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乳癰案(乳癤案、乳發案同見)

外科發揮
一婦人因怒,兩乳腫,兼頭痛寒熱,以人參敗毒散,二劑表證已退;以小柴胡湯加芎、歸、枳殼、桔梗,四劑而消。
一婦人郁久,右乳內腫硬,以八珍湯加遠志、貝母、柴胡、青皮,及隔蒜灸,兼服神效瓜蔞散,兩月余而消。
一婦人左乳內腫如桃,許久不痛,色不變,發熱漸消瘦,以八珍湯加香附、遠志、青皮、柴胡百余劑,又間服神效瓜蔞散三十余劑,膿潰而愈。(乳癰)
一婦人因怒,左乳內腫痛發熱,表散太過,致熱益甚。以益氣養榮湯數劑,熱止膿成,欲針之。彼不從,遂腫脹大熱,發渴,始針之,膿大泄,仍以前湯,月余始愈。(乳癰)
一婦人膿成,不潰脹痛,余欲針之,使毒不侵遍。彼不從,又數日痛極,始針,涌出敗膿三四碗,虛癥蜂起幾殆。用大補藥,兩月余而始安。夫乳之為物,各有囊橐 ,若一有膿,即針之,否則遍潰諸囊矣,少壯者得以收斂,老弱者多致不救。
① 囊橐:貯物袋。
一婦人腫而不作膿,以益氣養榮湯加香附、青皮,數劑而膿成,針之旬日而愈。
一婦人右乳腫,發熱,怠惰嗜臥,無氣以動,至夜熱亦甚,以補中益氣湯兼逍遙散治之而痊。(乳癰)
一男子左乳腫硬痛甚,以仙方活命飲二劑而止,更以十宣散加青皮四劑膿成,針之而愈。(乳癰)
一男子年逾五十,患子不立事,左乳腫痛,左脅脹痛,肝脈弦數而澀。先以龍薈丸二服,諸癥頓退;又以小柴胡湯對四物,加青皮、貝母、遠志,數劑而膿成。予欲針之,仍以養氣血、解郁結。彼不從,乃雜用流氣敗毒之劑,致便秘發熱作渴,復請。予謂:膿成不潰,陽氣虛不能鼓舞也;便秘發熱,陰血竭不能濡潤也。辭不治,果死。
一男子因怒,左乳腫痛,肝脈弦數,以復元通氣散二服少愈,以小柴胡湯加青皮、芎、歸數劑而消。(乳癰)
外科心法
一婦人,患乳癰,愈后發熱,服養氣血藥不應,與八珍湯加炮干姜,四劑而止。仍以前湯加黃芪、香附,三十余劑,氣血平復。(潰后發寒熱)
王汝道室,年逾三十,每怒后乳內作痛或腫。此肝火所致,與小柴胡合四物湯,加青皮、桔梗、香附、枳殼而愈。彼欲絕去病根,自服流氣飲,遂致朝寒暮熱,益加腫痛。此氣血被損而然。予與八珍湯,三十余劑。喜其年壯,元氣易復,而得愈也。(乳癰)
一婦,年逾二十,稟弱,乳內作痛,頭疼脈浮。與人參敗毒散,倍加人參,一劑表證悉退。但飲食少思,日晡微熱,更以小柴胡湯合六君子湯,二劑熱退食進。方以托里藥加柴胡,十余劑,針出膿而愈。又有一婦,患此癥,膿成畏針,病勢漸盛。乃強針之,膿出三碗許,脈數發渴。以大補藥,三十余劑而愈。丹溪云:乳房為陽明所經,乳頭為厥陰所屬。厥陰者肝也,乃女子致命之地,宗筋之所,且各有囊橐。其始焮腫雖盛,受患且于一二囊。若膿成不刺,攻潰諸囊矣,壯者猶可,弱者多致不救。所以必針而后愈也。(乳癰)
一婦人,患乳癰,氣血頗實,但瘡口不合,百法不應。予與神效瓜蔞散,四劑少可。更與數劑,及豆豉餅灸之而愈。又一婦患此未潰,亦與此藥,三劑而消。良甫云:如有乳勞,便服此藥,可杜絕病根。如毒已成,能化膿為水。毒未成者,則從大小便中散之。(乳癰)
