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案類聚(下冊)
- 盛增秀 陳勇毅 竹劍平 王英主編
- 11400字
- 2019-08-09 14:17:41
痛經案
石山醫案
一婦瘦小,年二十余,經水紫色,或前或后,臨行腹痛,惡寒喜熱,或時感寒,腹亦作痛。脈皆細濡近滑,兩尺重按略洪而滑。予曰:血熱也。或謂惡寒如此,何得為熱?曰:此熱極似寒也。遂用黃連酒煮四兩,香附、歸身尾各二兩,五靈脂一兩,為末粥丸,空腹吞之,病退。(調經)
一婦年二十一歲,六月經行,腹痛如刮,難忍求死。脈得細軟而駛,尺則沉弱而近駛。予曰:細軟屬濕,數則為熱,尺沉屬郁,此濕熱郁滯也。以酒煮黃連半斤,炒香附六兩,五靈脂半炒半生三兩,歸身尾二兩,為末,粥丸,空心湯下三四錢,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又越四年,經行兩月不斷,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愈。續后經行六七日,經止則流清水,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痛亦止。又經住只有七八日,若至行時,或大行五六日。續則適來適斷,或微紅,或淡紅。紅后嘗流清水,小腹大痛,漸連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自巳至酉乃止。痛則遍身冷,熱汗大出,汗止痛減,尚能飲食。自始痛至今歷十五年,前藥屢服屢效,今罔效者,何也?予在休寧率口,其母伴女荷轎,至彼就醫。脈皆洪滑無力,幸其尚有精神。予曰:此非舊日比矣,舊乃郁熱,今則虛寒,東垣曰“始為熱中,終為寒中”是也。《經》曰:脈至而從,按之不鼓,乃陰盛格陽,當作寒治。且始病時而形斂小,今則形肥大矣。醫書曰:瘦人血熱,肥人氣虛。豈可同一治耶?所可慮者,汗大泄而脈不為汗衰,血大崩而脈不為血減耳。其痛日重夜輕,知由陽虛不能健運,故亦凝滯而作痛。以癥參脈,宜用助陽。若得脈減痛輕,方為佳兆。遂投參芪歸術大劑,加桂、附一帖。來早再診,脈皆稍寧。隨即回宅,服至二三十帖,時當二月。至五月,予適往城,視之,病且愈矣。蓋病有始終寒熱之異,藥有前后用舍不同,形有少壯肥瘦不等,豈可以一方而通治哉?后聞乳有隱核數枚,彼時失告于予,訪之外科,歸罪于多服參、芪而然。殊不知肥人氣虛多滯,若能久服前藥,不惟乳無隱核,縱有亦當消矣。多因病退卻藥,血氣未充,故氣滯血凝而成此核,《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是矣。予以書喻柢,恐一齊傳眾楚咻 ①,莫能回其惑也。(調經)
① 一齊傳眾楚咻:語出《孟子·滕文公下》。謂一人教之而眾人亂之,即不能有所成就。
校注婦人良方
一婦人經行腹痛,食則嘔吐,肢體倦怠,發熱作渴。此乃素稟氣血不足,用八珍湯二十余劑而愈。后生子,二年而經不行,前癥仍作,服八珍湯、逍遙散百余劑方愈。(月水行止腹痛方論第十二)
名醫類案
一婦人年三十歲,臨經預先臍腰痛,甚則腹中亦痛,經縮二三日。以柴胡錢半,羌活一錢,丁香四分,蝎一個,當歸身一錢,生地一錢,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稍熱服。 丁香,《本草》言其辛散苦降,養陰,治陰痛諸氣。
一婦年三十余,因每洗浴后必用冷水淋通身,又嘗大驚,遂患經來時必先小腹大痛,口吐涎水,經行后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經水止時方住,百藥不效 久病。診其脈,寸滑大而弦,關尺皆弦大急,尺小于關,關小于寸,所謂前大后小也 前大后小之故,恐有表邪。遂用香附三兩,半夏二兩,茯苓、黃芩各一兩半,枳實、元胡索、牡丹皮、人參、當歸、白術、桃仁各一兩,黃連七錢,川楝、遠志、甘草各半兩,桂三錢,吳茱萸錢半,分十五帖,入姜汁兩蜆殼,熱服之,后用熱湯洗浴,得微汗乃已。忌當風坐臥,手足見水,并吃生冷。服三十帖,痊愈。半年后,因驚憂其病復舉 新發故不用參、術,腰腹時痛,小便淋痛,心惕惕驚悸。意其表已解 冷水淋身之表,病獨在里。先為灸少沖 手少陰心、勞宮 心包絡、昆侖 膀胱、三陰交 足太陰脾,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氣湯大下之,下后用醋香附三兩,醋蓬術、當歸身各一兩半,醋三棱、元胡索、醋大黃、醋青皮、青木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兩,烏藥、甘草、砂仁、檳榔、苦楝各半兩,木香、吳茱萸各二錢,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濕者二錢,生姜五片,用荷葉湯煎服,愈。(經水)
