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廣西: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卷
- 本書編寫組
- 2314字
- 2019-08-15 18:39:07
龜與鱉:不容錯過的滋補珍品
龜和甲魚同屬龜鱉目,在古代就是水中八珍之一,是我國廣大地區十分受歡迎的水產品。我國最常見的鱉——中華鱉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蘇等地,鱉肉在這些地區也很流行。但是,如果忽視了物產豐饒的廣西,那你可就要錯過許多珍品了,這其中,出類拔萃的就有桂平黃沙鱉、平南墨底鱉、欽州石金錢龜等。
桂平黃沙鱉
桂平位于廣西貴港,是廣西第一人口大縣。郁江、黔江在此交匯,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這里物產豐盈,轄區內的兩條大河更是水產品的天堂。
桂平出產的黃沙鱉與別處的鱉不同,其身材更加扁平,背部呈淺土黃色,裙邊又寬又厚,呈金黃色。黃沙鱉在桂平的主要分布地區是在金田鎮,這里也是太平天國的發祥地。
土雞鱉湯是黃沙鱉最招牌的做法。將黃沙鱉、雞肉汆水后加入高湯,然后放入籠屜中,蒸汽的熱力將鱉肉和雞肉的營養逼出,釋放到湯汁當中,清潤滋補。鱉腩肉質肥美,適合清蒸。寬厚的裙邊則適合用來紅燒,富含蛋白質的裙邊燉煮后變成膠狀,柔順香滑。鱉腿結實粗壯,適合用砂煲慢燉。黃沙鱉肉嫩皮滑,口感甘甜,吃起來也非常順滑爽口。
體型圓、裙邊硬、骨外露是黃沙鱉區別于傳統中華鱉的典型造型。而黃沙鱉的身價也基本取決于它的體重,越重越值錢。不足兩斤重的黃沙鱉售價一般在每斤一百二十元左右,但三斤以上的黃沙鱉售價卻能賣到二百八十元一斤。所以桂平人養黃沙鱉不光注重數量,也注重重量。
每年,桂平還會舉辦各種級別的“鱉王爭霸賽”,檢驗各家的養殖成果。獲得“鱉王”“鱉后”的養殖戶自是無比光榮。桂平黃沙鱉的養殖也已經形成產業化。黃沙鱉不僅是各村各戶發家致富的途徑,更承載著獨特的桂平文化,等待著你的參與和品嘗。

桂平黃沙鱉
平南墨底鱉
平南縣古稱龔州,位于西江上游,全縣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5℃,年降雨量1630毫米。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平南豐富的物產,平南墨底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平南墨底鱉——背面

平南墨底鱉——腹面
墨底鱉是20世紀90年代初,廣西平南一些農戶收集江河野生苗種進行人工繁殖而成的。和黃沙鱉一樣,墨底鱉也具有裙邊寬厚,體型扁平的特點,所不同的是墨底鱉背部為橄欖綠色或古銅色,分布有大而清晰的黑色花斑,腹部有明顯的對稱黑色斑印,因而取名“墨底鱉”。
如今,墨底鱉作為一道聲名鵲起的美食,已經成為許多平南村民致富的金鑰匙。由于該品種具有含肉率高、肉質好、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因此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暢銷兩廣和港澳市場。許多平南當地人看到這一商機,紛紛踏上養殖墨底鱉的致富之路。許多村民現在已成了養鱉大戶,賺了錢,蓋上了一棟三層的大房子。
欽州石金錢龜
欽州位于北部灣之濱,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欽州境內江河眾多,山地平原皆有。這里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高溫多雨,夏濕冬干。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欽州出產了石金錢龜這樣的極品美食。

欽州石金錢龜
欽州石金錢龜在外貌上的最大特點是身上紋路較多。眼珠黑色,眼珠兩旁角膜各有一小黑點,看起來像一條黑線。眼瞼部灰綠色,眼后側有一條黑紋延伸至耳鼓膜,喙后角有一條淡黑紋延伸至耳鼓膜下方。個頭也比一般的龜要大,最大的能達到7.2斤,最小的也有2斤左右。如此突出的體格優勢也讓欽州石金錢龜獲得了2011年中國龜鱉評比大賽擬水龜屬一等獎。
欽州的河流和海域基本都是無污染無公害的,這就為養殖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養殖戶利用沿海、沿江低值小雜魚豐富的優勢,以鮮活魚蝦等天然飼料喂養為主。純天然水域和純天然的飼料,孕育出了綠色無公害的石金錢龜,也使得其肉質更加鮮美。
肉質鮮美的金錢龜需要恰當的食用方法,才能更好地品其味,吃其香。杞子燉金錢龜就是一道風味頗佳的美食。先將金錢龜放入盆中,加放熱水,以排凈尿液,再將其剖洗干凈,去掉頭、爪、內臟、背殼,保留腹甲,最后切成塊狀。將金錢龜處理好之后,放入燉盅內,再灑入準備好的杞子、紅棗、生姜等滋補之物,加入適量涼開水,蓋好盅蓋,放入鍋內,隔水燉上4小時,讓金錢龜的香氣和味道被熱氣逼出,最后放入少許精鹽調味,一道噴香滋養的杞子燉金錢龜便成了。

憑祥市石龜龜圩熱鬧開市|龐立堅 攝
憑祥石龜
憑祥石龜是廣西又一優質龜類品種。龜類因其巨補的營養和高昂的價格,不少商家、農戶都想靠它們掙得可觀的收入。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龜類生長。憑祥卻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憑祥位于我國南部,與越南諒山接壤,素有“祖國南大門”之稱,是中國最靠近東盟國家的城市之一。憑祥降水量多,河流密布,市內大小河溪有39條,全長264公里。上好的氣候水文條件,為石龜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環境。
人們在形容一個女孩長得漂亮時常用“秀色可餐”四個字,如此說來,食物的美觀對人們的食欲有很大影響。在食物面前,我們追求的不光是嗅覺和味覺,視覺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要不然,怎么會說某道菜“色香味俱全”呢?在吃這方面,我是一個很看重賣相的人。憑祥石龜那層厚得化不開的條紋殼就讓我沒了食欲,而煮熟的龜肉,更是灰黑的一團,讓人覺得害怕。所以,當第一次被邀請吃石龜時,我渾身不自在,比不愛榴蓮的人聞到榴蓮味更讓人覺得難受。但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我一身雞皮疙瘩,大膽吃了第一口,說是一口,可能比小指頭大不了多少……正是小指頭這么一點肉,再次突破了我對食物的底線。那次以后,我無限懷念起憑祥石龜來,很想再有一次大快朵頤的機會。在石龜面前,我忘了應有的矜持。
石龜味道絕美,但其最大的價值是藥用。我國第一本藥物專著《神農本草經》就對石龜的藥用作了詳細記述。《神農本草經》將石龜列為上品,認為能“主漏下赤白,久服輕身不饑”。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石龜是至寶丹藥”“石龜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皆以養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