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集峭
- 小窗幽記
- (明)陸紹珩著 牧語譯注
- 11670字
- 2019-08-06 17:48:24
【原文】
今天下皆婦人矣!封疆縮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猶喧;戰血枯其人,而滿座之貂蟬自若①。我輩書生,既無誅賊討亂之柄,而一片報國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間見之②;使天下之須眉而婦人者,亦聳然有起色。集峭第三。
【注釋】
①貂蟬:貂尾和附蟬,古代為侍中、常侍等貴近之臣的冠飾,指代武官。
②楮(chǔ):紙。
【譯文】
現在天下還有哪個男兒可稱得上是大丈夫呢?無非都是一些女人罷了。國家的疆域在縮小,然而中庭依舊一片笙歌;因為戰爭戰士的血都流盡了,但滿座的公卿大臣卻仿佛無事一般。我們讀書人,既沒有殺掉賊子誅平亂事的權柄,而一片報效國家的熱忱,只有在字紙間顯現出來而已,以使天下懦弱的男人,也能驚動而有所改進。集峭第三。
【原文】
忠孝,吾家之寶;經史,吾家之田。
【譯文】
忠孝的優良品質是我們家里的寶貝,經史子集是我們家的田地。
【原文】
閑到白頭真是拙,醉逢青眼不知狂①。
【注釋】
①青眼:指黑色的眼珠?!扒嘌邸钡涔食鲎匀罴?,表示對人的欣賞、喜愛,表達自己的友好。
【譯文】
虛度光陰,一事無成就已經白了頭,真是笨拙;醉里遇到青眼相加,也不覺得自己疏狂。
【原文】
興之所到,不妨嘔出驚人;心故不然,也須隨場作戲。
【譯文】
興致所到之處,不妨說一些驚人之語;心中雖然不以為然,有時也得逢場作戲。
【原文】
放得俗人心下,方可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為得道。
【譯文】
能放得下做俗人心,才可以做大丈夫;放得下大丈夫的名利之心,才可以成為仙佛;放得下成仙成佛之心,才稱得上是得道。
【原文】
吟詩劣于講學,罵座惡于足恭①。兩而揆之②,寧為薄行狂夫,不作厚顏君子。
【注釋】
①罵座:漫罵同席的人。
②揆(kuí):揣測。
【譯文】
吟詠詩歌比講書要差一些,當場漫罵同座的人比虛偽的恭敬更可惡。拿這兩者相較,寧可做德行輕薄的狂夫,也不愿做厚顏
【原文】
觀人題壁,便識文章。
【譯文】
看一個人題寫在墻壁上的詩文,就可以了解他的文章了。
【原文】
寧為真士夫,不為假道學;寧為蘭摧玉折,不做蕭敷艾榮①。
【注釋】
①蕭敷艾榮:指蒿草長得很茂盛。比喻才能低下,品行卑劣的人一時得勢。蕭、艾,兩種惡草名。敷、榮,開花。
【譯文】
寧可做真正的士大夫,也不愿做偽君子;寧愿做蘭花、美玉一樣被折斷,也不愿像蕭艾那樣的惡草繁榮開花。
【原文】
隨口利牙,不顧天荒地老;翻腸倒肚,那管鬼哭神愁。
【譯文】
率意直說,不會顧及會不會天荒地老;率性而為,嘔心瀝血去標新立異寫文章,哪管什么鬼哭神嚎。
【原文】
身世浮名,余以夢蝶視之,斷不受肉眼相看。
【譯文】
對于地位名聲,我權當作夢中虛幻不實蝴蝶一樣對待,決不會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
【原文】
達人撒手懸崖,俗子沉身苦海。
【譯文】
曠達的人,能夠在危險的時候及時放手,凡夫俗子只能在苦海中沉浮無法自拔。
【原文】
銷骨口中①,生出蓮花九品②;鑠金舌上,容他鸚鵡千言。
【注釋】
①銷骨口、鑠金舌: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謂眾口毀謗可以銷人骨骼,喻讒言毀人。
②蓮花九品:佛家術語,指極樂境界。九品蓮臺是最高一等。
【譯文】
一個人口中說出銷骨鑠金可以毀人,但也可以自己修行以臻圓滿;眾口難調,隨便它像鸚鵡學舌一樣,人云亦云。