滑伯仁治一婦,年三十,每經水將來三五日前,臍下藊痛如刀刺狀,寒熱交作,下如黑豆汁,既而水下,因之無娠。脈二尺沉澀欲絕,余部皆弦急,曰:此由下焦寒濕 尺沉澀屬下焦寒濕,邪氣搏于沖任 沖任俱奇經。沖為血海,任主胞胎,為血室,故經事將來,邪與血爭而作藊痛,寒氣生濁,下如豆汁,宜治下焦。遂以辛散苦溫理血藥為劑,令先經期十日服之,凡三次而邪去經調,是年有孕。(經水)
丹溪治一婦,年二十歲,兩月經不行,忽行,小腹痛,有塊,血紫色。以白芍、白術、陳皮各五錢,黃芩、川芎、木通各二錢,炙甘草少許。(經水)
一婦年四十余,月經不調,行時腹疼,行后又有三四日淋瀝,皆穢水,口渴面黃,倦怠無力。以白術一兩,歸身尾六錢,陳皮七錢,黃連三錢,木通二錢,生芪、黃芩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分作八帖,下五靈脂丸四十粒,食前服。
一婦月經不勻,血紫色,來作痛,倦怠惡寒,為人性急。以青皮五分,川芎、黃芩、牡丹皮、茯苓各二錢,干姜一錢,炙甘草五分。
一婦年二十歲,月事不勻,來時先腹隱疼,血紫色,食少無力。以白術四錢,黃連、陳皮各二錢半,牡丹皮二錢,木通、黃芩、人參、茱萸各錢半,炙甘草五分。分作四帖,水二盞煎取小盞,食前服。(經水)
一婦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臨行血澀。以四物入延胡索、檳榔、青皮、香附子之類,數服痛除。(經水)
東皋草堂醫案
一婦人經期三日,胸脹嘔吐,腰脅引痛,知為怒氣所傷,投以香附、延胡、赤芍、青皮、山梔、枳殼、山楂、肉桂、當歸。下咽立止,再以逍遙散調理,遂得懷孕。(婦人)
一婦人每遇經期,心膈怪痛,腰腹亦疼,以白湯吞下備急圓三丸,取其通則不痛也。又用薤白搗汁,酒調下,后以八味丸加當歸、白芍、砂仁、延胡、陳皮、沉香、人參、牛膝。調理半載,永不復發。備急丸方:巴豆、大黃、干姜等分,蜜丸如梧子大。(婦人)
臨證指南醫案
某 經遲腹痛,風疹絡血不寧,久郁成熱,法當通利。 血絡郁熱腹痛。
涼膈去芒硝,加丹皮、赤芍。
孫 二九 奇脈下損,經遲腹痛,先用當歸建中湯,續商八脈治法。 奇脈虛寒滯。
歸建中湯。
又 久嗽,遇勞寒熱。
歸芪建中去姜。(調經)
張 四三 寒熱間日,經來腹痛。 痛經,郁傷氣血滯。
小生地 丹皮 知母 花粉 生鱉甲 澤蘭
某 二十 先腹痛而后經至,氣滯為多,晨泄腹鳴,亦脾胃之病,與下焦瘕泄則異。
川芎 當歸 香附 煨廣木香 楂肉 茯苓
某 二六 寒熱無汗,經先腹痛,喉中燥癢咳逆,食物不思,此郁傷氣血,八脈主病,姑先與澤蘭湯。
歸身 澤蘭 丹參 白芍 柏子仁 茯神
周 十七 室女經水不調,先后非一,來期必先腹痛,較之平日為重,飲食大減,始于初夏,入秋下焦常冷,腹鳴,忽瀉忽結,究脈察色,是居室易于郁怒,肝氣偏橫,胃先受戕,而奇經沖任蹺維諸脈,皆肝胃屬隸,脈不循序流行,氣血日加阻痹,失治,必結瘕聚痃痞之累。
南山楂 生香附 延胡 當歸 青皮 三棱 蓬術 牛膝 川楝子 澤蘭 肉桂 炒小茴
蔥白汁丸。
顧 經來筋掣腹痛,常有心痛干嘔,此肝氣厥逆,沖任皆病,務在宣通氣血以調經,溫燥忌用,自可得效。
川楝 一錢 丹皮 三錢 炒楂 二錢 胡連 八分 延胡 一錢 澤蘭 二錢 歸須 二錢 生白芍 一錢半
又 柏子仁丸。
吳 郁傷絡脈,痛經。
川芎 當歸 香附 小茴 烏藥 茯苓 紅棗(調經)
葉氏醫案存真
滯痰阻經脈之氣,瘀濁阻絡脈之血,病甚難治。每每經水將至之候,必腹痛堅脹,上年用烏骨雞丸,堅脹勢緩痛減,不時舉發。今議治法:經水來時,用回生丹三四日。經過用后方,但主宣通絡血中氣,可免脹滿之累。
鹿角霜 敗龜板 生香附 熟地炭 南楂肉 小茴香 茅術炭 茯苓塊