一婦人,患乳癰,寒熱頭痛。與荊防敗毒散一劑,更與蒲公英 春秋間開黃花似菊一握,搗爛,入酒二三盞,再搗,取酒熱服,相熱罨患處而消。丹溪云:此草散熱毒,消腫核,又散滯氣,解金石毒之圣藥。 鄉人采充菜,俗呼荸荸丁。(乳癰)
校注婦人良方
一婦人因怒,兩乳腫,兼頭痛寒熱。此肝經氣癥也,用人參敗毒散二劑,表癥已退,用小柴胡加芎、歸、枳殼、桔梗,四劑而愈。(婦人乳癰乳巖方論第十四)
一婦人先熱渴,至夜尤甚,后兩乳忽腫,肝脈洪數,乃熱入血分,用加味小柴胡湯而愈。
一婦人因怒,左乳作痛發熱,因表散太過,腫熱殊甚。用益氣養榮湯數劑,熱止膿成。因不即針,益腫脹熱渴。針之膿大泄,仍服前湯,月余而愈。(婦人乳癰乳巖方論第十四)
一婦人膿清腫硬,面黃少食,內熱晡熱,自汗盜汗,月經不行。此肝脾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加遠志、貝母及補中益氣,各三十余劑,外用蔥熨法而消。
一婦人膿成脹痛,余欲針之,不從,至數日,針出敗膿三四碗許,虛癥蜂起,幾至危殆。用大補之劑,兩月余始愈。
一婦人素弱多郁,患時疫后,脾胃愈虛,飲食愈少,因怒右乳脅紅腫,應內作痛。或用炒麩皮熨之,內痛益甚,服加減四物湯,腫勢愈大,胸脅背心相引而痛。余謂病后脾弱,怒復傷肝,用八珍加陳皮、黃芪、柴胡、山梔、白芷,八劑稍愈。去白芷加青皮、木香、桔梗,又六劑而安。
一婦人左乳內腫如桃,不痛不赤,發熱漸瘦。此肝脾郁怒也,用八珍加香附、遠志、青皮、柴胡百余劑,又兼神效瓜蔞散三十余劑,膿潰而愈。(婦人乳癰乳巖方論第十四)
女科撮要
一婦人年六十有四,久郁怒,頭痛寒熱,春間乳內時痛,服流氣飲之類益甚,不時有血如經行。又大驚恐,飲食不進,夜寐不寧,乳腫及兩脅焮痛如炙,午后色赤。余以為肝脾郁火血燥,先以逍遙散加酒炒黑龍膽一錢,山梔一錢五分,二劑腫痛頓退,又二劑而全消。再用歸脾加炒梔、貝母,諸癥悉愈。(經漏不止)
一婦人內熱脅脹,兩乳不時作痛,口內不時辛辣,若臥而起急,則臍下牽痛。此帶脈為患,用小柴胡加青皮、黃連、山梔,二劑而瘥。
一婦人因怒兩乳腫,兼頭痛寒熱,用人參敗毒散二劑,表癥已退;用小柴胡加芎、歸、枳殼、桔梗,四劑而消。
一婦人久郁,右乳內腫硬,用八珍湯加遠志、貝母、柴胡、青皮及隔蒜灸,兼服神效瓜蔞散,兩月余而消。
一婦人左乳內腫如桃,不痛不赤,發熱漸瘦,用八珍加香附、遠志、青皮、柴胡百余劑,又兼服神效瓜蔞散三十余劑,膿潰而愈。(乳癰乳巖)
一婦人發熱作渴,至夜尤甚,兩乳忽腫,肝脈洪數,乃熱入血室也,用加味小柴胡湯,熱止腫消。
一婦人因怒,左乳作痛發熱,表散太過,腫熱益甚,用益氣養榮湯數劑熱止膿成,不從用針,腫脹熱渴,針膿大泄,仍以前湯,月余始愈。此癥若膿成未破,有薄皮剝起者,用代針之劑,其膿自出。不若及時用針,不致大潰。若膿血未盡,輒用生肌,反助其邪。慎之!