【原文】
少言語以當貴,多著述以當富,載清名以當車,咀英華以當肉。
【譯文】
把少說話當作高貴,把多書寫說當作富有,把擁有清白的名聲當作代步的車子,把反復體會文章當作吃肉一樣。
【原文】
竹外窺鶯,樹外窺山,峰外窺云,難道我有意無意①;鳥來窺人,月來窺酒,雪來窺書,卻看他有情無情。
【注釋】
①難道:難以說明。
在竹林外窺視黃鶯,樹林外看遠山,在山峰外窺看白云,很難說清我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鳥兒悄悄出來看人,月亮偷偷前來看美酒,大雪飄來窺視書籍,看它們是有情還是無情。
【原文】
裁如何體①,出月隱山;情景如何,落日映嶼;氣魄如何,收露斂色;議論如何,回飆拂渚②。
【注釋】
①如何:怎么樣。
②回飆:回旋的飆風。渚:水中的小洲。
【譯文】
文章的體裁怎么樣,要看其中顯露出來的月亮和隱去的青山;情景描繪怎么樣,要看落下的太陽以及被余暉映照的小島嶼;氣魄怎么樣,要看蒸發的露水和色彩的凝斂;議論怎么樣,要看回旋的風拂過水中的小洲。
【原文】
有大通必有大塞,無奇遇必無奇窮。
【譯文】
如果非常順利,就必然會有大的障礙;如果一生沒有奇特的際遇,就必然沒有極端的困厄。
【原文】
霧滿楊溪,玄豹山間偕日月①;云飛翰苑②,紫龍天外借風雷。
【注釋】
①玄豹:比喻隱居的人。
②翰苑:文苑,文翰薈萃之處。
【譯文】
楊溪被迷霧所籠罩,隱逸之士伴著日月住在山里;白云飛過翰苑,紫龍乘借著風雷之勢從天外而來。
【原文】
西山霽雪,東岳含煙;駕鳳橋以高飛,登雁塔而遠眺①。
【注釋】
①雁塔:即大雁塔,又名慈恩塔,位于今陜西西安境內。
【譯文】
西山的雪初晴,東岳仍然籠罩在煙霧中;沿著鳳凰飛升的通道高飛,登上大雁塔遠遠地眺望。
【原文】
一失腳為千古恨①,再回頭是百年人。
【注釋】
①一失腳:一時不小心犯下錯誤。
【譯文】
一旦犯下錯誤會鑄成終身的遺憾,回過頭來已經是事過境遷無法再彌補回來了。
【原文】
居軒冕之中①,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常懷廊廟的經綸。
【注釋】
①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
【譯文】
躋身達官顯貴享厚祿之時,一定要有山林隱逸那樣高雅的清氣;閑居在山林泉石之下,也要懷有治國安邦的韜略。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
【譯文】
做學問的人既要有謹慎的心思,又要有灑脫的趣味。
【原文】
平民種德施惠,是無位之公卿;仕夫貪財好貨,乃有爵的乞丐。
【譯文】
普通老百姓如果能廣施恩惠、積德行善,就相當于沒有祿位的公卿;達官貴人如果搜刮錢財貪婪無度,就是有爵位的乞丐。
【原文】
煩惱場空,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心歸自在乾坤。
【譯文】
看破煩惱的俗務,自身便是住在清涼世界中;斷絕追名逐利的念頭,心靈就可以回歸于自由自在的天地之間。
【原文】
覷破興衰究竟①,人我得失冰消;閱盡寂寞繁華,豪杰心腸灰冷。
【注釋】
①覷破:看破。
【譯文】
看破人世間興盛和衰落的真相,那么人我之別、得失計較就會像冰雪一樣消逝;看盡了寂寞和繁華的景象,爭強好勝的豪杰之心就會如灰般慢慢冷卻。
【原文】
名衲談禪①,必執經升座,便減三分禪理。
【注釋】
①衲:僧衣,僧人。
【譯文】
高僧們講經說法,必定要手執經書,升座宣講,這樣所講的禪理也就減少三分。
【原文】
窮通之境未遭,主持之局已定;老病之勢未催,生死之關先破。求之今世,誰堪語此?
【譯文】
困境和逆境都未曾遭遇,內心的方向就已經確定;年老和病痛的折磨還沒有到來,就已經看破了生死的關竅。用如此的標準看當今蕓蕓眾生,可以跟誰談論這些問題呢?