用鮑魚汁為丸。
葉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封 泰興,三十七歲 十年前夜飽凝滯,食閉氣物,遂胃脘痛嘔吐。病中腹大如懷妊,得氣下泄而脹消,經準不育,來必腹痛。久病焉有速效,祛寒凝開氣為主。
吳萸 秦椒 川楝子 高良姜 延胡 蓬術 香附 山楂
姜汁泛丸。(雜癥)
掃葉莊一瓢老人醫案
少腹微膨,經來后期多痛,秋冬膝跗冰冷,沖氣致左脅攻觸,脘中脹悶,痛不能食。此屬氣血郁痹,絡脈不和,雖無性命之危,然恐有不得孕育之累矣。
炒延胡 炒小茴香 川楝子肉 穿山甲 當歸尾 生牡蠣 炒煙盡五靈脂 生蒲黃
接服后藥:
前方專方溫通氣血,痛果得緩,瘕氣亦不上攻觸,今復形寒食不化。與養營方,兼暖沖任,為孕育之基。
人參 紫石英 艾粉 四制香附 淡蓯蓉 肉桂 歸身 巴戟天
各碾細末,以白花益母草膏為丸。(經產淋帶女科雜治)
種福堂公選醫案
徐 三九 月事將至,尻骨脊椎痠痛。此督脈循行之位,況經水之下必由沖脈,產育頻多,奇脈失固,議治陰中之陽。
麋茸 人參 歸身 炒黑小茴 茯苓 川斛(調經 奇脈陽虛)
南雅堂醫案
月事不調,頭暈,胸脘脹滿,心腹隱隱作痛,脈形兩寸浮數,左關弦。乃陰虛內熱,肝郁血滯所致。宜養血舒氣,佐以解郁平肝。
當歸身 三錢(酒炒) 大熟地 三錢 炒白芍 二錢 川芎 一錢 阿膠 二錢 黃芩 二錢 郁金 一錢 制香附 八分 澤蘭葉 二錢 粉丹皮 二錢 艾葉 七分(炒)
(調經門)
陰虧則血虛,木旺則土衰,因而痰濁不化,氣火易升,是以經水不調,腹常作痛,右脅有塊,舌苔白,口中甜膩無味。法宜養陰和肝,扶脾運中為主。
人參 一錢五分 當歸身 三錢 炒白芍 二錢 白茯苓 三錢 炒白術 三錢 制半夏 一錢 陳皮 八分 粉丹皮 二錢 制香附 七分 廣木香 五分(調經門)
經來腹必作痛,行后痛仍不減,四肢倦疲乏力,不思飲食,脈虛沉細。此乃先天不足,氣血虛寒之證,主以溫補當效。
熟附子 一錢 炮姜 一錢五分 當歸身 三錢 牛膝 一錢五分 熟地黃 三錢 枸杞子 二錢 杜仲 二錢(炒斷絲) 肉桂 八分 破故紙 二錢 炙甘草 一錢(調經門)
經行腰肢閃痛,呼吸不利,畏冷不能屈伸,奇經八脈交傷,故以溫通脈絡為治。
當歸身 三錢 淡蓯蓉 二錢 小茴香 一錢五分(炒) 杞子 一錢五分(炒) 沙苑蒺藜 二錢 鹿角霜 八分(調經門)
脈弦,經至必腹痛筋掣,時作干嘔,此沖任為病,肝氣厥逆所致,溫燥之劑忌投。
胡黃連 八分 粉丹皮 三錢 生白芍 一錢五分 延胡索 一錢 澤蘭 二錢 炒楂肉 二錢 川楝子 一錢 當歸須 二錢(調經門)
垿山草堂醫案
癸水不調,時欲腹痛,納食脘次不舒;脈形弦細而數。此肝絡不和,氣郁、血郁為患也。急切不能奏效,以疏郁調營主治。
制香附 煨木香 白歸身 炒黃芩 川楝子 小郁金 新會皮 炒白芍 牡丹皮 鮮橘葉
肝郁氣滯,臨經腰楚。治以溫疏之法。
炒阿膠 當歸 枸杞子 紫丹參 懷牛膝 炒艾絨 炒白芍 炒杜仲 制香附 茺蔚子 桑寄生(調經)
偏產后,臨經腹痛,兼下血塊。此奇經八脈病也。治宜溫養沖任、通調癸水主治。
炒艾絨 炒當歸 枸杞子 川楝子 炒懷膝 上肉桂 炒白芍 制香附 紫丹參 紫石英
經不應月,臨時腹痛,此肝郁絡滯也。恐難于孕育。
炒艾絨 焦茅術 炒歸身 炒丹參 茺蔚子 制香附 川郁金 炒白芍 川楝子 陳皮(調經)
齊氏醫案
曾治一婦,患奇證,每當經期,腹中痛連少腹,引入陰中,其經血不行于前陰,反從后陰而行,三日則腹痛諸證自已。次月當期,亦復如是。延予診視曰:此太陰脾氣虛弱,不能統攝少陰,真陽素虛,陰寒內結而為腹痛,侵入厥陰,則痛連少腹,引入陰中。其證總為三陰寒結,阻截前陰,經血不能歸于沖任,而直趨大腸。宜用芪、術、參、苓大補中氣,附、桂、姜、砂以驅少陰之寒,吳萸、川椒以散厥陰寒結,更加山藥、芡實兜澀大腸,香附、萬年霜(老瓦房前半面瓦縫內黑陽塵條,取來炒用妙)引導前陰,一定之理也。其夫依法調理數月,則經自調,乃未幾而自受孕矣。(調經)
吳門治驗錄
唐婦 年二十六歲
脈沉舌白,經來預先,腹膨脘痛,現經期將至,少腹又痛,上連腰脅作酸。此血室虛寒,是以艱于孕育,擬溫腎調經一法。
大熟地 四錢,砂仁炒 全當歸 二錢,酒洗 川芎 五分,酒洗 白芍 一錢五分,桂酒炒 炮姜炭 五分 楂肉炭 一錢五分 小青皮 五分,醋炒 小茴香 五分 艾葉 二片 赤沙糖 三錢