一婦人因怒,左乳作痛,胸膈不利,以方脈流氣飲加木香、青皮,四劑而安。
一婦人膿清腫硬,面黃食少,內熱晡熱,自汗盜汗,月經不行,此肝脾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加遠志、貝母及補中益氣,各三十余劑,外用蔥熨患處,諸癥尋愈。
一婦人膿成脹痛,余欲針之,不從,數日始針,出敗膿三四碗許,虛癥蜂起,幾至危殆,用大補兩月余而安。若元氣虛弱,不作膿者,用益氣養榮湯補之,膿成即針。若腫痛寒熱,怠惰食少,或至夜熱甚,用補中益氣湯兼逍遙散,補之為善。
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致乳房腫脹,發熱作渴,以玉露散補之而愈。夫乳汁乃氣血所化,在上為乳,在下為經。若沖任之脈盛,脾胃之氣壯,則乳汁多而濃,衰則淡而少,所乳之子亦弱而多病。又有屢產無乳,或大便澀滯,乃亡津液也,當滋化源。(乳癰乳巖)
至英內年二十有五,素虛弱,多郁怒,時疫后,脾胃愈虛,飲食愈少,又值氣忿,右乳脅下紅腫,膺內作痛。用炒麩皮熨之,腫雖少散,內痛益甚,轉側胸中如物懸墜。遂與加減四物湯,內腫如鵝卵,外大如盤,胸脅背心相引而痛,夜熱勢甚。時治者皆以攻毒為言。叩諸先生,乃云:此病后脾弱,而復怒傷肝,治法惟主于健脾氣,平肝火,則腫自消,而病自愈矣。《圣惠方》以八物加陳皮、黃芪、柴胡、山梔、白芷,服八劑,病減六七;去白芷,加青皮、木香、桔梗,又六劑而痊愈。奏功之奇,獲效之速,蓋出于尋常萬萬也。感激厚恩,昕夕 不忘,錄此乞附醫案,以詔后之患者,毋為攻毒者之所惑也。晚生尤至英頓首 再拜書。(乳癰乳巖)
① 昕夕:朝暮。謂終日。宋·沈括《賀年啟》:“祈頌之誠,昕夕于是。”
② 頓首:叩頭,常用于書信的起頭或末尾,表示崇敬。
名醫類案
天寶中,有隴西李生,自白衣調選桂州參軍。既至任,以熱病旬余,覺左乳痛不可忍,及視之,隆若癰腫之狀。即召醫驗其脈,醫者云:臟腑無他。若臆中有物,以喙攻其乳,乳痛而癰,不可為也。又旬余病甚,一日癰潰,有一雉自左乳中突而飛出,不知所止。是夕李生卒。 《宣室志》(乳癰)
時康祖為廣德宰,事張王甚謹,后授溫倅。左乳生癰,繼又胸臆間結核,大如拳,堅如石,荏苒半載,百療莫效,已而牽掣臂腋,徹于肩,痛楚特甚。亟禱王祠下,夢聞語曰:若要安,但用姜自然汁制香附服之 妙方。覺,呼其子檢本草視之,二物治證相符,訪醫者,亦云有理。遂用香附去毛,姜汁浸一宿,為末二錢,米飲調,才數服,瘡膿流出,腫硬漸消,自是獲愈。 《庚志》(乳癰)
孫文垣醫案
族侄婦范氏,大參晞老女也。素有痰涎,胸腹痞脹,近因乳腫,大發寒熱,欲成癰毒。以加味神效瓜蔞散二帖,寒熱雖退,而腫不消。用貝母、白芷為臣,瓜蔞為君,赤芍藥、當歸、連翹為佐,青皮、甘草、柴胡為使,痛雖減而腫仍不消,脈之近數,知已成膿。仍與內托十宣散加金銀花、蒲公英,兩帖而膿潰。因腳上生瘡,而有浮氣,前方去蒲公英、金銀花,加薏苡仁、蒼耳子,調理全安。(卷四)
程玉吾內人,妊已七月,乳忽紅腫而痛。灑淅惡寒發熱,而成內吹。以大瓜蔞四錢為君,當歸尾二錢為臣,甘草節、蒲公英、貝母、連翹各一錢二分為佐,青皮、柴胡各八分,橘葉五片為使。水煎飲之,兩劑而瘳。此方治驗不可勝數。緣婦女怒郁肝經為多,故瓜蔞、甘草為緩肝之劑,貝母開郁,連翹、蒲公英解毒,柴胡、青皮調氣,橘葉引經,當歸活血,血活氣調,毒解熱散,而腫痛消釋也。若將成膿,可加白芷。(卷四)
慎柔五書
