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疾病影像診斷流程
- 高波 王青 呂翠主編
- 3688字
- 2019-08-09 14:00:52
第三節 十二指腸擴張
一、前 言
十二指腸擴張的根本病因是腸壁神經肌肉麻痹和腸梗阻,梗阻可引起代償性擴張,過度擴張又可刺激內臟神經造成十二指腸麻痹,十二指腸的擴張與梗阻可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病情進行性惡化、發展迅速。十二指腸介于胃和小腸之間,十二指腸的擴張常合并胃或小腸擴張,引起十二指腸擴張的病因與胃或小腸擴張病因存在重疊。
二、相關疾病分類
十二指腸位置與周圍器官具有特殊性,引起擴張的病因多樣,比較復雜。十二指腸擴張以十二指腸本身的梗阻病因為主,任何能引起十二指腸梗阻的病變均能引起梗阻點近端擴張,包括腫瘤性狹窄、炎癥性狹窄、外來壓迫等。由于單純的局限性十二指腸擴張極為罕見,小腸擴張常合并十二指腸擴張,故小腸段梗阻也是導致十二指腸擴張的重要病因。另外,十二指腸擴張病因還包括無梗阻性擴張,如硬皮病、腸麻痹和動力異常等(表4-3-1)。
表4-3-1 十二指腸擴張病因分類

三、影像診斷流程
十二指腸擴張病因主要按照擴張的病變所在部位及性質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首先是十二指腸阻性病因,包括腫瘤性狹窄、炎癥性狹窄、外壓性、先天性等;其次是小腸梗阻病因合并十二指腸擴張,主要指機械性小腸梗阻病因;最后無梗阻性十二指腸擴張,如硬皮病、腸麻痹和動力異常等。對于十二指腸阻性病因和小腸梗阻病因還需要進行良惡性鑒別,惡性腫瘤所致的十二指腸擴張常表現為十二指腸腸腔截然改變,而良性病變所致十二指腸擴張則為光滑地逐漸變窄。另外,十二指腸蹼等先天性病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腸擴張則多見嬰幼兒。總之,十二指腸擴張病變在診斷和治療上獨具特性,熟悉這些疾病的影像及臨床特點,有助于明確診斷(圖4-3-1)。

圖4-3-1 十二指腸擴張病因診斷流程
四、相關疾病影像學表現
1.十二指腸淤積綜合征
由于腸系膜根部血管(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水平段,或者十二指腸動力異常或迷走神經功能障礙,從而引起近側十二指腸不同程度擴張和梗阻。癥狀輕重不一,主要有上腹部飽脹感、惡心、嘔吐、噯氣等。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可見任何使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夾角縮小的情況。常見于體質虛弱(體重明顯減輕、后腹膜脂肪減少)患者或長期仰臥床(如全身燒傷、脊柱損傷或術后固定過伸位)患者。
X線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上部和降部明顯擴張,在十二指腸水平段橫跨脊柱的部位可見一條與腸腔垂直的線狀透亮影壓迫其上(圖4-3-2);十二指腸黏膜皺檗完整無破壞,但可見受壓變平;十二指腸蠕動亢進,并可見逆蠕動,有時可見鋇劑反流人胃腔。
2.十二指腸蹼(duodenal webs)
先天性十二指腸蹼是腔內薄膜或蹼狀突起,可使十二指腸腔發生不同程度閉塞。多發生在十二指腸降部Vater壺腹附近。
X線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蹼表現為細線狀透亮影穿過腸腔,常伴有近側十二指腸的擴張。十二指腸蹼可受壓突向遠側,形成一個充滿鋇劑的逗點狀的囊(圖4-3-3)。

圖4-3-2 十二指腸淤積綜合征
X線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降部擴張,在十二指腸水平段橫跨脊柱的部位可見一條與腸腔垂直的線狀透亮影壓迫其上

