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序

【序一】[清]余懷

余窮經讀史之余,好覽稗官小說,自唐以來不下數百種。不但可以備考遺志,亦可以增長意識。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斷崖絕壑;玩喬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頭巾褦襶、章句腐儒之所知也。

故余于詠詩撰文之暇,筆錄古軼事、今新聞,自少至老,雜著數十種,如《說史》《說詩》《黨鑒》《盈鑒》《東山談苑》《汗青余語》《硯林》《不妄語述》《茶史補》《四蓮花齋雜錄》《曼翁漫錄》《禪林漫錄》《讀史浮白集》《古今書字辨訛》《秋雪叢談》《金陵野抄》之類。雖未雕版問世,而友人借抄,幾遍東南諸郡,直可傲子云而睨君山矣!

天都張仲子心齋,家積縹緗,胸羅星宿,筆花繚繞,墨沈淋漓。其所著述,與余旗鼓相當,爭奇斗富,如孫伯符與太史子義相遇于神亭,又如石崇、王愷擊碎珊瑚時也。

其《幽夢影》一書,尤多格言妙論。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經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漿沆瀣,聽鈞天廣樂,不知此身之在下方塵世矣。至如“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婢可以當奴,奴不可以當婢”“無損于世,謂之善人;有害于世,謂之惡人”“尋樂境乃學仙,避苦境乃學佛”,超超玄箸,絕勝支許清談。人當鏤心銘肺,豈止佩韋書紳而已哉!

鬘持老人余懷廣霞制

【譯文】

我在遍讀經史之余,喜歡閱讀小說。自唐以來的小說,讀到的不下數百種,不但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查考備忘,還能增長見識。這就像游覽名山大川,必定要到斷崖絕壑之地;賞玩喬松古柏,必定要采擷秀草幽花。這樣能使人耳目一新,襟懷愉悅開闊。這些不是愚蠢不曉事之人以及尋章摘句的腐儒所能了解的。

因此,我在吟詩撰文之余,筆錄古今軼事、新聞,從少到老,寫下幾十種雜著,如《說史》《說詩》《黨鑒》《盈鑒》《東山談苑》《汗青余語》《硯林》《不妄語述》《茶史補》《四蓮花齋雜錄》《曼翁漫錄》《禪林漫錄》《讀史浮白集》《古今書字辨訛》《秋雪叢談》《金陵野抄》之類。雖然沒有印刷問世,然而友人都來借抄,幾乎遍于東南諸郡,簡直可以傲視揚雄與桓譚了。

黃山人張潮,家中富有藏書,胸中充滿才華,筆花飛濺,墨汁淋漓,他的著述和我的旗鼓相當,爭奇斗富,就像孫策與太史慈在神亭相遇,又如石崇擊碎王愷的珊瑚樹那般光景。

他的《幽夢影》一書,有很多格言妙論,說出了別人不說不出的道理。展卷品味琢磨,就像是在啜飲仙人的飲品,又像在聽天上的音樂,忘了自身還在塵世之中。至于像“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婢可以當奴,奴不可以當婢”“無損于世,謂之善人;有害于世,謂之惡人”“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卓越炫明,勝過高僧支遁和名士許詢的清談。人們應當銘刻于心,又豈能只是牢記而已呢!

鬘持老人余懷廣霞制

【序二】[清]孫致彌

心齋著書滿家,皆含經咀史,自出機杼,卓然可傳。是編是其一臠片羽,然三才之理、萬物之情、古今人事之變,皆在是矣。

顧題之以“夢”且“影”云者,吾聞海外有國焉,夜長而晝短,以晝之所為為幻,以夢之所遇為真。又聞人有惡其影而欲逃之者。然則夢也者,乃其所以為覺;影也者,乃其所以為形也耶?

廋辭讔語,言無罪而聞足戒,是則心齋所為盡心焉者也。讀是編也,其亦可以聞破夢之鐘,而就陰以息影也夫!

江東同學弟孫致彌題

【譯文】

張潮寫的書堆滿家中,大都含蘊著經史的精華,自出機杼,文采斐然,足以流傳后世。這冊書只是他煌煌著作中的一部,然而三才的義理,萬事萬物的情致,古今人事的變化,卻都在其中了。

我看到書名中有“夢”“影”等字樣。我聽說海外有一個地方,夜長晝短,把白天的所作所為當作是虛幻的,把夢中遇到的當作真的。又聽說有人討厭自己的影子,想要逃離。如此說來,“夢”又是人們能覺知到的,“影”大概也是人們的形體吧?

這些隱隱約約的言辭說來是無罪過的,而看到的人就要足以引起警誡。這樣張潮盡心盡力寫就的書就算沒有埋沒。讀這冊書,也可以把它當作撞破夢境的鐘聲,休身息影的陰涼。

江東同學弟孫致彌題

【序三】[清]石龐

張心齋先生家自黃山,才奔陸海。楠榴賦就,錦月投懷;芍藥詞成,繁花作饌。蘇子瞻十三樓外,景物猶然;杜牧之廿四橋頭,流風仍在。靜能見性,洵哉人我不間,而喜嗔不形;弱僅勝衣,或者清虛日來,而滓穢日去。憐才惜玉,心是靈犀;繡腹錦胸,身同丹鳳。花間選句,盡來珠玉之音;月下題詞,已滿珊瑚之笥。豈如蘭臺作賦,僅別東西;漆園著書,徒分內外而已哉!

然而繁文艷語,止才子余能;而卓識奇思,誠詞人本色。若夫舒性情而為著述,緣閱歷以作篇章。清如梵室之鐘,令人猛省;響若尼山之鐸,別有深思。則《幽夢影》一書,余誠不能已于手舞足蹈、心曠神怡也!