【原文】
一紙八行①,不遇寒溫之句;魚腹雁足②,空有往來之煩。是以嵇康不作③,嚴光口傳④,豫章擲之水中⑤,陳秦掛之壁上⑥。
【注釋】
①一紙八行:舊時紙箋,大多一頁寫八行。
②魚腹雁足:指書信,古人有借魚腹、雁足來傳信的說法。
③嵇康不作:嵇康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說:“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
④嚴光口傳:據《后漢書·嚴光傳》記載,嚴光年輕時曾經與光武帝劉秀一起游學,光武帝很欣賞他的才能,即位之后就派使者帶上書信請嚴光輔佐自己。嚴光沒有回寫書信,而是派人帶去口信:“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
⑤豫章擲之水中:《晉書》記載,殷羨,字洪喬,陳郡長平人。性耿介,曾為豫章太守,赴任時,京城許多人托他捎帶書函。走到石頭城的時候,他竟把所有的書函統統丟進河里,并且說:“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郵?!?
⑥陳泰掛之壁上:陳泰,字玄伯。《三國志·魏志·陳泰傳》記載:“正始中,徙游擊將軍,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懷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其封,及征為尚書,悉以還之。”
【譯文】
一張紙八行的書信,不過都是些噓寒問暖的話;書信往來,也只是白白地帶來煩惱。因此嵇康不作書信,嚴光不寫書信而只是使人口頭相傳,豫章郡守殷洪喬把書信都擲于水中,陳泰沒有打開就掛在了墻壁上。
【原文】
枝頭秋葉,將落猶然戀樹;檐前野鳥,除死方得離籠。人之處世,可憐如此。
【譯文】
樹枝上的秋葉,在秋天將凋落的時候還依戀樹身不忍離去;屋檐下的野鳥,除非死去才能脫離牢籠。人活在世間,也已經可憐到這種地步了。
【原文】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譯文】
讀書人要有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才能有應對任何變化都應付自如的辦法。
【原文】
立功建業,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①,便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注釋】
①少:微,稍稍。
【譯文】
開創事業建立功勛,事事都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如果稍微有一點追求虛名可望發跡的念頭,就成了虛偽的作秀。探究事理修行德行,每個念頭都要在虛處打好根基;如稍稍有計較功利得失的心思,便落入俗套了。
【原文】
執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夭,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自可以回天。
【譯文】
過于執拗的人福分微薄,而圓融通便的人福氣大;操之過急的人壽命很短,而寬容樸實的人年壽很長。所以通達事理的君子不談命,培養德行就是立命;君子也不談論天意,盡人事以改變天意。
【原文】
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
【譯文】
才華和智慧敏捷出色的人,應該用學問來理順浮躁之氣;志向和氣節激烈昂揚的人,應當修養德性來融合個性偏激的地方。
蒼蠅附驥①,捷則捷矣,難辭處后之羞;蔦蘿依松②,高則高矣,未免仰攀之恥。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③,毋為魚鳥親人。
【注釋】
①附驥:蚊蠅附在馬尾巴上,可以遠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輩或名人而成名。
②蔦蘿:蔦即桑寄生,女蘿即菟絲子,二者都是寄生于松柏的植物。
③風霜自挾:風霜,比喻高潔堅貞的節操。自挾,猶自恃、自負。
【譯文】