壬寅九月間,大妹年二十一歲。緣家貧憂悶,忽患乳癰,不信服藥,漸至脹突長尺許,極為可駭。余思石山先生微義,大都人患瘡癰,畏針不早開膿,致大傷陽氣,后難收復。即以神效瓜蔞散二劑與服之,膿即射出,厥后果然瘡口不收,汗出如珠,至日西則昏憒不省人事。予曰:雖膿已出,陽氣終損,第未全脫耳。診之,脾胃命門脈細弦,余浮無沉,按無力,此陽氣虛也。以十全大補及補中益氣出入服之,數十帖方愈。仍令再服八味丸數斤,方無后患,否則陽氣終難恢復。以怠惰不如所言,來年十月間,前陽虛之癥復作,流汗如珠,拭去復有。予曰:此少服八味丸之故。以補中益氣加吳茱萸、破故紙、干姜,二三帖即減,數十帖而安。復教以服前丸,妹猶未果。又來年七月患傷風狀,來告予欲藥。予曰:此陽虛不衛外之故,以補中益氣二帖服之。緣中氣寒極,不甚應病,已十二三日矣。復召予視之,汗出流水,面赤,舌出不收,嘔惡吐痰吐酸,晝夜不知人事,下瀉清水,滿口皆碎,膈中塞隔不通。診其脈,十至余,有影無形,浮中沉俱無力,脈狀難定。明知前癥之虛寒,尋思東垣《此事難知》之旨,上吐下瀉,此中氣不和,脾胃虛寒之癥也。即投理中湯加吳萸、姜汁炒山梔。一帖,上下皆通,舌收、喘定、痰止,遂索湯水,惟昏憒如故。再一帖,口瘡盡愈。與十全大補湯,并服加減八味丸二十劑余,兩太陽各生小癤一二枚,前數脈始退,方識人。自云:向晝夜如夢,今日方醒。九月盡,再診之,豁大難名之脈已退,惟細弦耳,尚呃逆吐痰。重以六君加吳萸、干姜、砂仁、煨姜,一二劑呃止。復以異功散加干姜、吳萸及前二丸而愈。(卷五·雜癥例)
臨證指南醫案
 肝氣郁遏,宿痞乳癰。
川楝子 夏枯草 薄荷梗 丹皮 黑山梔 瓜蔞實 青橘葉 香附汁(瘡瘍)
洄溪醫案
東洞庭劉某夫人,患乳癤,醫者既不能消散,成膿之后,又用刀向乳頭上寸余出毒,瘡口向上,膿反下注,乳囊皆腐,寒熱不食,將成乳勞,內外二科聚議無定,群以為不治矣。延余診之,曰:此非惡證,治不如法耳,尚可愈也,但須百日耳。其家戚族皆少年喜事,聞余言欲塞群醫之口,向病家曰:我輩公懇先生留山中百日,必求收功而后已。如欲歸家,備快舟以迎送。余初不允,繼勉承之,多方治之,至九十日而未見功。蓋病者柔弱畏痛,既不敢于乳下別出一頭,而膿水從上注下,頗難出盡,故有傳囊之患。忽生一法,用藥袋一個,放乳頭之下,用帛束縛之,使膿不能下注;外以熱茶壺熨之,使藥氣乘熱入內;又服生肌托膿之丸散,于是膿從上泛,厚而且多,七日而膿盡生肌,果百日而全愈。后以此法治他證,無不神效。可知醫之為術,全賴心思轉變,刻舟求劍 ,終無一驗也。(乳癤)
① 刻舟求劍:典出《呂氏春秋·察今》。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后引申成墨守成規不懂變通之意。
續名醫類案
張隱庵治一婦,產后乳上發癰,腫脹將半月,周身如針刺,飲食不進。診之,六脈沉緊有力,左乳則腫連胸脅,用麻黃、葛根、荊芥、防風、杏仁、甘草、石膏,溫服取汗遂愈。《金匱》云:產后婦人喜中風。《經》云:開闔 不得,寒氣從之,榮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此系風寒內壅,火熱內閉,榮衛不調所致。眾以涼藥治熱,不知開闔之故。今毛竅一開,氣機旋轉,榮衛流行,而腫痛解矣。《經》云:食氣入胃,散精于肝。病屬陽明厥陰二經,是以飲食不進。今經氣疏通,自能食矣。孰謂瘍醫可不知《經》乎?(卷二十五產后·病乳)
② 闔(hé和):同“合”。
王肯堂治一娠婦,患乳腫不散。八月,用火針取膿,用十全大補湯,外敷鐵箍散不效,反加喘悶。九月,產一女,潰勢愈大,兩乳旁爛盡,延及胸腋,膿水稠粘,出膿六七升,略無斂勢。十一月,乃用解毒和中平劑,外滲生肌散、龍骨、寒水石等,膿出不止,流濺所及,即腫泡潰膿,兩旁紫黑,瘡口十數,胸前脅下皆腫痛,不可動側,其勢可畏。此產后毒氣乘虛而熾,令服黃芪解毒,歸、參和血生血為臣,升麻、葛根、漏蘆為足陽明本經藥,連翹、防風散結疏經,蔞仁、蒡子解毒去腫,角刺引膿,白芷排膿長肌,川芎、桂、炒黃柏為引,每劑入酒一杯,送白玉霜丸,疏膿解毒。時膿水稠粘,不可遽用收澀之劑,理宜追之,乃制青霞散外糝。明日膿水頓稀,痛定穢減,始有向安之勢。至正月,皆生新肉,有紫腫處,俱用蔥熨法,隨手消散。但近脅足少陽分尚未斂,乃加柴胡一錢,青皮三分,及倍川芎。膿水將凈,即用搜膿散糝之。元宵后,遂全安。凡治癰疽,須審經絡部分,今所患正在足陽明之分,少侵足少陽經分,俗醫不復省別,一概用藥,藥無向導,終歸罔功,甚可嘆也。 (是癥得生,全在膿水稠粘,其人必能食,故可治也。)琇按:乳病全是肝火上逆入胃,大絡不降而成,即肝木侮胃之病。近治鮑淥飲夫人,素有血虛肝病,忽一日,憎寒壯熱,頭痛口苦,乳腫痛不堪,熨吮俱無效,予用生地、杞子、當歸各五錢,麥冬、蔞仁各二錢,丹皮、赤芍各一錢五分,地丁、銀花各三錢,二劑即愈。凡用此方最效者,不可枚舉矣。