又 脈仍沉數,少腹脹痛,月事過期未至,兩脅有氣推起,納食不健,舌苔微白,仿古人通則不痛治法。
全當歸 三錢 川芎 五分,酒炒 老蘇梗 一錢五分 延胡索 一錢五分,酒炒 炮姜炭 五分 炒丹參 三錢 烏賊魚骨 三錢 茜草根 三分 查肉炭 一錢五分 川通草 六分 經通即止服。
又 月事雖通,少腹痛脹減而不止,且色甚瘀暗,入夜腹中收痛。此由寒凝血室已久,急須趁此調治,庶可云病。
熟地炭 四錢 當歸 三錢,茴香炒 川芎 五分,酒炒 延胡索 一錢五分,酒炒 炮姜炭 七分 楂肉炭 一錢五分 烏賊魚骨 三錢 茜草根 四分 茺蔚子 一錢五分 艾葉 二片 赤沙糖 三錢
又 脈象漸平而少力,月事已通,少腹間有痛脹,腰酸納少。此帶脈少榮,胃氣不充之故。法宜養血兼理脾胃,照前方去延胡索、烏賊魚骨、茜草根加:
於術 一錢五分 杜仲 三錢 四制香附 一錢 生谷芽 五錢
又 經過脈沉,左關微見弦數,據述先自腰酸,即為腹痛,究由肝胃不和,血虛氣滯,宜養血疏肝為治。
炒松熟地 四錢 杜仲粉 三錢 歸身 一錢五分 炒白芍 一錢五分 生於術 一錢 四制香附 一錢 臺烏藥 一錢 廣木香 五分 續斷 一錢,酒炒 橘葉 十片
丸方:
大熟地 四兩,炒松 當歸 三兩,酒炒 川芎 一兩五錢,酒炒 白芍 二兩,酒炒 上黨參 四兩 於術 三兩 茯苓 二兩 四制香附 三兩 延胡索 二兩,酒炒 杜仲 三兩,鹽水炒 川續斷 二兩,鹽水炒 廣木香 五錢,剉 炮姜炭 三錢 楂肉炭 一兩 炙甘草 五錢
上藥治末,用益母膏 四兩,化清阿膠 二兩,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空心,開水送四錢。
問:此亦經脈之病,何但用溫調,不主肝郁論治,豈治法有不同與?曰:調經雖同,此婦經前腹膨脘痛,不獨肝病,脾亦病矣。《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二陽者,陽明也,以通為補,故不得不用溫通,不比馮婦但是經期不準,血虛多熱,熱由郁生,故始終但與解郁,此則血室虛寒,木乘土位,氣虛寒滯,故用溫通是一定之理,隨癥發藥,何必同其實,又何嘗不同也。(卷三)
王旭高臨證醫案
朱 痛而經來,肝氣橫也,經事參前,血分熱也。色黑有瘀,和而化之可也。
金鈴子 延胡索 香附 當歸 丹皮 山楂肉 澤蘭葉 白芍 木香 茯苓 砂仁(婦人)
王 經后少腹痛連腰股,肛門氣墜,大便不通,小便赤澀熱痛。擬宣肝經之郁熱,通絡脈之凝澀。
柴胡 川楝子 焦山梔 郁李仁 延胡索 新絳 旋覆花 歸尾 龍膽草 青蔥管
淵按:此經未盡而行房過度所致,乃經血乘虛入絡,沖任入脈受傷也。
張 形壯,面色紫黑,經事或數月或數十日而后來,來亦色淡不多。今經行后少腹攻痛,痛在左則左股酸而無力,痛在右亦如之,兼有淋帶如膏。此瘀凝化濁,沖任失調也。通絡泄濁治之。
五靈脂 香附 丹參 金鈴子 延胡索 當歸尾 冬葵子 吳茱萸 旋覆花 新絳 青蔥管(婦人)
類證治裁
肖氏 經前腹痛,經后淋瀝,脹滿食減,脈虛小。系沖任血滯,而主治宜在脾。用香附(姜制)、砂仁、茯苓、白術、炙草、當歸、白芍藥(桂木炒)、木香、延胡索(酒炒)、杜仲(姜汁炒)、續斷,神曲糊丸。姜湯下,一料宿疴愈而獲孕。
徐氏 積年痛經,屬血中氣滯。用調經飲:當歸、牛膝、制香附、茯苓、山楂肉,加烏藥、小茴香。痛止后,因夾虛遲早不調,用芎歸六君子湯加益母膏、白芍藥、香附、紅棗而經調。
(評選)愛廬醫案
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狀似髒瘕、伏梁之類。納減運遲,形瘦神羸。調經諸法,醫者豈曰無之。數載之中,服藥無間,何以漠然不應?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后有是疾,痛之來源,良有以也。是證考古郤無,曾見于《濟陰綱目》中,姑勿道其名目,宗其意而立方。不必于平時服,俟其痛而進之,經至即止,下期再服。
荊三棱 一錢 莪術 一錢 延胡 一錢五分 香附 一錢五分 制軍 一錢 歸身 一錢五分 丹皮 一錢五分 川芎 四分 桃仁 二錢 枳實 七分
再診:前方于第二期經前三劑。經來紫黑,下有似胎非胎一塊,彌月不復痛而經至矣。蓋是證亦系凝結于胞中者,今既下矣,復何慮乎?