蒼蠅附在馬的尾巴上前行,快是快,但卻難以避免依附在馬屁股后的羞恥;蔦蘿依托在松樹上生長,高是高,卻免不了攀附仰仗的恥辱。因此,君子寧愿以風霜傲骨自我勉勵,也不肯像魚或鳥一樣依附于人。
【原文】
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求速者,多因速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
【譯文】
以時時觀察才能明白事情原委的人,常常因為太過講究明白事情而偏聽偏信,所以君子以恬靜修養來培養智慧;做事奮發急起求得迅速成功的人,往往因為想要快反而緩慢,欲速則不達,因此君子應該用鄭重的態度做事。
【原文】
有面前之譽易,無背后之毀難;有乍交之歡易,無久處之厭難。
【譯文】
讓別人當面夸獎自己是容易的,但沒有背后批評詆毀自己很難;剛開始交往時就產生好感容易,但時間長了而不產生厭煩很困難。
【原文】
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
【譯文】
世界上的事,既要能擔當,又要善于解脫羈絆。不能承擔重任,就不能成就經天緯地的事業;不善于解脫,就沒有超出世俗的襟懷。
【原文】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譯文】
對待他人要留一些多余而不竭盡的恩惠,這樣才可以維系永遠不會滿足的人心;處理事情要留有余地而不是竭盡智慧,這樣才可以提防無法預測的突然變故。
【原文】
無事如有事時提防,可以弭意外之變;有事如無事時鎮定,可以銷局中之危。
【譯文】
在平安無事時要如有事時一樣,處處提防,可以防止意外發生的變故;有事的時候像無事時那樣保持鎮定,才能平息發生的危機。
【原文】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譯文】
愛戀是所有緣法的根本,應該知道割舍;識見是各種欲望的
【原文】
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及圓融。
【譯文】
當牙齒都掉光了時,舌頭還存在,可見剛強終是勝不過柔弱;門已經朽壞時,卻沒有聽說門軸被蟲所蛀蝕,可見偏執豈能比得上圓融。
【原文】
榮寵傍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后福跟隨,何須戚戚。
【譯文】
與榮耀、寵幸的相隨的就有恥辱在等待,所以人得志時不必那么自得;困厄、窘迫的后面就是福氣,所以不必傷心悲戚。
【原文】
看破有盡身軀,萬境之塵緣自息;悟入無懷境界,一輪之心月獨明。
【譯文】
看破了這有限生命,世上所有塵緣自然就都熄滅了;參悟到了胸中無物境界,心里的明月將永遠澄明。
【原文】
霜天聞鶴唳,雪夜聽雞鳴,得乾坤清絕之氣;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識宇宙活潑之機。
【譯文】
在秋霜之日聽到鶴鳴,在寒冷的雪夜聽到雞叫,可以獲得天地間清絕的氣韻;向晴空中看鳥兒飛翔,向流水中看魚兒嬉戲,體悟到宇宙中活潑的生機。
【原文】
斜陽樹下,閑隨老衲清談;深雪堂中,戲與騷人白戰①。
【注釋】
①白戰:徒手作戰,此指作詩時禁用某些較常用的字。
【譯文】
在斜陽夕照的樹下,閑適和老僧清談;在大雪包圍的廳堂內,在與詩人文士做文字游戲。
【原文】
山月江煙,鐵笛數聲,便成清賞;天風海濤,扁舟一葉,大是奇觀。
【譯文】
山月照耀,江上煙霧籠罩,數聲鐵笛響起,這便是可以欣賞的清寧;狂風大作波濤洶涌,一葉扁舟在其間穿行,這真是一大奇觀。
【原文】
秋風閉戶,夜雨挑燈,臥讀《離騷》淚下;霽日尋芳,春宵載酒,閑歌《樂府》神怡。
【譯文】
秋風起,夜雨連綿,關起門挑亮油燈,臥床誦讀《離騷》,不禁潸然淚下;晴朗的春日,踏青賞花,春夜里一邊把酒,一邊悠閑地唱著《樂府》,令人心曠神怡。
云水中載酒,松篁里煎茶,豈必鑾坡侍宴①;山林下著書,花鳥間得句,何須鳳沼揮毫②。
【注釋】
①鑾坡:唐德宗時,曾移學士院于金鑾殿旁的金鑾坡上,后世遂以“鑾坡”為翰林院的別稱。
②鳳沼:即鳳凰池。魏晉南北朝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鳳沼”。
【譯文】
