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 論

神經影像學的最新發展,尤其是高分辨率MRI的出現,為顯示詳細的腦解剖結構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腦的形態學、功能學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理解。以往將病變籠統地定位于額、頂、顳、枕等腦葉的方法已不能滿足神經學科的需要,為臨床醫師提供更為詳盡的影像解剖學信息非常必要。本書在探討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將神經系統的結構特點與功能意義相結合,將影像學基礎知識與臨床應用相結合,力求使腦影像局部解剖與功能的研究更切合實際,從而提高這方面的研究水平。
以薄層磁共振斷面圖像為基礎,通過與實體解剖圖相對照,可以加深對解剖結構的理解:例如根據MRI上所見腦溝的形態、部位及其鄰近腦溝、腦回之間的關系,往往能夠正確識別大多數,甚至全部重要的腦溝,繼而可識別與之相關的腦回、腦溝,并明確其相互關系,得到對該層面溝回及其毗鄰結構的全面認識;腦髓質與腦皮質相比,含水量少而含脂量多,且氫質子的數目比皮質少10%左右,故其T 1值和T 2值均短于皮質,在T 1WI上其信號強度高于腦皮質,在T 2WI上則低于腦皮質(圖a~d),在質子密度加權像上稍低于腦皮質;蒼白球、紅核、黑質和齒狀核等鐵質沉積較多的核團,在高場T 2WI上呈低信號,而在低場的質子密度加權像和T 2WI上,除紅核外,上述其他核團的信號強度常與腦皮質一致;基底核區內靠腦室,外鄰外囊,是大腦半球中非常重要的部位,內囊走行于豆狀核、尾狀核與丘腦之間,上述結構在MRI中均能清晰顯示。
為準確定位同一解剖結構在薄層矢狀位、冠狀位和橫軸位上的確切位置,我們將同一病例不同斷面的二維解剖圖像以DICOM3格式輸入三維成像系統。在某一斷面圖像(如矢狀位)上定位一個示蹤點,利用上述軟件的3D curser功能,在同一病例的另幾個斷面圖像(如冠狀位、橫軸位)上同步顯示該示蹤點的各個對應點,確保示蹤點與另外幾個斷面圖像上的對應點在解剖位置上一一對應。因為我們采用的二維斷面圖均為1~2mm的薄層解剖圖像,故能將示蹤點與對應點之間的誤差降低至最低程度。
我們應用德國SIEMENS公司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系統。掃描序列如下:
(1)矢狀位三維T 1WI解剖圖:
應用快速梯度回波(SPGR)序列,共計176層。TR/TE 11ms/4.94ms,翻轉角15°。矩陣256×256,FOV 230mm,層厚1mm,無間隔,average 1。掃描范圍從左到右包括全腦。
(2)橫軸位T 1WI解剖圖:
由三維矢狀位薄層T 1WI圖重建所致。參數如下:視野230mm,層厚1mm,無間隔。矩陣256×256,共計160層。重建范圍包括全腦。
(3)冠狀位T 1WI解剖圖:
由三維矢狀位薄層T 1WI圖重建所致。參數如下:視野230mm,層厚1mm,無間隔。矩陣256×256,共計200層。重建范圍包括全腦。
(4)矢狀位T 2WI解剖圖:
應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共計88層。TR/TE 4450ms/110ms。矩陣256×256,FOV 230mm,層厚2mm,無間隔,average 4。掃描范圍從左到右包括全腦。
(5)橫軸位T 2WI解剖圖:
應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共計80層。TR/TE 3870ms/99ms。矩陣256×256,FOV 230mm,層厚2mm,無間隔,average 4。掃描范圍從上到下包括全腦。
(6)冠狀位T 2WI解剖圖:
應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共計100層。TR/TE 4840ms/99ms。矩陣256×256,FOV 230mm,層厚2mm,無間隔,average 4。掃描范圍從后到前包括全腦。
圖a~d 皮質與髓質結構
MRI(T1WI)橫軸位(a)、(T2WI)橫軸位(b)和解剖圖(c、d)
1.皮質(Cortex) 4.小腦(Cerebellum)
2.髓質(Medullary substance) 5.延髓(Medulla oblongata)
3.大腦溝(Cerebral sulcus)
注: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灰質在大腦和小腦表面成層分布,稱為皮質,皮質因血管豐富而在解剖標本中色澤灰暗。位于大腦和小腦的白質被皮質包繞而位于深部,稱為髓質,髓質內的髓鞘因含類脂質成分而在解剖標本中色澤白亮。髓質的信號強度在MRI T 1WI上高于皮質,在T 2WI上低于皮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安县| 称多县| 林西县| 镇江市| 泸定县| 沙田区| 瑞安市| 鄯善县| 建平县| 阳春市| 彝良县| 吉木萨尔县| 元谋县| 容城县| 洛宁县| 蕉岭县| 永福县| 五华县| 吉水县| 长武县| 富蕴县| 边坝县| 错那县| 荆州市| 柘荣县| 济源市| 烟台市| 丰县| 平泉县| 米林县| 山东省| 申扎县| 离岛区| 烟台市| 宾阳县| 阿瓦提县| 开鲁县| 乌兰浩特市| 尖扎县| 乌兰浩特市|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