白芍 一錢五分 石斛 三錢 川芎 五分 醋炒柴胡 三分 橘白 一錢 白術 一錢五分 歸身 一錢五分 丹皮 一錢五分 谷芽 一兩(婦人門案二條)
花韻樓醫案
尤(又診)
交節前后,便血未行,神脈皆段。
人參 一錢 制附子 三分 春砂仁 五分 云苓 三錢 綿芪 一錢五分 地榆炭 三錢 炒棗仁 三錢 苡仁 三錢 左牡蠣 八錢 小紅棗 三錢 元眼肉
尤(又診)
便血匝月未發,中氣有權攝血矣。血得貯于營,則虛陽不致上越,所以自覺精神行動,頗屬安適也。
臺人參 一錢五分 制附子 三分 炒棗仁 三錢 左牡蠣 八錢 黃芪 三錢,陳皮五分泡湯炙 煨木香 三分 炒木瓜 一錢 炒丹皮 一錢五分 炒冬術 一錢五分 春砂仁 五分 大黑棗 三錢
尤
臨經旬日前,腹痛不已,入夜交寅卯時更覺痛極難堪,肝郁血分也。擬疏其痰氣,養其營血,可許得痊。
旋覆花 一錢五分 廣郁金 三分 甘枸子 一錢五分 白芍 一錢五分 老蘇梗 一錢 瓦楞子 三錢 杜仲 三錢 青皮 五分 歸身 三錢 棗仁 三錢
尤(又診)
疊進養血化痰法,是月月事如期,病勢大減,眠食并適,仍守前意。
旋覆花 三錢 老蘇梗 一錢 小茴香 三分 川斷 二錢 白蒺藜 三錢 廣郁金 五分 炒丹皮 一錢五分 真橘絡 一錢五分 歸身 三錢 小青皮 一錢
尤(又診)
癸水甫凈,養心脾佐調奇脈。
炒枯熟地 三錢 廣郁金 三分 川貝母 三錢 歸身 一錢五分 紫石英 三錢 懷牛膝 一錢五分 老蘇梗 一錢五分 白芍 一錢五分 炒棗仁 三錢 橘白 五分
尤(又診)
日來脈情和緩,營衛氣血流通,擬培養奇經八脈,佐理肝脾。
熟地炭 二錢,砂仁末拌 川杜仲 三錢 川貝母 三錢 云苓 三錢 白蒺藜 一錢五分 凈歸身 一錢五分 炒棗仁 三錢 青皮 七分 苡仁 三錢 炙橘白 一錢
尤(又診)
氣為血帥,氣順則營血循序,疊進和肝運脾,諸恙皆安。仍守前法,冀其臨經痛止為妙。
尤(又診)
痛經止后,懷麟 ①三月矣。微見嘔痰納少,雖屬惡阻余波,即是肝胃不和也。
① 懷麟:懷孕。
制首烏 川斷 冬術 白芍 厚杜仲 山藥 黃芩 生甘草 川貝母 砂仁 棗仁 橘白
加川石斛煎湯泛丸。
王氏醫案續編
趙聽樵令妹,每汛至則腹脹嘔吐, 肝氣逆。腰脊痠疼,兩腿腫痛,筋掣脘疼,甚至痙厥, 肝血虛。多藥不效。孟英以金鈴子散合左金,加二陳、竹茹、枳實、桂、苓,數劑而愈。續用蓯蓉、菟絲、淫羊、杜仲、桑椹、木瓜、續斷、香附、歸、芍、茴、楝調之。 養血不用地黃,避其膩也,斯為收用,補之利而去其弊。汛至如期,略無痛苦,初冬適楊子樸,尋即受孕。 眉批:俱肝氣橫逆之證,其發于汛期者,肝失所養也。孟英先平肝驅痰,而后養血柔肝,亦先標后本之法。
問齋醫案
怒郁傷肝,木乘土位。肝為血海,脾為血源。血凝氣滯,痛在經前。痛則不通,先與通劑。
當歸身 大白芍 制香附 生木香 陳橘皮 臺烏藥 青皮 云茯苓 五靈脂 沒藥 延胡索 草豆蔻 真蒲黃 荔枝核(肝郁)
經前作痛為氣滯,經后作痛乃血虛。帶脈不固,帶下或少或多。肝不條達,胸腹時寬時脹,食少運遲,脈來弦數。由抑郁傷肝,煩勞傷心,思慮傷脾所致。調暢心脾為主。
東洋參 云茯苓 冬白術 炙甘草 陳橘皮 當歸身 熟棗仁 遠志肉 煨木香 大白芍 益母花 四制香附(經不調)
素本經前作痛,今次經來甚湧,痛乃不休,延經二十余日。痛在經前為實,痛在經后為虛。始焉氣郁不宣,近乃血虛失養,右肋左腿俱疼,肺降肝升失度。脈來軟數而空。益氣養榮為主。
東洋參 云茯苓 冬白術 炙甘草 當歸身 酸棗仁 大熟地 煨木香 小川芎 大遠志 四制香附(經不調)
經來作痛名痛經,乃任脈之病,即婦女之疝,不能受孕。
川楝子 小茴香 制香附 當歸身 川芎
上肉桂 延胡索 乳香 烏藥 廣木香(經不調)

經前作痛為氣滯,經后作痛為血虛。經來前后俱痛,乃血中之氣滯,氣中之血虛。宜調血中之氣,和氣中之血。
制香附 當歸身 川芎
延胡索 丹參 佩蘭葉 海螵蛸 鮑魚汁(經不調)

歸硯錄