朱丹溪治一婦人,產后患乳癰,用香白芷、連翹、甘草節、當歸、赤芍、青皮、荊芥穗各半兩,貝母、花粉、桔梗各一錢,栝蔞半個,作一帖水煎,半饑半飽服,細細呷之。有熱加柴胡、黃芩,忌酒肉椒料。敷藥用南星、寒水石、皂角、白芷、川貝、草烏、大黃,七味為膏,醋調,鵝翎掃敷腫痛效。 (《治法》)(卷二十五產后·病乳)
一孺人但經將行而乳腫,先兩日,發口干而不渴,食少減,脈左弦帶數,右卻平。治用四物湯加陳皮、白術、茯苓,帶熱下與點丸三十粒。(卷三十一外科·乳癰乳巖)
黃孺人乳腫痛,青皮、石膏、連翹、角刺、黃藥子、當歸頭、木通各一錢,生甘草三分,入好酒些少,同煎飲,又別藥洗腫處。
李東垣治一婦人,乳間出黑頭瘡,瘡頂陷下,作黑眼子。其脈弦洪,按之細小。升麻、連翹、葛根各一錢半,肉桂三分,黃芩、歸身、甘草炙各一錢,牛蒡五分,黃柏二錢,水煎至一盞,二服愈。(卷三十一外科·乳癰乳巖)
錢國賓治一婦人,年五十六歲,左乳患癰已七年,爛過半矣,中間一孔如桃,時流血水。凡貼膏藥,痛反增劇,以布圈系護,防其摩擦。夫乳頭屬足厥陰肝,乳房屬足陽明胃,乃肝胃二經之癥,非單方不足以治其外,非峻補不足以養其內。以形色氣味治之,用陳香櫞一個,其穣之瓣,如乳內之房,其色先青而后黃,青屬肝,黃屬胃,其味先酸而后甘,酸屬肝,甘屬胃,其氣香,能通肝胃之氣,煅黑止血,酒服和經,此治其乳也。制一枚為末,作二次服。又用酒炒黃芪二兩,益氣實表;土炒白術二兩,山藥五兩,健脾收濕;芎、歸、地、芍各一錢,養血。水六碗,煎三碗,作四次服,調至一月痊。 (論藥入微,可為格物 之法。)(卷三十一外科·乳癰乳巖)
① 格物:意為窮究事物的道理或糾正人的行為,是中國古代儒家認識論的重要問題。清末稱西洋自然科學為“格物”之學。
類證治裁
某氏 孀居,右乳潰膿,已穿六孔,左乳核堅抽痛,寒熱食少,脈弦數。審為肝脾郁結,氣血虧損,為疏濟生歸脾湯。其戚屬云:前服歸脾反痛奈何?因檢前方,芪、術皆炒用。予謂:此致痛之由也。但生用自效,彼瘍醫不諳藥性生熟耳。三服寒熱止,食進。前湯加栝蔞、貝母、白芍藥、陳皮,五服右瘡平,左核俱軟,以前藥為丸服而消。
許氏 產后乳頭紅腫焮痛,用鮮天門冬搗汁,和酒蒸,熱服,以渣敷患處,兩三次愈。
吳氏 暑月左乳焮腫成膿,寒熱往來,脈右小數,左弦長。癥由肝郁生火。仿清肝解郁湯,內用當歸、白芍藥、大貝、栝蔞、天門冬、乳香、牡丹皮、山梔、甘草、金銀花。外用內消散加減,甲片、乳香、沒藥、歸尾、角刺、生大黃、黃芩,蜜調敷。左乳頭潰,根盤漫腫,右乳又硬,急用內托帶消法。生黃芪、天門冬、栝蔞、香附、歸身、白芍藥、貝母、桔梗、陳皮、甘草,一服痛定。左瘡孔膿稠,右腫稍軟。又數服數敷,根盤消散,瘡口用生肌散得平。
慎五堂治驗錄
呂子卿室,庚辰,蓬萊鎮。瘍后復起乳癰,面部小瘡,又兼悲衰抑郁,雜癥叢生。楊醫進逍遙散,隨即肝陽上冒,犯陽明,縱太陰,陡然負厥,耳鳴嘔吐,氣喘微咳,脈左弦數,苔色黃膩。且擬和肝降逆為治。
紫蘇葉 四分 旋覆花 三錢 竹茹 二錢 蘭葉 五錢 左金丸 四分 枇杷葉 五錢 枳殼 五分 茯苓 三錢 制半夏 二錢 金石斛 二錢 白螺螄殼 五錢
肝和胃降,各恙皆平,宗原守服。加天麻五分、桑葉三錢、菊花三錢。
青霞醫案