山水間載酒賞游,松竹間汲水煎茶,都是人生中愜意的事,不一定非要入職翰林院侍奉皇帝宴飲;山林中著書立說,鳥語花香中吟詩,都是人生中令人羨慕的事,不必非要在中書省草擬詔旨。
【原文】
人生不好古,象鼎犧樽①,變為瓦缶;世道不憐才,鳳毛麟角,化作灰塵。
【注釋】
①象鼎:以象紋飾鼎。犧樽:犧牛形酒樽。
【譯文】
人的一生倘若不喜好古玩的話,那么像鼎、犧樽這樣珍貴的古器也就如同一般的瓦器一樣;人世間倘若不憐惜人才,那么如鳳毛麟角那樣的人才,也終究像塵土一樣不被重視。
【原文】
要做男子,須負剛腸;欲學古人,當堅苦志。
【譯文】
要做個大丈夫,必須有一副剛直的心腸;要學習古人,就應當堅定磨煉筋骨的志向。
【原文】
風塵善病,伏枕處一片青山;歲月長吟,操觚時千篇白雪①。
【注釋】
①白雪:典出宋玉《對楚王問》,中有“陽春白雪”之語,后用來泛指高雅藝術。
【譯文】
人在塵世中一路風塵,容易生病,當頭躺在枕上,遙望著青蔥的群山;在悠悠歲月中不斷呻吟,等到寫詩行文之時,就能寫出千篇《白雪》這樣高雅的文章。
【原文】
親兄弟折箸,璧合翻作瓜分①;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注釋】
①璧合:美玉結合在一塊。
【譯文】
親兄弟不和睦,就如同價值連城的一組美玉,分散開來便失去價值;讀書人愛財,就使濃郁的書香味轉變為銅臭氣息。
【原文】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譯文】
如果心靈被身體所奴役、驅使,這個人就會像淪為牛馬承受辛苦;如果一個人被名利所束縛、牽絆,那他就像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不得自由。
【原文】
懶見俗人,權辭托病;怕逢塵事,詭跡逃禪。
倘若懶得見到那些世俗之人,就權且托詞生病了;假若害怕遭逢塵世之事,就隱藏行跡,逃遁世事,參禪悟道吧。
【原文】
人不通古今,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衣冠狗彘。
【譯文】
人不通曉古今歷史變化的道理,那就像穿著衣服的牛馬一樣;讀書人如果不知廉恥,那就像穿衣戴帽的豬狗一樣。
【原文】
道院吹笙,松風裊裊;空門洗缽,花雨紛紛。
【譯文】
在道院里吹笙,道院外的松林風聲裊裊而來;在佛門中傳法,突然感到落花如雨一樣飄落。
【原文】
囊無阿堵物①,豈便求人;盤有水晶鹽②,猶堪留客。
【注釋】
①阿堵物:即錢?!鞍⒍隆睘榱谡Z,猶言這個。典出《世說新語·規箴》》:“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
②水晶鹽:即指鹽。
【譯文】
即使囊中羞澀,一分錢也沒有,也未必要去求人;盤子中有鹽也可以待客,就看客人是不是真正的知音。
【原文】
種兩頃附郭田①,量晴校雨;尋幾個知心友,弄月嘲風。
【注釋】
①附郭田:靠近城郭的田地,指良田。
【譯文】
耕種兩頃城郊的田地,預測天氣的晴雨變化;尋幾個知心的朋友,欣賞明月清風,吟詩作賦。
【原文】
著屐登山,翠微中獨逢老衲;乘桴浮海,雪浪里群傍閑鷗。
【譯文】
腳穿草鞋攀登高山,在青翠的山色中獨自行走時遇見一老僧;坐著小船泛舟海上,雪白的浪花里有成群的海鷗悠閑地飛翔。
【原文】
才士不妨泛駕①,轅下駒吾弗愿也②;諍臣豈合模棱,殿上虎君無尤焉③。
【注釋】
①泛駕:翻車,比喻不受駕馭。
②轅下駒:指車轅下不慣駕車之幼馬,也比喻少見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后亦作自謙之辭。
③殿上虎:宋諫議大夫劉安世的綽號,后用以稱頌敢于抗爭的諫官。
【譯文】
有才能的人不妨到處悠游,像車轅下之馬駒那樣的生活不是我所愿意的;直言敢諫的臣子怎能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呢?像劉安世那樣的諫官君王是不會怪罪的。
荷錢榆莢①,飛來都作青蚨②;柔玉溫香,觀想可成白骨。
【注釋】
①荷錢榆莢:荷葉初生時,形狀如錢,故稱荷錢,榆莢亦稱榆錢,這里指代一切金錢。
②青蚨(fú):傳說中南方的一種蟲,古代用作銅錢的別名。
【譯文】
新長出的荷葉和榆莢,都可以看作銅錢飛來;柔美香艷的女子,認真思量,也可以看成是一堆白骨。
【原文】
旅館題蕉,一路留來魂夢譜;客途驚雁,半天寄落別離書。
【譯文】