里中張君雪沂令正,三十七歲。于乙巳年患經行腹痛,醫進膠艾湯多劑,痛乃日盛,而加以嘔吐,迄今十載,諸藥備嘗。邇年經至益頻,痛勢益劇,滿床亂滾,聲徹比鄰。乞余診之,脈弦滑而數。曰:巔痛、口渴乎?帶多、腰痛乎?汛色紫黑乎?病者驚以為神,慘容為之一展。余謂雪沂曰:此證不但溫燥膩補不可用,即四物湯亦在禁例。宜乎遍訪女科,而竟無一效也。與芩、連、梔、膽、茹、柏、蒿、薇、烏賊、茅根、藕為劑,服至下月經行,即不吐,痛亦大減。此等藥服逾半載,各恙悉蠲。
費伯雄醫案
男以腎為先天,女以肝為先天。蓋緣肝為血海,又當沖脈,故尤為女科所重。營血久虧,肝氣偏勝,沖脈受傷,每遇行經,尻胯作痛。抱恙日久,不易速瘳。急宜養血柔肝,和中解郁。
全當歸 杭白芍 茺蔚子 大丹參 玫瑰花 制香附 黃郁金 臺烏藥 云茯苓 冬白術 懷牛膝 蘄艾絨 合歡皮 降香片 蕎餅(婦科)
診余舉隅錄
乙未,上海有李姓婦,每月經水先期而至,淋漓不盡,腹中攻痛不堪。余診之,脈數舌絳,知是性躁多氣傷肝,而動沖任之脈,合九味四物湯、滋陰丸意為方。數劑,經來少緩,痛熱亦平。后仍前方加減,調治而痊。(婦人痛經陰陽證)
張聿青醫案
張 右 每至經行,輒先少腹作脹,初來色淡,漸次轉紅。氣滯不宣,則營血從而失和。宜調氣和營。
制香附 二錢 蘇梗 二錢 丹參 三錢 烏藥 一錢五分 川芎 一錢 楂炭 二錢 全當歸 二錢 川斷 一錢五分 藿香正氣丸 先服,三錢(調經)
談 右 每至經行,輒塊攻痛脹,甚則嘔吐。氣瘀交阻。姑為宣通。
當歸 川芎 延胡 蓬術 烏藥 橘絡 紅花湯炒 楂炭 桂枝 香附 青皮 猩絳 炒赤芍
陳 右 經事臨期,腹痛難忍。血之下也,未來則脹,將來則痛,既來則痛漸定。血虛氣滯。宜補血之不足,疏氣之有余。
炙熟地 炒杞子 香附 全歸 烏藥 砂仁 川斷肉 白芍 楂炭(調經)
右 每至經行,輒腰腹作痛。邇來中脘不舒,食入泛漾,頭痛眩暈,凜熱無時。此氣滯血虛,肝胃失協。先從肝胃兩和。
制半夏 朱茯神 制香附 白蒺藜 香櫞皮 滁菊花 廣皮 杜仲 桑葉 丹皮 干荷葉邊 鹽水炒竹茹(調經)
孫 右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氣熱則血熱,氣寒則血寒,故曰氣為血帥,調經以理氣為先也。平素經每預期,來輒過多,腹滿氣滯痛脹。良以氣滯則壅,壅極則厥也。前人往往以正氣散先正其氣,茲仿此意。
上川樸 七錢 苦桔梗 七錢 香白芷 七錢 廣陳皮 八錢 川斷肉 二兩 白茯苓 二兩三錢 大腹皮 一兩五錢,酒洗炙 白蒺藜 二兩,雞子黃拌炒,去刺 野於術 二兩三錢,枳實五錢煎湯收入 廣藿香 二兩二錢 半夏曲 炒,一兩五錢 炒棗仁 一兩五錢 厚杜仲 二兩 老蘇梗 二兩 生熟甘草 各一錢五分 制香附 三兩 全當歸 三兩,炒
上藥研末,姜棗湯泛丸。(丸方)
柳寶詒醫案
祝 經來腹痛頭暈。肝氣不和,郁化于上,則為風陽;阻窒于下,則為奇脈不和。脈象虛細。營血本欠充暢,而氣復阻之;血虛易于生風,而氣復激之。擬方養營以熄風,和氣以調經,氣血兩調,冀得漸效。
當歸 酒炒 白芍 酒炒 丹參 川斷 酒炒 制香附 烏藥 長牛膝 吳萸煎汁,拌炒,去吳萸 石決明 大生地 炒炭 滁菊花 宣木瓜 酒炒炭 夜交藤 穞豆衣 竹二青(婦人)
錢 邪瘀留結于奇脈,致下焦經絡,阻窒不舒。經來掣引撐痛,連及腰脊。此病在經絡,與尋常塊痛有間。病歷多年,營血日耗,肝火轉熾。僅與溫通,猶恐不合病機,擬于溫通奇脈之中,投以養血清肝之品,用緩法治之。
金鈴子 酒炒 歸尾 茴香炒拌 白芍 橘核絡 各 川斷 炒 長牛膝 吳萸煎汁拌炒 小生地 炒 丹皮炭 穞豆衣 刺蒺藜 乳香 炙 降香片(婦人)
雪雅堂醫案
王婦 血熱瘀滯,經期前后腹痛,宣通以和血分。
歸須 錢半 郁金 錢半 桃仁 三錢 白芍 三錢 益母 五錢 甘草 五分 藕節 四個
經期腹痛作嘔,脈澀而滯,虛寒血滯,兩和肝胃。
酒全歸 四錢 酒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干姜炭 六分 桂枝尖 一錢 嫩桃仁 錢半 益母草 三錢 法半夏 二錢 舊陳皮 一錢 春砂仁 錢半 黃酒 一杯
經來小腹滯痛,血郁氣不流暢,溫通下導調之。
