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

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體對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應答性反應。神經系統對體內其他系統的調節作用是通過反射活動來實現的,人體的各種活動基本上是反射活動。
一、反射弧
(一)反射弧的組成
反射活動的形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和效應器5部分組成(圖2-43)。
圖2-43 反射弧的組成
1.感受器
為傳入神經末梢的特殊裝置,有感受刺激、產生興奮的功能。
2.傳入神經元
又稱感覺神經元,如腦、脊神經節內的假單極神經元,能把來自感受器的興奮傳向中樞。
3.中間神經元
也稱聯合神經元,如腦、脊髓內的多極神經元,能接受來自傳入神經元的沖動,經過分析綜合后又把沖動傳向傳出神經元。最簡單的反射弧可無中間神經元(如髕腱反射);較復雜的反射弧可有多個中間神經元。
4.傳出神經元
又稱運動神經元,如脊髓前角的多極神經元,能把中樞的興奮經運動神經元及其末梢裝置傳向效應器。
5.效應器
為發生應答性反應的器官,如肌肉和腺體。
(二)中間神經元的排列方式及其意義
單突觸反射為感覺神經元與運動神經元直接發生突觸,兩者之間無中間神經元。多突觸反射則在感覺和運動神經元之間有一個或多個中間神經元,而中間神經元的排列方式很多,大致可有如下幾種(圖2-44)。
圖2-44 反射弧中間神經元之間的排列方式
A.單鏈狀排列;B.放射狀排列;C.聚合狀排列;D.連環狀排列(各呼吸中樞的關系);E.連環狀排列(脊髓前角的抑制環)
1.單鏈狀排列及其功能
單鏈狀排列為一系列神經元的串聯,這種反射的反應面較小、動作準確,如脊髓節段內反射(圖2-44A)。
2.放射狀排列及其擴散作用
放射狀排列由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及其分支與許多神經元聯系,使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擴散到許多神經元,從而擴大反應面,如脊髓的節段間反射(圖2-44B)。這一排列方式能使某一中樞的興奮或抑制向周圍擴散,使其他中樞也發生興奮或抑制。
3.聚合狀排列及其整合作用
聚合狀排列是由若干神經元的軸突與一個神經元聯系,使許多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都集中到一個神經元,使興奮被抑制或加強。另一方面,來自不同部位的沖動,可同時或先后作用于同一神經元,使這一神經元的活動在來自各方面的傳入沖動影響下作出能適應內、外環境和更精確協調的反應,這就稱為中樞的整合作用,如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可同時接受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錐體路和若干錐體外路的神經末梢,形成突觸,其中有些是興奮性的,有些則是抑制性的,從而共同控制前角運動神經元的活動(圖2-44C)。
4.連環狀排列及其反饋作用
連環狀排列為多個神經元連成環狀,即沖動由高位中樞的神經元軸突側支傳出,經若干中間神經元后,又回到原來發出沖動的高位中樞的神經元,形成一個環狀結構。這一呈連環式回路的神經活動方式稱為反饋作用。反饋作用可分正、負兩種。當沖動經過連環狀排列結構后,活動得到加強,此為正反饋或后放。如某一反射活動并不隨刺激停止而立即終止,往往還能持續若干時間;有的甚至永遠不會停止,如腦干各呼吸中樞間的聯系就屬這類(圖2-44D)。當沖動經過連環狀排列的結構后,由于其中有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存在,所以原來的活動就減弱或中止,這就是負反饋或自我控制。如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的軸突,在離開脊髓之前發出側支,經過一個抑制性中間神經元后,又回到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圖2-44E)。因而運動神經元發出沖動后都經過負反饋性抑制環,以防止運動神經元的過度興奮,起到自我控制的作用。如果運動神經元的負反饋性抑制環因病變而破壞,則可引起運動神經元的不斷興奮,出現痙攣或不隨意運動。
(三)反射的種類
反射的種類很多,但大致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