在旅館中題詩于芭蕉葉上,一路留下無數魂牽夢繞的詩譜;在旅途中突然驚起了飛雁,從半空中落下一封別離的書信。
【原文】
歌兒帶煙霞之致,舞女具丘壑之資,生成世外風姿,不慣塵中物色。
【譯文】
牧童的歌聲帶著煙霞繚繞的山林的韻致,舞女的舞姿具有林間田園的姿態。他們生來就帶有世俗之外的風姿,不習慣塵世中的景物美色。
【原文】
今古文章,只在蘇東坡鼻端定優劣;一時人品,卻從阮嗣宗眼內別雌黃①。
【注釋】
①阮嗣宗:阮籍,字嗣宗,三國魏時詩人。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涂抹后改寫。
【譯文】
古今的文章,蘇東坡的鼻端就可以評定優劣;一時的人品,卻要靠阮籍的青眼白眼來辨別好壞。
【原文】
魑魅滿前,笑著阮家無鬼論①;炎囂閱世,愁披劉氏北風圖②。氣奪山川,色結煙霞。
【注釋】
①阮家無鬼論:據載晉永嘉年間,太子舍人阮瞻一向主張無鬼論,并經常以此與人論爭。有一位十分善辯之人,在與之談論命理之時言及鬼神,阮瞻與之論爭很久,依然沒有被客說服,客于是說:“鬼神,古今圣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仆便是鬼?!庇谑蔷妥優楫愋蜗Я?。
②劉氏北風圖:劉氏即東漢人劉褒,著名的畫家,據傳劉褒曾經畫下《云漢圖》《北風圖》,觀覽《云漢圖》可以使人感覺發熱,觀覽《北風圖》,則使人發冷。
【譯文】
世上充滿了陰險狡詐如鬼的人,而阮瞻卻主張無鬼論,真是可笑??粗@紛亂攘攘的塵世,不禁滿懷憂愁地披覽劉褒的“北風圖”,它的氣勢蓋過了山川,墨色糾結了煙霞的郁氣。
【原文】
詩思在灞陵橋上,微吟處,林岫便已浩然;野趣在鏡湖曲邊,獨往時,山川自相映發。
【譯文】
作詩的思緒在灞陵橋上風雪中,開始輕聲吟誦,山林峰巒已是浩然潔白;山野的幽趣在鏡湖曲水之畔,獨自前往觀賞時,便感到山川相互輝映,生機盎然。
至音不合眾聽,故伯牙絕弦①;至寶不同眾好,故卞和泣玉②。
【注釋】
①伯牙絕弦:俞伯牙、鐘子期彼此為知己。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②卞和泣玉:卞和得到上好美玉,就想向楚王進獻,先后向厲王、武王進獻,不僅沒有得到重用,反而以欺騙之罪被截去雙腳,這塊玉其實就是聞名于后世的和氏璧。
【譯文】
格調最高的音樂很難讓眾人接受,所以伯牙在鐘子期死后便摔斷了琴弦;最珍貴的寶物不能跟一般人的喜好一樣,因此卞和才會抱著玉在荊山下面哭泣。
【原文】
看文字,須如猛將用兵,直是鏖戰一陣;亦如酷吏治獄,直是推勘到底,決不恕他。
【譯文】
欣賞文章,應該像猛將布置軍隊一樣,必須是一場激烈的戰斗;又跟嚴酷的官吏審理案件,必須探查出個究竟,絕不寬恕。
【原文】
名山乏侶,不解壁上芒鞋;好景無詩,虛攜囊中錦字①。
【注釋】
①囊中錦字:李商隱《李賀小詩》載,李賀常常騎驢外出,帶著錦囊,途中想到佳句,便投入囊中。
【譯文】
如果在知名的山川勝地,沒有知心伴侶同游,那么寧可將草鞋掛在墻上,也絕不出游;面對美好景致,如果沒有好詩助興,即使懷中抱著錦囊,收藏有好文字,那也是徒然。
【原文】
遼水無極①,雁山參云②,閨中風暖,陌上草薰③。
【注釋】
①“遼水無極”四句:見江淹的《別賦》。無極:沒有邊際。
②雁山:雁門山。
③陌:鄉間小道。
【譯文】
水面寬闊,無邊無際,雁門山直入云霄,閨中的風兒和煦溫暖,鄉間小道上的青草散發著清香。
【原文】
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譯文】
秋天的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月亮像珪玉一樣皎潔明亮;明月照亮白露,交相輝映。與你分別后,思念的心一直放不下。
【原文】
聲應氣求之夫①,決不在于尋行數墨之士;風行水上之文,決不在于一字一句之奇。
【注釋】
①聲應氣求:志趣相投?!兑住で罚骸巴曄鄳?,同氣相求。”
【譯文】
志趣相投的好友,絕不是需要通過筆墨文章加以了解的迂腐人;如風在水上掠過形成波紋那樣自然的好文章,絕不在于一字或一句的奇特上。
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①。
【注釋】
①塊壘:比喻郁結的憤激不平之氣。
【譯文】
借用他人的酒杯,來沖刷自己心中的激憤、不平。
【原文】