全當歸 四錢 延胡索 三錢 藏紅花 六分 炒白芍 三錢 炒吳萸 二錢 醋大黃 一錢 香附米 三錢 桃仁泥 三錢 旋覆花 四錢 紫菀 三錢
陳女 左關緊細,經來小腹痛墜腰酸,沖任血海虛冷,宜進溫養辛通。
酒歸身 四錢 炙甘草 二錢 鹿角霜 三錢 酒川芎 二錢 炒艾葉 二錢 川杜仲 三錢 焦白芍 三錢 阿膠珠 三錢 鹽小茴 三錢 泡吳萸 一錢
夢石夫人 汎期腹痛,天癸色淡,溫養肝腎,以祛內寒。
酒歸身 五錢 炒艾葉 四錢 淡吳萸 二錢 酒川芎 錢半 阿膠珠 三錢 炮姜炭 錢半 焦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鹽小茴 二錢 鹿角霜 三錢 醋香附 三錢
邵蘭蓀醫案
瓜瀝王 頭暈心泛已差,六脈細澀,癸來腰腹聯痛如刺,宜和營衛為主。 (五月四號甲辰十八日)
當歸 二錢,小茴香五分拌炒 制香附 三錢 雞血藤 三錢 炒白芍 錢半 杜仲 三錢 茯神 四錢 延胡 二錢 川芎 一錢 小胡麻 三錢 丹參 三錢 玫瑰花 五朵
清煎,五帖。
介按:血積不散,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引動沖任,以致經來腰腹刺痛。此方養血理氣,調和營衛之意。(調經)
邵氏醫案
先腹痛而后經至,氣滯為多,脈澀右沉弦,頭暈腰酸,姑活血理氣調經。
當歸 二錢 香附 三錢 延胡 三錢 烏藥 二錢 川芎 一錢 丹參 三錢 生牡蠣 四錢 佩蘭葉 一錢五分 杜仲 三錢 茺蔚子 三錢 雞血藤 三錢
七帖。
閨女痛經中滿,脈細澀苔白,頭疼,宜活血疏風。
丹參 三錢 山楂 四錢 明天麻 八分 藿香 三錢 厚樸 一錢五分 延胡 二錢 白芷 一錢 佛手花 八分 川芎 一錢五分 青木香 五分 枳殼 一錢五分
三帖。
閨女暈眩心涎,脈澀寸口大,每經來腹中脹悶而痛,宜安胃熄風為主。
仙半夏 一錢五分 枳殼 一錢五分 明天麻 八分 沉香曲 一錢五分 陳皮 一錢 廣藿香 二錢 生牡蠣 四錢 炒谷芽 四錢 釵斛 三錢 省頭草 三錢 香附 一錢五分
三帖。
癸水腹痛肢酸,按脈兩手皆澀,此氣阻經隧,當養血理氣為主。
當歸 二錢,小茴五分拌炒 杜仲 三錢 西琥珀 八分 延胡 一錢五分 炒白芍 一錢五分 丹皮 三錢 雞血藤 三錢 茯神 四錢 佩蘭 一錢五分 綠萼梅 一錢五分
三帖。
癸澀遲滯而痛,脈弦右澀,帶下如注,宜養血平肝調經。
當歸 二錢 杜仲 三錢 生牡蠣 四錢 雞血藤 三錢 炒白芍 一錢五分 香附 三錢 遠志肉 八分 綠萼梅 一錢五分 川芎 七分 丹參 三錢 茺蔚子 三錢,炒
癸來腹痛聯腰,脈弦虛體氣滯,宜活血疏肝為主。
當歸 三錢,小茴五分拌炒 烏藥 二錢 川楝子 三錢 炒五靈脂 三錢 川芎 一錢 香附 三錢 延胡 三錢 玫瑰花 五朵 杜仲 三錢 炒青皮 八分 佩蘭葉 一錢五分
血虛氣滯,每癸來腹痛作瀉,脈細澀心惕,宜五苓散主治。
炒居術 一錢 豬苓 一錢五分 延胡 三錢 丹參 三錢 桂枝 五分 澤瀉 三錢 厚樸 一錢 龍齒 一錢五分 茯苓 四錢 廣木香 八分 香附 三錢 玫瑰花 五朵
三帖。
腹痛有形聯腰,脈細澀,肢冷嘔渴,癸水適來,苔厚微黃,宜治防厥,候正。
干姜 二分 炒川椒 廿粒 當歸 二錢 澤蘭 一錢五分 川連 八分,吳萸四分拌炒 山楂 四錢 香附 一錢五分 佛手花 八分 仙半夏 二錢 延胡 三錢 枳殼 一錢五分
二帖。
曹滄洲醫案
右 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宜疏和并進。
川石斛 四錢 朱茯苓 四錢 丹參 三錢五分 臺烏藥 三錢五分 新會皮 一錢 旋覆花 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 七分,研沖 陳佛手 一錢 鹽半夏 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 一兩,包 廣郁金 一錢 炒香谷芽 五錢(肝脾門)
林 經:痛經,經凈痛止,乳塊消而不凈,脈濡。宜即守前意。
