護與幫助本書編寫、出版及發行的各位老師深表感謝!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宋彬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馬祥興教授在百忙中欣然為本書作序,同時也有幸邀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張敏鳴教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放射科張惠茅教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放射科全冠民教授為本書撰寫書評,在此我向各位專家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于時間緊迫,加上本人才疏學淺,書中缺點或錯誤在所難免,祈盼各位同道不吝賜教,以便及時修正提高。
高波
2015年秋于美國洛杉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