方大人喆嗣仲侯,同予講究醫術之友也,其令正患乳射。舟廣陵,就正于予,知其所患是干奶、乳栗、乳節之類也。肩輿至舟,見其右乳堅硬,如石重墜,乳頭縮入,七處潰出黃水,瘡口翻出,頭昏眼赤羞明,舌灰焦厚,業已昏暈,按乳有十二穰,今已竄七穰,如再遲延,全行竄破,勢必翻花,成為乳巖,扁鵲復生,亦難挽回。予遂進疏肝解郁重劑,乳頭伸出,瘡口肉平,頭目清爽。又夾進膏丸,堅硬消軟,而遍身透出鮮紅膿窠瘡,幸矣哉!予獨不解一乳核,何以轉到如此之險,而旬余競能收功,實為始念所不及,此皆仰賴大人洪福,故能得心應手。因思有謂予治病價大者,不知世俗不曉醫之賢愚,病之輕重,此予之所以活而不活也。病固是大手筆,然士為知己者用,重以相知之誠,僅取藥資,夠敷藥品,管仲無鮑叔,其名不彰,知己知后可耳。夫看病全在識證,不求對證用藥,但拘執偏僻,鮮有不成大患者。予年逾古稀,閱歷雖多,究于岐黃之術,尚克克焉而不敢自信。總之,生死定數,大病能愈,亦是定數。予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予能使之起耳。吳淮安曰:人不死于病,而死于醫。誠為痛快語,予深慕之。聊記數語,并附脈案藥方于后,留為仲侯閱看云爾。丙戊二月上潮,瀨江沈青芝識。 吳子圣教服陽和湯二十余劑以致如此。
正月二十二日,凡不乳婦人害乳,名曰干奶子。初起結核如棋子,漸大如雞蛋,有名曰乳癖、乳栗、乳節、乳患之名,有十余種,但外科重在消散。然乳生此證,皆因肝火太旺,氣血凝滯而成,先宜疏肝解郁消核,不至破爛,方為正治法門。今右乳周圍漫腫,乳頭下而及近胸近夾肢處,已破爛,五六塊淌水,瘡口胬肉翻出,其漫腫堅硬如石,乳頭縮入不見,大非所宜。況乳頭屬足厥陰肝,乳房屬足陽明胃,《經》言:婦人之乳,男子之腎,皆性命之根也。奈何遠道而來,不得不代為擬方,以疏肝解郁為法。
銀花 一兩 公英 一兩 熟附片 一錢 天花粉 木通 通草 柴胡 茯苓 梔子仁 白芥子 鮮橘葉 三十片,如無橘葉用青皮
元壽丹
龜蓋 一個,燒存性,研末蜜丸
三賢膏
鮮忍冬藤 五斤 蒲公英 五斤 夏枯草 五斤
煮取汁,白蜜收膏。
早起,服三賢膏 三錢,午后,服煎方 二次,睡時,服元壽丹 三錢
二十三日,二十日納薄物,睡倒不能起坐,破處淌黃水,乳不知痛,舌中作痛,而干燥難忍,瘡口五處翻出。若不知痛,乳巖必成,神仙無法。
服藥照前。
二十四日,右乳中,忽作大痛,重墜難忍,一刻不得寧,下午近胸處破頭,淌粘黃水,夜間痛止安眠。按乳有十二穰,今已竄七穰,如十二穰概行竄到,堅硬如石不軟,即是乳巖也。
服藥照前。
二十五日,右眼紅腫羞明,渾身四肢發出鮮紅膿窠,稠密癢極難忍,乳中不痛,自覺重墜稍松去一二分,飲食加增矣。遂將原方減半。
銀花 五錢 公英 五錢 附子 五分 花粉 木通 通草 柴胡 茯苓 山梔 白芥子 鮮金橘葉
元壽丹,三賢膏,照服。
二十六日,舌上灰黃厚苔退清,乳亦不痛,精神漸能振作,飲食又能加添。
服藥照前。
二十七日,乳頭伸出,瘡口胬肉平復,能起床行走,自覺乳之重墜又松,上面未竄之五穰,可以不至再竄而破爛矣。
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眼赤漸退,飲食眠睡如常,乳之上面漫腫堅硬處,似乎有些松動,乳之左右及下面,仍堅硬如石,毫無消動,破處時流黃水,惟乳按之不痛耳。
服膏丸照前。
二月初一日,飲食眠睡皆如平昔,惟乳之破爛,只流黃水,而毫無痛苦,添方易服。
鮮銀花藤 生嫩黃芪 潞黨參 真於術 茜草 白芥子 全當歸
膏丸照服。
初二日至初五日,乳上堅硬漸消,瘡口潰爛處,粘水漸干,只有一處淌水。
初六日至初十日,瘡口全行收攻,乳之左右上下,堅硬如石,已消軟一半,無庸貼膏藥。回憶如此險證,不過兩旬,竟能轉危為安,真屬萬幸。十一日回府,煎藥即行停止,其丸藥膏滋藥,吃至乳中核消再停。至遍身膿窠,熱毒盡自愈,不必醫治也。
曹滄洲醫案
王 乳核凝伏,由漸滋大,腫硬作痛,防轉乳癰,須速為消散。
當歸 忍冬藤 蒲公英 連翹 赤芍 絲瓜絡 路路通 桑枝 土貝 枸橘 青皮 浙菊
陸 乳汁凝阻,肝胃絡氣不通,轉成乳癰,滿乳腫硬,時時抽折,口苦膩,正在方張,勢必潰頭,并慮續穿纏囊。
歸尾 四制香附 枸橘 王不留行 赤芍 金鈴子 青皮 乳香 土貝 延胡索 絲瓜絡 沒藥
顧 乳癰開,膿極暢,余硬凝伏,最慮纏囊,殊不可忽。
全當歸 忍冬藤 丹皮 蒲公英 赤芍 絲瓜絡 金鈴子 路路通 土貝 連翹 枸橘
方 乳癰已成,防滋大轉重,萬弗可忽。
瓜蔞皮 川石斛 蒲公英 金鈴子 子芩炭 生谷芽 赤芍 連翹 陳皮
金 乳癰,迭潰不已,防纏囊,未可忽。