制香附 三錢五分 青蒿子 三錢五分 歸須 二錢 兩頭尖 三錢,包 川楝子 三錢五分 生鱉甲 五錢,先煎 赤芍 三錢 廣郁金 一錢 延胡索 三錢五分 枸橘 一錢 土貝 四錢 通草 蒲公英 三錢 海浮石 四錢,先煎(經產門)
尤 經:痛經色紫,少腹脹滯當氣沖,急治。
四制香附 三錢五分 丹參 三錢五分 六曲 四錢 月月紅 五朵 延胡索 三錢五分 澤蘭 三錢 烏藥 一錢 丹皮 三錢五分 蘇梗 一錢 茺蔚子 三錢 金鈴子 三錢(經產門)
殷 經:經至不暢,少腹痛甚,脈弦細。寒郁氣阻,防因痛生波。
帶葉蘇梗 三錢五分 旋覆花 三錢五分,絹包 枳殼 三錢五分 杜仲 三錢五分,鹽水炒 制香附 三錢五分 代赭石 四錢,煅,先煎 五靈脂 三錢五分 川斷 三錢,鹽水炒 淡吳萸 二分,鹽水炒 臺烏藥 三錢五分 延胡索 三錢五分,醋炒 陳佛手 三錢五分
生香附 一兩 蔥頭 一兩 小茴香 五錢 生姜 一兩 橘葉 四錢 食鹽 一兩 打和炒熱布包熨之。切不可食。
又 經至不多,胸悶口干,少腹痛,脈弦細。擬氣營兩治。
川桂木 四分 枳殼 三錢五分 丹參 三錢 赤芍 三錢 淡吳萸 二分,鹽水炒 五靈脂 三錢五分,醋炒 杜仲 三錢,鹽水炒 白蒺藜 三錢,炒去刺 臺烏藥 三錢五分 延胡索 三錢五分 川斷 三錢,鹽水炒 川石斛 三錢 陳佛手 三錢五分(經產門)
朱 經:肝脾不和,胃納久不醒,痛經,脈軟弦,少寐。宜疏和兼進。
川石斛 四錢 朱茯苓 四錢 丹參 三錢五分 臺烏藥 三錢五分 新會皮 一錢 旋覆花 三錢五分,包 白蔻仁 七分,研沖 陳佛手 一錢 鹽半夏 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 一兩,包 廣郁金 一錢 炒香谷芽 五錢,絹包(經產門)
顧 經:血分不充,氣失流暢,癸水先期,每至小腹作痛,痛甚有作寒之狀,脈濡,胃納減,微帶下,腰痛。三陰內乏,累及奇經。擬先增調氣養血。
全當歸 三錢五分 臺烏藥 三錢五分 川斷 三錢 陳皮 一錢 四制香附 三錢五分 延胡索 三錢五分 杜仲 三錢五分 雞血藤膏 三錢五分 丹參 三錢 抱木茯神 四錢 宋半夏 三錢五分 廣郁金 三錢五分 生谷芽 五錢,絹包
宋 經:肝脾不調,少寐,少納,雖有寒熱,氣血未能流利,經至作痛,脈軟弦。宜疏化和中。
四制香附 三錢五分 川石斛 四錢 朱茯神 四錢 大腹皮 三錢五分 丹參 二錢 陳皮 一錢 赤苓 三錢 鮮佛手 三錢五分 臺烏藥 三錢五分 宋半夏 三錢五分 澤瀉 三錢 鮮稻葉 三錢(經產門)
上池醫案
產育多而氣血虧,平素操勞,肝脾腎三陰虧損,年四十有三而經來必脘痛、脅痛、胸背皆痛,即此是血不榮養,經絡俱枯。所謂初痛在經,久痛在絡,絡痹而痛,與大概之脘痛脅痛為更甚也。書言陽維為病,苦寒熱。血氣衰而陽維之脈不能維持調護,所以寒熱交作也,法當大劑補血。
全當歸 白芍 金鈴皮 小茴香 萸肉 阿膠 淡蓯蓉 延胡索 杜仲 橘葉
沈氏醫案
一婦人經將來,氣痛極甚。
香附 青皮 延胡索 黃芩 丹參 厚樸 桃仁 赤芍 甘草
肝開竅于目,瞽 ①目之人,肝氣郁滯,肝為藏血之臟,氣滯則血不流,經事不調,腹中作痛。經行之時,其血皆黑而成塊者,此乃氣滯其血也。宜理氣消瘀之藥治之。
① 瞽(gǔ谷):瞎眼。
香附 青皮 桃仁 赤芍 枳殼 牛膝 續斷 厚樸 滑石 沖熟砂仁末
丸方:四制香附 四兩 桃仁 元胡索 郁金 青皮 丹參 牛膝 條芩 益母湯法丸
也是山人醫案
曹(廿三) 肝臟衰微,腹痛而后經至,納谷頗減,潮熱便溏,是氣血交滯,擬宣通瘀痹。
延胡 制香附 郁金 南山楂 丹參 澤蘭 當歸(調經)
阮氏醫案
鐘 經來背脹腰痛,腹亦微痛,復加頭目眩暈。經去之后,繼以白帶。是沖任督帶諸脈不和致病,宜調理奇經立方。
西當歸 二錢 酒白芍 二錢 川桂枝 一錢 川萬斷 二錢 補骨脂 二錢 鹿角片 三錢 廣郁金 錢半 制香附 二錢 元胡索 二錢 天明麻 錢半 炙甘草 八分 紫石英 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