圖4-3-3 十二指腸蹼
X線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腔內見細線狀透亮影穿過腸腔
3.輸入袢綜合征(afferent loop syndrome)
又稱近端腸祥綜合征,是畢Ⅱ氏胃部分切除術后少見的并發癥,發病率僅為0.3%。輸人祥綜合征發生的原因有:胃空腸吻合口近端輸人祥機械性梗阻而產生的不全性梗阻;十二指腸及胃液逆流人輸人祥而產生功能性梗阻。輸人祥機械性梗阻是由于輸人祥胃空腸吻合口周圍產生粘連、吻合口狹窄、內疝、腫瘤復發或炎癥等因素導致,梗阻后由于胰液、膽汁及十二指腸分泌液淤滯在十二指腸中而導致十二指腸擴張。輸人祥綜合征常見的臨床癥狀有惡心、腹部絞窄性疼痛,常在餐后發生噴射性膽汁性嘔吐,嘔吐后上腹飽脹及疼痛的癥狀緩解。
上消化道造影檢查可見輸人祥內無對比劑進人或胃腸吻合口近端輸人祥鋇劑充盈擴張和排空延遲。輸人祥綜合征CT主要表現:位于右上腹肝下及位于中腹部脊柱前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橫行走向的充滿液體的擴張輸人祥腸管(圖4-3-4),擴張輸人祥腸管內環狀皺檗呈小絨狀向腔內凸起,稱“鏈盤征”,還可發現由于擴張腸管壁擠壓而成的“彈簧征”,可伴有胰膽管擴張及胰腺炎表現。

圖4-3-4 輸入袢綜合征
CT增強示中腹部脊柱前橫行走向的充滿液體的擴張輸人祥腸管,位于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
4.轉移瘤(metastatic tumor)
十二指腸轉移瘤極為少見,可由鄰近臟器的晚期癌組織直接浸潤或播種而來,或遠隔器官癌腫經血道或淋巴道蔓延形成。轉移瘤多見于惡性黑色素瘤,也可來自宮頸癌、結腸癌、腎癌和胃癌。十二指腸轉移瘤癥狀與原發惡性腫瘤類似,可出現梗阻癥狀,易引起胃腸道出血。
其影像學表現與原發惡性腫瘤相似,但患者多有惡性腫瘤病史或手術史,原發癌腫所致癥狀多較明顯,同時可發現腹膜、網膜受侵征象;受累十二指腸腸腔狹窄梗阻,黏膜面多較光滑,漿膜面多不光整,鄰近不規則腫塊侵犯粘連(圖4-3-5),DWI序列呈明顯高信號。

圖4-3-5 十二指腸轉移瘤
A~C.CT平掃及增強檢查示中腹部腹膜后不規則轉移灶侵犯鄰近腸管及中線大血管,受累十二指腸腸腔狹窄,近側十二指腸及胃腔擴張
5.小腸扭轉(intestinal volvulus)
十二指腸的排空除受神經、生理反射和十二指腸平滑肌收縮的主導作用外,還受十二指腸空腸曲曲度的影響。不管是全小腸扭轉還是部分小腸扭轉均易牽拉十二指腸空腸曲曲度改變,從而引起十二指腸擴張。小腸腫瘤易并發腸扭轉,無論腫瘤的良惡性、腔內外、黏膜下或漿膜下、有蒂或無蒂均可發生。主要與腫瘤的形態、部位、大小和生長方式有關。若轉位異常,系膜過長,腸壁粘連,腸腔填塞,劇烈運動,體位改變以及炎癥刺激等均可誘發。常見于外生性胃腸道間質瘤。扭轉程度多在360°~720°之間。曾有報道稱十二指腸空腸曲大血腫下墜人盆腔并發空腸上段扭轉。
腸扭轉的影像學主要表現為腸管和(或)系膜呈螺旋狀扭曲,處于扭轉中心的腸管因牽拉、擠壓變扁,甚至完全塌陷,導致腸梗阻,而位于扭轉中心外的近端腸管積氣、積液而擴張,塌陷和擴張腸管之間的移行部形成鳥嘴樣結構,即“鳥喙征”,十二指腸水平段與空腸曲多可見此征象(圖4-3-6)。