歸尾 三錢五分 全瓜蔞 四錢,切 花粉 三錢五分 絲瓜絡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五分 四制香附 三錢五分 知母 三錢五分 蒲公英 三錢 土貝 三錢 連翹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汪 乳癰,延蔓作癢,濕熱入營分,非清化不可。
鮮生地 一兩 桑白皮 三錢 全瓜蔞 六錢 丹皮 三錢 銀花 三錢 黑山梔 三錢 赤芍 三錢 連翹 三錢 滑石 五錢
林 肝胃氣阻,郁熱發為乳癰,已有伏膿,勢欲潰頭。
全當歸 三錢 制香附 三錢五分 枸橘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赤芍 三錢 金鈴子 三錢五分 連翹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土貝 四錢,去心 延胡索 三錢 丹皮 三錢五分 花粉 三錢 蒲公英 三錢 路路通 三錢
江 乳癰,腫勢較大,寒熱較減,頭暈,便通溲熱。肝胃絡氣失宣,乳汁凝阻營絡,不易消散。
上川連 五分 桑葉 三錢 旋覆花 三錢五分,絹包 茯苓 五錢 制香附 三錢五分 丹皮 三錢五分 瓦楞殼 一兩,煅,先煎 路路通 二錢 淡芩炭 三錢五分 連翹 三錢 代赭石 五錢,煅,先煎 白蒺藜 三錢,炒去刺
沈 乳癰初潰,膿出不少,是恙易纏囊,須當格外慎之。
全當歸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陳皮 一錢 枸橘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 連翹 三錢 甘草節 四分 金鈴子 三錢五分 土貝 三錢 丹皮 三錢五分 絲瓜絡 三錢 蒲公英 三錢 路路通 三錢(外瘍門·乳科)
吳 乳癰,潰腐僵硬,最防纏囊,急急消散為要。
歸尾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金鈴子 三錢五分,炒 蒲公英 三錢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延胡索 三錢五分,炒 路路通 四錢 土貝 五錢,去心 連翹 三錢 枸橘 二錢
沈 乳癰,有反復之勢,兼之夜來小溲頻數,須內外兩治。
歸尾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丹皮 三錢五分 制甲末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金鈴子 三錢五分,炒 覆盆子 三錢五分 土貝 四錢 連翹 三錢 枸橘 三錢五分,切 桑螵蛸 一錢 杜仲 三錢,鹽水炒
馬 乳癰,潰膿不少,墜腫極甚,防其纏囊,不可輕忽。
歸尾 三錢 丹皮 二錢 忍冬藤 四錢 枳殼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 金鈴子 三錢五分 絲瓜絡 三錢 枸橘 三錢五分 連翹 三錢 延胡索 三錢五分 土貝 五錢,去心 制甲末 三錢五分,包 蒲公英 四錢
郁 乳癰,潰膿后,余腫墜作痛,正纏囊發越之時也。
全當歸 三錢 連翹 三錢 甘草節 四分 合歡皮 三錢 赤芍 三錢 丹皮 三錢五分 絲瓜絡 三錢 橘葉 三錢五分 忍冬藤 五錢 川石斛 四錢 土貝 五錢,去心 蒲公英 五錢(外瘍門·乳科)
朱 乳癰,潰口巨大,膿泄不少。法當和營宣絡。
全當歸 三錢 忍冬藤 三錢 蒲公英 四錢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 路路通 四錢 土貝 五錢 連翹 三錢
楊 乳癰,滿乳腫硬,紅熱作痛,已有蒸膿之勢,全散,終恐不易。
