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知幾人稱王候
- 三國之昭烈帝新傳
- 不說話的皮特
- 2045字
- 2019-09-19 23:17:59
當今天子駕崩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被傳開,大漢所有郡城和主要縣城的士族百姓都知道了,至于怎么死的也只是大漢體制內傳開。
“吳縣令,天子怎么會中風而死?”云中郡下武泉縣丞收到告示后就提出了一問。“張縣丞,此事某也不清楚,不過陛下英年早逝,又沒有子嗣,先帝僅僅只有兩子,劉辯早死,大漢的天下這可如何是好?”旁邊縣丞一聽就知道這天又要更亂了。
蜀中的告示也是比較慢,山路十八彎,傳信的士兵也是不容易才把天子駕崩的消息傳到益州成都。
“主公,當今陛下死于董卓之手,此仇不共戴天,當提兵伐之。”原來是蜀中智謀之人法正。
“主公不可,如今天子新喪,吾等應該等其入墓再另打算。”原來是益州主簿鄧芝,反對法正之謀。不說能不能打過,就是過漢中張魯那一關可能都要難住很多人。
法正還欲再說,只是被劉璋抬手示意再議,“先替當今陛下守禮三個月,再議論其他事情。”
大漢四百年的香火到劉協這一脈就斷了,果真如歷史一般明君難得,昏君一般。劉協就這樣稀里糊涂的被李儒給整死了,到現在都沒有人知道,因為知道的幾人已經被他暗地里全部滅口了。
董卓一看各地諸侯也沒有太激烈的反應,估計劉協死了,反而對這群外姓諸侯算是好處,董卓,賈詡,李儒一起商議怎么做好最后的喪事,到底是埋在長安還是埋在洛陽,因為按祖制劉協應該入洛陽陵墓而不是長安。
“丞相,屬下有一計謀,可以減除令人頭疼的大漢忠臣。”
“哦,文優,說來聽聽。”本來都是喪事,李儒還能把喪事變好事的本領,不錯不錯。
“只需要把劉協發往洛陽皇陵安置即可,”董卓一聽,“此話何解?”
“丞相,屆時忠于漢室的大臣愿意追隨劉協的都可一同去洛陽,如此令人頭疼的漢室忠臣也就不會再給丞相添亂,而且還會瓜分曹操手中大權,豈不美哉。”賈詡在一旁聽到,不錯這個計謀看似很平常,但解決了忠心不二的漢室臣子和美了董卓名聲,最起碼讓劉協入了洛陽皇陵,至于后邊會怎么樣?天知地知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未央殿文武大臣集聚一趟,而董卓破天荒的沒有對一眾跋扈,同時身穿白色孝服,站在百官之首。
“人有悲歡離合,也有生老病死,沒有想到陛下先一步比臣先走了,”沒說完就假裝在站在那里掩面哭泣。
“如今陛下駕崩,又無子嗣,該當如何?”旁邊的李儒一聽,連忙站出。
“丞相,如今當務之急是讓陛下入土為安,臣建議讓陛下入洛陽故都皇陵,也好追隨先帝。”旁邊賈詡站出表示附議,旁邊董卓之人也都站出來附議,就連司徒王允等人也都站出來附議。
一時間未央殿,都忘記了陛下沒有子嗣而漢室沒有皇上了。
“如此,傳兗州牧曹操詔書,讓他準備為陛下操辦一切。”董卓也不哭泣了,直接說出了目的,甩手掌柜。
“另外,如果有人愿意為陛下守靈三年的也可以去,本相會安排士兵隨行保護。”底下大臣一聽,可以離開長安了,不用每日心驚膽戰茍活了。
“五日后安排陛下出殯,百官送行。”至于底下大臣,卻沒有一人站出來責問陛下為何突然駕崩,因為忠志之人都在這六年被董卓殺的不敢出聲了。
退朝后,王允,黃琬,士孫瑞三人走在回去的路上,“司徒,陛下就這么死了,大漢真的滅亡了嗎?”王允一聽,也是心里抹淚,一心匡扶漢室,沒想到陛下卻死在女人肚子上。謠言止于智者,而王允更是可以推斷,劉協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日夜鞭笞,所以肯定有人故意讓天子駕崩,董卓不可能,因為他知道天子在他手中一日,他就有從中受益多一些。
“陛下去哪里,老臣也去哪里,如果兩位大臣也想追隨陛下,就收拾下準備去洛陽,總比活在董卓淫威之下好。”司徒王允也活夠了,這輩子就為大漢盡最后一份忠義吧!
兩人聽后紛紛停下腳步,思索起來,而王允已經越走越遠。
長安街,出殯的人其實不多,只是文武百官送行,城內百姓早就知道陛下駕崩了,只是不敢出來,只能探頭望向街道一排排的馬車和隨從的眾人。
一些老臣哭的那叫一個慘,也有的黯然淚下,當然很大部分一些人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出了長安十里,董卓就停止前進了,而繼續前行的便是司徒王允帶領的一群漢室忠臣前往洛陽。
如今的洛陽在曹操的經營下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的輝煌,剛剛拿下豫州的曹操,等勢力整合完成就打算聯合袁紹攻打董卓,迎回天子,沒想到天子卻駕崩了,如今群龍無首,大漢是名存實亡了,除非劉備,劉璋,劉表或者劉繇等人有人愿意繼承漢室正統。
經過兩日的行走,出殯的隊伍終于走到了洛陽邊界,而曹操率領手下文武百官早就等待了。
歷史的軌跡終會有那么相似,當年的曹操是洛陽迎天子,然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如今的陛下已經去世了,迎來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體。不過曹操已經不為漢室活了,而是為自己,為跟隨自己的文武百官活,迎取陛下入洛陽皇陵就是收取漢室忠臣的心。
“臣,兗州牧,曹操救駕來遲,救駕來遲,痛煞我也。”曹操演戲要做全,直接現場就給大漢的百官演了一處什么叫做收人心。
“司空快快請起,如今陛下新喪,正是需要司空主持大局的時候,當先把陛下入土為安最好。”曹操抬頭一看是老熟人司徒王允,“王大人所言甚是,在下接到長安急報,就早就安排工匠完成了皇陵,獻陵供陛下安息。”
曹操人馬讓出道路,讓出殯的文武百官前行趕往洛陽,然后在前往獻陵,安排劉協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