1.非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是先天遺傳,生來就有的,是較低級的神經活動。一般臨床上所檢查的反射均屬非條件反射,如當醫生將棉花輕觸角膜引起眨眼角膜反射等,即為非條件反射的一種。
2.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后天獲得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大腦皮質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條件反射的建立,一般是在非條件反射出現之前或同時,給予無關刺激,如此反復多次,使無關刺激成為條件刺激,以后只給條件刺激而無非條件刺激也能出現與非條件刺激相似的反應。如灰塵等異物進入眼內,刺激了角膜或結膜,即能引起閉眼,這是生活中所遇到的角膜反射,與前述臨床上所做的角膜反射相同,均屬非條件反射。由于在生活過程中異物刺激角膜引起閉眼是經常發生的,所以當醫生檢查角膜反射時,若在正面用細棉花條移向眼前而尚未接觸角膜時,就能引起閉眼,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正確檢查角膜反射應避開正面視線,如檢查右眼時,可囑患者向左上方注視,然后以細棉花條輕觸右眼角膜外側部,即能產生角膜反射。臨床上也常利用某些條件反射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如利用排尿條件反射有時可使某些尿潴留的患者排尿。至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學習、訓練和習慣等都是由于反復實踐,通過大腦皮質建立起來的復雜的條件反射。條件反射的建立使人類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
二、中樞的興奮和抑制
中樞神經最基本的活動過程是興奮和抑制;興奮和抑制的基本活動規律為擴散、集中和相互誘導;并在此基礎上對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進行分析、綜合,最后作出精確而完善的反應。
中樞興奮是神經細胞的興奮,它發放傳出沖動或增加傳出沖動至效應器,使效應器發生反應或反應加強。
中樞抑制并不是單純的抑制,而是積極的過程,是由一定刺激引起的,使效應器的反應減弱或停止。中樞抑制可因產生的方式不同而分為3類:
1.交互抑制
即一個中樞興奮的結果,引起另一個中樞的抑制。
2.超限抑制
由于刺激強度過大或時間過長所引起的中樞抑制,如由于劇烈的精神刺激所致的神經性休克。
3.條件性抑制
是在生活過程中經過一定訓練所形成的抑制,為大腦皮質所特有的抑制。
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這兩個基本過程是互相對立、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矛盾統一體,因而興奮和抑制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互相誘導。誘導可以發生在同一時間的不同中樞之間,如步行時,下肢屈、伸肌的交替收縮和舒張,就是通過屈、伸肌中樞間相互誘導的一種特殊形式,即交互抑制實現的。誘導還可以發生在同一部位的不同時間,如白天的中樞興奮(或抑制)活動能加強夜間的中樞抑制(或興奮)活動。在正常情況下,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白天工作和勞動使大腦皮質的興奮過程得到充分發展,由于誘導作用,在晚上,增強了大腦皮質的抑制過程,結果睡眠較深。這是正常的興奮和抑制現象。如果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的正常平衡失調,就可能發生神經衰弱等疾病。有的神經衰弱患者就是因為白天應該興奮而不興奮,晚上應該抑制而不能很好抑制,以致表現為白天頭昏腦漲,晚上失眠,工作效率低等癥狀。因而這類神經衰弱的治療原則應該是加強白天的興奮過程,從而使晚上能更好地誘導出睡眠抑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资阳市| 五寨县| 泰安市| 健康| 和顺县| 茶陵县| 贵溪市| 龙游县| 五峰| 全州县| 云霄县| 图片| 永丰县| 留坝县| 兴义市| 偏关县| 堆龙德庆县| 灵璧县| 砀山县| 英德市| 聊城市| 响水县| 卢湾区| 江山市| 辽阳市| 涿鹿县| 嘉峪关市| 中江县| 盘锦市| 绿春县| 轮台县| 呼图壁县| 陇西县| 海兴县| 泸溪县| 巴里| 上蔡县| 区。| 二连浩特市|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