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
【譯文】
春天到了,到處一片碧綠,無法知道湘水的深淺;日暮降臨,漆黑蒼茫,忘記了巴陵道有多長。
【原文】
奇曲雅樂,所以禁淫也;錦繡黼黻①,所以御暴也。縟則太過②,是以檀卿刺鄭聲③,周人傷北里④。
【注釋】
①黼黻(fǔ fú):泛指禮服上所繡的華美花紋。
②縟:繁多,繁重。
③檀卿刺鄭聲:檀卿,春秋時期魯國人檀弓。鄭聲,鄭國的音樂,儒家認為“鄭聲淫”。
④北里:一種萎靡粗俗的舞曲。
【譯文】
奇妙的曲子、高雅的音樂陶冶心靈,所以要禁止低俗的音樂;絲織刺繡精美華麗,所以要預防奢侈。極為煩瑣就會太過,因此魯人檀弓譏刺鄭國的靡靡之音,周人抨擊北里這樣糜爛的舞曲。
【原文】
靜若清夜之列宿①,動若流彗之互奔②。
【注釋】
①宿:星宿。
②流彗:流星,又稱彗星。
【譯文】
靜就要像清涼的夜色中的那些星宿一樣安閑,動就要像疾逝而下的流星一樣迅疾。
【原文】
停之如棲鵠,揮之如驚鴻,飄纓蕤于軒幌①,發暉曜于群龍②。
【注釋】
①纓蕤:本指帽子上的飾物,在此指旗幟的飾物。軒幌:轅車。
②暉曜:明亮的光芒。
【譯文】
停下來要像棲息的天鵝一樣平靜,揮舞的時候要像受驚的鴻雁一樣充滿力量,轅車上旗幟的飾物在隨風飄動,旗幟上的群龍發出耀眼的光芒。
【原文】
始緣甍而冒棟①,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廡②,末縈盈于帷席。
【注釋】
①緣:沿著。甍(méng):屋脊。
②便娟:輕盈美好的樣子。墀廡:庭院。
【譯文】
光芒剛開始的時候沿著屋脊進而沖破了房屋的棟梁,最終從打開的簾子的縫隙中進來了;陽光最初映照在院落之中,后來就照耀到床幃和床席間。
云氣蔭于叢蓍,金精養于秋菊。落葉半床,狂花滿屋。
【譯文】
云氣蒙蔽在蓍草叢中,甘菊在秋菊之中生長;床上撒了半床的落葉,被狂風吹落的花瓣灑了滿屋。
【原文】
雨送添硯之水,竹供掃榻之風。
【譯文】
細雨送來了硯臺中需要添加的水,竹林的風可以用來打掃床榻。
【原文】
血三年而藏碧①,魂一變而成紅②。
【注釋】
①血三年而藏碧:化用《莊子·外物》中的語句:“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伍員、萇弘都是忠義之臣。
②魂一變而成紅:相傳戰國時期蜀王杜宇稱帝,建號望帝,之后退位隱居于西山,死后化為杜鵑。每年暮春時分就會鳴叫,聲音十分悲戚,一直到嘴角啼叫得都流血了還不停止。李商隱有“望帝春心托杜鵑”,即是化用此典故。
【譯文】
像伍員、萇弘這樣忠義之臣的血珍藏三年而化成了碧玉,望帝的魂魄一變而成為杜鵑,日日悲鳴直至嘴角流血仍然不止。
【原文】
舉黃花而乘月艷,籠黛葉而卷云翹①。
【注釋】
①黛葉:指烏黑的頭發。云翹:像云朵一樣高高聳起的發髻。
【譯文】
手中高擎黃花,借著明亮的月色,將鮮艷的花朵扎在頭上;用手攏一下烏黑的頭發,挽起像云朵一樣高高聳起的發髻。
【原文】
垂綸簾外,疑鉤勢之重懸;透影窗中,若鏡光之開照。
【譯文】
在簾外的池子中垂釣,懷疑魚鉤下沉被魚咬鉤了;池水透過窗中反射的影子,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照著。
【原文】
疊輕蕊而矜暖①,布重泥而訝濕;跡似連珠②,形如聚粒。
【注釋】
①蕊:花蕊。矜暖:溫暖。
②跡:行跡。
【譯文】
雨滴重重疊疊輕輕地包裹著花蕊,使花蕊看起來很溫暖的樣子;雨滴落在厚厚的土地上,驚訝地發現它沾濕了土地。雨滴下落的樣子就像是串起來的珠子,落下來形狀像是聚在一起的珠粒。
【原文】
霄光分曉,出虛竇以雙飛①;微陰合瞑②,舞低檐而并入。
【注釋】
①虛竇:虛掩的鳥巢。
②微陰合瞑:天色將要變得晦暗的時候,即指夜晚即將來臨的時候。
天剛蒙蒙亮的時候,鳥兒就從虛掩著的巢中成雙成對地飛出;夜晚天色變得晦暗,鳥兒又在屋檐下飛舞著一同歸巢。
【原文】
任他極有見識①,看得假認不得真②;隨你極有聰明,賣得巧藏不得拙。
【注釋】
①任:任憑。
②認:辨認。
【譯文】
盡管他的見識高深,卻看得到假處看不到真處;隨你多么聰明,卻只能表現出巧妙之處,而掩藏不住其中的笨拙。
【原文】
傷心之事,即懦夫亦動怒發;快心之舉,雖愁人亦開笑顏。
【譯文】
遇到傷心的事情,即使是懦弱的人也會怒發沖冠;遇到大快人心的事情,即使愁苦之人也會展開微笑。
【原文】