圖4-3-6 小腸GIST并發腸扭轉
A~D.MRI平掃示近側空腸腸管呈螺旋狀扭曲,其遠側可見信號不均的團塊突向左下腹,扭轉中心腸管因牽拉、擠壓變扁,扭轉近側十二指腸腸管擴張積液,塌陷和擴張腸管之間的移行部形成鳥嘴樣結構,即“鳥喙征”
6.腹繭癥(abdom inal cocoon,AC)
硬化包裹性腹膜炎(sclerosing encapsulating peritonitis,SEP)于1868年首次由Cleland報道。臨床上較為罕見,均以個案報道。其特點是腹腔內一層較厚的蠶繭樣纖維包膜將部分或全部小腸包裹,嚴重者可將腹腔內其他臟器包裹。根據其病因的不同可分為特發性SEP和繼發性SEP。特發性SEP病因假說有:先天發育異常、逆行性感染、經血逆流、病毒感染等;繼發性SEP可能與連續非臥床式腹膜透析、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不良反應以及血源亞臨床性腹膜炎等因素有關。1978年Foo等將特發性SEP命名為腹繭癥。其特點是全部或部分小腸為一層致密、灰白色的纖維膜所包裹,形似蠶繭,故稱為“腹繭癥”。根據臟器包裹程度可分為3型:1型單純小腸包裹(又可分為部分小腸包裹和全部小腸包裹),2型實性臟器包裹,3型小腸及實性臟器包裹。
腹繭癥的影像特征為小腸聚集成團呈蒜瓣樣表現,被包裹在纖維包膜內呈繭樣征。主要影像學表現:①繭樣纖維包膜,即腸曲周圍條狀等或稍低密度或信號影,厚薄常較均勻;②小腸排列呈外緣光滑的扭麻花樣或盤曲成團,腸管粘連緊密,可見膜狀物將其分隔;③腸管擴張可在包膜前出現或出現于包膜內的腸管;④常伴腸系膜血管增寬移位、系膜脂肪密度增高(圖4-3-7)。

圖4-3-7 腹繭癥
A~D.MRI平掃示小腸排列呈外緣光滑的扭麻花樣或盤曲成團,鄰近腸間隙見包裹性積液,外周見繭樣纖維包膜,近側十二指腸擴張積液
五、研究進展及存在問題
消化道X線鋇劑造影檢查對十二指腸擴張病變的動態觀察及整體顯示優于CT和MRI檢查,而CT、MRI檢查有助于病因的診斷。多排螺旋CT的優勢在于增強前后可了解血管走行情況、與周圍器官的毗鄰情況以及其他伴發病變;MR彌散加權成像有助于病因良惡性的鑒定,MR小腸水成像也可直觀觀察梗阻平面。因此對于十二指腸擴張病變僅憑臨床及X線鋇劑造影表現無法明確病因時,采用CT、MRI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對于不同的十二指腸擴張病因,選擇合理的檢查手段,綜合分析,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重要依據。
(曲林濤 王洪波 高波)
參考文獻
1.Gayer G,Barsuk D,Hertz M,et al.CT diagnosis of afferent loop syndrome.Clin Radiol,2002,57(9):835-839.
2.Lenhart DK,Balthazar EJ.MDCT of acutemild(nonnecrotizing)pancreatitis:abdominal complications and fate of fluid col lect ions.AJR Am JRoentgenol,2008,190(3):643-649.
3.Minordi LM,Vecchioli A,Mirk P,et al.CT enterography with polyethyleneglycol solution VSCT Enteroclysis in small bowel disease.Br JRadiol,2011,84(998):112-119.
4.Neri S,Signorelli SS,Mondati E,et al.Ultrasound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superior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J Intern Med,2005,257(4):346-351.
5.Osada T,Nagahara A,Ishikawa D,et al.Diaphragm-like stricture in the duodenum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sclerosis:unrelated to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Intern Med,2007,46(20):1697-1700.
6.Silva AC,Pimenta M,Guimar?es LS.Small bowel obstruction:what to look for.Radiographics,2009,29(2):423-439.
7.陳光文,宋彬,徐雋,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腸道受累的CT表現與臨床意義.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5):508-513.
8.柯祺,夏成德,曾效力,等.十二指腸壅積癥的CT影像分析.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32(3):368-371.
9.彭曉容.急性胰腺炎累及胃腸道的CT表現及解剖學基礎.中國CT和MRI雜志,2013,11(1):68-71.
10.譚克平,李軍,張雪雁,等.CT對十二指腸淤滯癥與腸系膜上動脈夾角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