歸尾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枸橘 三錢五分 煅瓦楞粉 一兩,包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青皮 三錢五分 花粉 三錢 土貝 五錢 連翹 三錢 橘葉 一錢 蒲公英 三錢 路路通 三錢
王 乳癰,腫硬作痛,起經兩日,已有蒸膿之勢,恐難消散。
全當歸 三錢 枸橘 三錢五分 忍冬藤 四錢 炙雞金 三錢 赤芍 四錢 連翹 三錢 絲瓜絡 三錢 香櫞皮 三錢五分 土貝 四錢 丹皮 三錢五分 合歡皮 三錢 茯苓 五錢 蒲公英 三錢
又:乳癰,腫硬稍消,作痛不已,刻當發越之際,須作速消散,以防潰頭。
全當歸 三錢 旋覆花 三錢五分,絹包 忍冬藤 四錢 枸橘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 煅瓦楞粉 一兩,絹包 絲瓜絡 三錢 橘葉 一錢 土貝 三錢,去心 合歡皮 三錢 連翹 三錢 桑枝 一兩 蒲公英 三錢 路路通 三錢(外瘍門·乳科)
吳 乳癰,內膿將透,寒熱惡心,必俟潰頭,方能轉松也。
歸身 三錢五分 連翹 三錢 花粉 三錢 川楝子 三錢五分 赤芍 二錢 丹皮 三錢五分 浙菊 三錢五分 澤瀉 三錢 土貝 五錢 忍冬藤 四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蒲公英 三錢 白茅根 一兩
黃 乳癰,腐肉已脫,余恙漸瘥。擬即守前意增損。
歸身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丹皮 三錢 陳皮 一錢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煅瓦楞殼 一兩,先煎 蒲公英 四錢 土貝 五錢 合歡皮 四錢 花粉 三錢 白茅根 一兩,去心
張 乳阻,氣郁釀成乳癰,紅腫極甚,已經成功,不易消散。
歸須 三錢 制甲末 三錢五分,包 枸橘 三錢 花粉 三錢 赤芍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川楝子 三錢 連翹 三錢五分 土貝 五錢 絲瓜絡 三錢 延胡索 三錢五分 蒲公英 三錢
潘 乳癰,腐口漸斂,余腫作痛,防其纏囊,須作速消散。
全當歸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橘葉 三錢五分 川石斛 四錢 土貝 五錢 絲瓜絡 三錢五分 赤芍 三錢 蒲公英 四錢 丹皮 二錢 合歡皮 四錢 陳皮 一錢 路路通 三錢
管 乳癰稍松,惟已有伏膿之勢,仍防難以全散。
全當歸 忍冬藤 馬勃 蒲公英 赤芍 絲瓜絡 制僵蠶 路路通 土貝 連翹 枸橘(外瘍門·乳科)
江 乳癰,滿乳腫硬,紅熱作痛,潰頭無膿,其勢方張,最防續潰不已也。
全瓜蔞 五錢,切 枸橘 一錢 歸須 三錢 忍冬藤 四錢 花粉 三錢 青皮 一錢 赤芍 三錢 絲瓜絡 三錢 知母 三錢 連翹 三錢 土貝 五錢 九孔子 三錢,即路路通 黃花地丁草 三錢 炒麥芽 二兩,煎湯代水(外瘍門·乳科)
也是山人醫案
彭(三一) 乳癤。
青皮 一錢 全當歸 一錢五分 銀花 三錢 栝蔞皮 二錢 南花粉 二錢 角針 三分 橘葉 一錢 生甘草 三分 木通 五分(瘡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广丰县| 东平县| 东乡族自治县| 蕉岭县| 合阳县| 徐水县| 民勤县| 丹棱县| 社旗县| 林口县| 措勤县| 阳江市| 娱乐| 贵州省| 青浦区| 股票| 久治县| 长乐市| 武功县| 瓦房店市| 香港 | 运城市| 泰来县| 凉城县| 资阳市| 三明市| 三台县| 和林格尔县| 黎平县| 淳化县| 农安县| 遵化市| 昌邑市| 武汉市| 榕江县| 清镇市| 双鸭山市| 华池县| 堆龙德庆县|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