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yǎng)出錢鐘書 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歷史的風沙掩埋了無數(shù)帝王將相,中國的皇室貴胄大多已煙消云散。無論是大漢劉姓、大唐李姓,還是大宋趙姓,過去的貴姓今日都化為了普通百姓。

吳越錢氏,卻能翻越千年的往事,傳承至今,名人輩出,成為大江南北、乃至寰球內外一個至今顯赫的姓氏。

錢氏先祖錢镠傳下的豐功偉業(yè),不是那“俱往矣”的權錢厚祿,而是鞭策子孫的《錢氏家訓》。

為天地立心,行圣賢大道

《錢氏家訓》開篇第一訓即云:“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簡而言之,是要子孫立志高遠,乃至是繼承天地圣賢的大道。

開國之錢镠、歸宋之錢弘掓乃是踐行此訓最佳的典范。

五代十國,天下紛擾。錢镠不忍見生靈涂炭,于是起于草莽,平定亂軍,建國吳越,令一方安定。他自知吳越國并非正朔,遂終其一生從未稱帝。宋太祖趙匡胤掃平北方以后,錢镠之孫錢弘掓主動“納土歸宋”,不以一姓之私利戕害地方百姓,從而保存了吳越的太平繁榮。就連蘇東坡也贊曰:“其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舞之聲相聞,至于今不廢。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近代以來,錢氏迭出為國為民的英杰。其人高邁的氣概、超拔的骨氣,于斯可見其源。

信守大原則,講究活手段

《錢氏家訓》以立志第一,其后便是臨事手段的訓誡:“持躬不可不謹嚴。處事不可不決斷。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

高高山頂立,看的是境界;深深海底行,靠的是腳跟。對事接物既信守原則,又不失變通,方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錢學森歸國之時,不理美國軍方萬般阻撓,執(zhí)意離去,結果被當局拘留。后來他將求救信寫在香煙紙上,混在寄到比利時的信里,再輾轉交到了周恩來手里,最后才順利回國。

歸國,是錢學森持躬堅守的原則;求救,是他靈活應變的處事手段。世事花繁葉茂,往往遮蔽人的眼光,抬起手來,施些手段,方能順利地往下走。

讀書知根底,蓄德福報厚

江山王座,始終有易手的一天;唯有詩書禮教,可以傳家久遠。《錢氏家訓》緊接著便提出了讀書之要:“讀經(jīng)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

剛日讀經(jīng),柔日讀史。四書五經(jīng)是中華文化的根源。在心情浮躁、高傲自滿的時候,讀一讀《論語》《老子》《莊子》等書,能夠平和心境。在心情郁悶之時,讀一讀歷朝史書,能夠知古通今,踐嘗古人的做法以破解自己的難題。

錢氏一門,國學大師輩出,錢基博、錢鐘書、錢穆等都是彪炳史冊的大學者。在他們看來,功名利祿皆不足以掛身。究天地之理,通古今之變,盡人性之道,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世人皆道吳越錢氏之繁盛,皆因其基因優(yōu)越,得天獨厚。其實優(yōu)越基因能傳之千年的話,不如說是由于其優(yōu)良家風所致。《錢氏家訓》已經(jīng)不是一族的私藏物,今天它已經(jīng)變成了中華民族的整體瑰寶。理解其精神,發(fā)揚其精粹,也許你也可以繁衍出另一個“千年世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玛县| 青浦区| 凭祥市| 康马县| 临泉县| 河源市| 霍林郭勒市| 郎溪县| 台南县| 色达县| 新沂市| 沙坪坝区| 寿阳县| 香格里拉县| 新绛县| 梅河口市| 惠安县| 许昌县| 岑巩县| 息烽县| 北安市| 茶陵县| 筠连县| 特克斯县| 东平县| 江口县| 合水县| 班玛县| 北碚区| 塔城市| 收藏| 隆回县| 苍山县| 内黄县| 五大连池市| 吉木乃县| 凉城县| 城固县| 甘孜县| 左云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