其云“益人謂善,害物謂惡”,咸仿佛乎外王內圣之言;又謂“律己宜秋,處世宜春”,亦陶熔乎誠意正心之旨。他如片花寸草,均有會心;遙水近山,不遺玄想。息機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論;信手拈時,造化之精微入悟。湖山乘興,盡可投囊;風月維潭,兼供揮麈。金繩覺路,宏開入夢之毫;寶筏迷津,直渡廣長之舌。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于詼諧。為色為空,知猶有這個在;如夢如影,且應作如是觀。

湖上晦村學人石龐序

【譯文】

張潮先生家在黃山,才華如西晉陸機那般汪洋恣肆。就像三國張子綱寫就《柟榴枕賦》,錦月投影于懷;也像艷比芍藥的辭章寫就,繁花當作美食。蘇軾治事的十三樓,景象美好依舊;杜牧吟詠的二十四橋,流風余韻尚存。人于安靜之中最能見出性情,誠然是我與他人沒有隔閡,喜怒不形于色。盡管弱不勝衣,卻可以一天天地變得清高淡泊,并且遠離那些渣滓污穢。憐才惜玉之時,心有靈犀;繡腹錦胸之貌,身如丹鳳。這些如同花間選來的句子,都發出珠玉一般的奇響;又如同月下題就的詞章,已然堆滿珊瑚笥內。哪像班固寫作《兩都賦》,僅只是分為《西都賦》《東都賦》;也不像莊周的《莊子》,只是分為內篇、外篇而已。

然而,美文艷語,只是才子的小伎倆而已;能夠寫出卓越奇特的思想,這才真正是詞人的本色。如果抒發性情來著述,根據閱歷來寫作,就會清亮如佛寺的鐘聲,令人猛省;暢響如孔子的木鐸,催人深思。那么《幽夢影》一書,我實在不能僅只是手舞足蹈、心曠神怡而已。

其中寫到“益人謂善,害物謂惡”,這與(儒家)外王內圣的言論有相似之處。又如“律己宜秋,處事宜春”,也是融入了(《大學》里)心正意誠的意旨。其他對于片花寸草,均有會心之語;遙水近山,不遺漏玄妙的想法。置身物外沒有了機心,古人的糟粕也就不會論及;有時又似信手拈來,把對大自然精微的認識寫入感悟。乘興飽覽湖光山色,(所思所慮)盡可投于錦囊之中;評談風月,更可以揮麈縱論。就像是用金繩開路,夢中的無色筆光明顯耀;又像是用寶筏渡過迷津,辭采如佛的舌頭善辯莫測。把風流作為道學,教化寓于詼諧之中。為色為空,知道“猶有這個在”;如夢如影,暫且“應作如是觀”。

湖上晦村學人石龐序

【序四】[清]王晫

記曰:和順積于中,英華發于外。凡文人之立言,皆英華之發于外者也。無不本乎中之積,而適與其人肖焉。

是故其人賢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達者,其言曠;其人奇者,其言創;其人韻者,其言多情而可思。張子所云: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圣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正此意也。

彼在昔立言之人,至今傳者,豈徒傳其言哉?傳其人而已矣。今舉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鈞天之奏,有曠若空谷之音。創者則如新錦出機,多情則如游絲裊樹。以為賢人可也,以為達人、奇人可也,以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形。張子以一人而兼眾妙,其殆瀛木之影歟?然則閱乎此一編,不啻與張子晤對,罄彼我之懷。又奚俟夢中相尋,以致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學弟松溪王晫拜題

【譯文】

和諧順從積于心中,英氣才華自然在外面表現出來。大凡文人的言論著作,都是其英氣才華外在的表現,無不緣于他心中的積累,而且恰好與他本人相一致。

因此,賢者的言論是雅潔的,哲人的言論是犀利的,高士的言論是清爽的,達人的言論是開明的,奇才的言論是新穎的,韻士的言論是多情而且引人深思的。張潮所說的“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圣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正是這種意思。

那些往昔有著作流傳至今的人,哪里只是傳播他的言論,是傳播其人而已。現如今列舉《幽夢影》中的言論,有的犀利如并州的剪刀,有的清爽如漢人哀仲所種梨子的美味,有的雅致如來自天庭的音樂,有的明朗如空谷里的足音,有的新穎如剛織出的錦緞,有的多情如游絲繚繞于樹上。認為他是賢人可以,認為他是達人、奇人可以,認為他是哲人亦無不可。就像瀛洲的樹木,中午看去,一葉百影。張潮憑借一己之才力而兼有眾多妙處,他(的著作)大概類似于瀛洲的樹影吧。然而看《幽夢影》這一冊書,無異于與張潮當面相對,彼此推心置腹坦誠相見。又哪里需要等到在夢中相尋,以致沉迷而不知歸路,中途返回呢?

同學弟松溪王晫拜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茂名市| 海晏县| 枣庄市| 互助| 临武县| 华阴市| 平凉市| 分宜县| 盐城市| 潼关县| 孝昌县| 三门县| 青州市| 湟中县| 赤水市| 炉霍县| 永嘉县| 珲春市| 呼和浩特市| 宁夏| 涟源市| 西贡区| 武义县| 沁阳市| 治县。| 前郭尔| 惠水县| 固阳县| 龙井市| 玉树县| 阳泉市| 文山县| 柳江县| 塔城市| 大新县| 望城县| 四子王旗| 广水市| 上杭县| 泾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