論官府不如論帝王,以佐史臣之不逮;談閨閫不如談艷麗,以補風人之見遺。
【譯文】
談論官府的事不如討論帝王之事,來補充史官沒有寫到的地方;談論閨閣之事不如談談才子佳人的艷事,來補充被采集民歌觀民風者的遺漏。
【原文】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勞。
【譯文】
每一種技藝,就可以在世間成名,只有無一技之長的人才最苦;一種很小的技藝就可以自立,那些多才多藝的人活得最辛苦。
【原文】
傲骨、俠骨、媚骨,即枯骨可致千金①;冷語、雋語、韻語,即片語亦重九鼎②。
【注釋】
①枯骨可致千金:即“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戰國策》載,古時一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馬,得一死馬,仍用五百金買馬首,后不出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馬。
②片語亦重九鼎:即“一言九鼎”的故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寫平原君贊揚毛遂:“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譯文】
狂傲之骨、俠義之骨、忠貞之骨,就算是枯骨也可以換來千金;冷語、雋語、韻語,即使是只言片語也可重于一言九鼎。
【原文】
議生草莽無輕重,論到家庭無是非。
【譯文】
民間百姓議論國家大事,再怎么熱鬧也無足輕重,家庭瑣事沒什么是非可言。
【原文】
圣賢不白之衷①,托之日月;天地不平之氣,托之風雷。
①不白之衷:無法表白的心跡。
【譯文】
圣人賢人都無法表露的心跡,就托付于日月;天地間因不公平而產生的怒氣,就托付給風雷。
【原文】
風流易蕩,佯狂近顛。
【譯文】
風流不羈容易走向放蕩,佯裝狂放近乎使人瘋癲。
【原文】
書載茂先三十乘①,便可移家;囊無子美一文錢②,盡堪結客。
【注釋】
①茂先:即晉代文學家張華,歷任中書令、尚書、司空等職,以“博物洽聞”著稱于世?!稌x書·張華傳》載:“(張華)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余財,惟有文史溢于機篋。嘗徙居,載書三十乘?!?
②囊無子美一文錢:化用杜甫的典故,唐代大詩人杜甫,字子美,雖然窮困潦倒,但始終關注國家民生之事,結交了很多詩人朋友,曾自作《空囊》詩有云:“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譯文】
像文學家張華那樣藏書豐富,便可以搬家了;像杜甫那樣囊中雖然沒有一文錢,仍然可以結交賓客。
【原文】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決然不露。夫人有短,所以見長。
【譯文】
有所作為的人,言行氣度肯定不同凡俗;名利有所受用的人,必然是深藏不露,不賣弄才情。人有所短,必定也有所長。
【原文】
松枝自是幽人筆,竹葉常浮野客杯;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譯文】
松枝可當作隱士的筆,竹葉常常飄在山野之人的杯中;姑且與少年共飲美酒,然后到西山往來狩獵。
【原文】
好山當戶天呈畫①,古寺為鄰僧報鐘。
【注釋】
①當戶:正對門戶。
【譯文】
美麗的青山正對門戶,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與清幽的古寺相鄰,每天都能聽到僧人敲鐘報時。
【原文】
瑤草與芳蘭而并茂,蒼松齊古柏以增齡。
【譯文】
瑤草與芳蘭都十分繁茂,蒼松與古柏共同生長。
【原文】
群鴻戲海,野鶴游天①。
①“群鴻”二句:這句話是指書法的高妙瀟灑。南朝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有“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本洹?
【譯文】
書法作品上的字,猶如成群的大雁一起在大海上嬉戲,又似成群的野鶴一起在藍天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