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的故事(權威典藏版)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1689字
- 2020-03-05 14:11:19
第五章 尼羅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最初的那道曙光。
人類歷史就是一個饑餓的生命為填飽肚子而不停地尋找食物的歷史。什么地方有豐富、充足的食物,人類就會遷徙到哪里。
尼羅河流域盛產糧食這一點,早就四海皆知。那些來自非洲大陸、阿拉伯沙漠、西亞的人群之所以一代代涌入古埃及,為的就是去那里攫取豐富的物產。入侵者組成了一個新民族“雷米”(也就是“人們”的意思),就好像希伯來人自稱為“上帝的選民”一樣。他們真應該感謝命運之神將其帶到了這片狹長的土地上。
每年夏天,尼羅河會將整塊谷地變成一個淺湖,而等到河水退去時,厚厚的肥沃泥土就會覆蓋在所有的耕地上。
這條滿懷慈愛的河流,用相當于百萬人力的巨大能量養育著人類最早的幾個大城市中的人民。當然,并不是說河谷中的每個地方均為水源富足的良田。不過,在那些地方,人們用小型運河和升降裝置組成了一個復雜的灌溉系統,將河水從尼羅河中引導到高岸上,然后,再借助更為復雜的灌溉系統,將河水澆灌到岸上的每寸田地里。
遠古人類一般一天用于尋找食物的時間長達16小時,而古埃及農民和市民的生活卻相對悠閑。于是,他們利用閑暇時間為自己做了很多裝飾性的、沒有實際用途的小物件。
一天,一個古埃及人突然發現,他的頭腦竟然可以思考各種和吃飯、睡覺、給孩子尋找住所無關的事情。此時,古埃及人就開始思索一些超越日常生活的問題,如:天上的星星是從哪里來的?那些恐怖的雷聲是誰制造的?尼羅河定期泛濫,以至于人們可以根據潮水漲落來編訂歷法,是由什么力量支配的?而他自己又究竟是誰?像他自己這么一個奇怪的小生命,常年被死亡和病痛困擾著,卻又為什么可以整天沉浸于快樂和歡笑之中呢?
他問了許多類似的問題,一般會有人禮貌地為其盡力作答。這些善于給出問題答案的人,就是古埃及人所稱的“祭司”,他們成了古埃及人的思想衛士,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們由于學識淵博而被賦予保管文獻記錄的神圣職責。他們以為,人生在世,若只考慮自身利益,是不能善終的,所以,他們將注意力投向來世。
他們認為,在來世,人的靈魂飄蕩于西方群山外的遙遠地方,并將自己的行為向奧西里斯這位掌管生死的神祇進行匯報,好讓他做出最后的審判。實際上,祭司將伊西斯和奧西里斯統治的來世王國的重要性過分夸大了,以至于古埃及人只將今生今世當作通往來世的短暫過渡,甚至將生機勃勃的尼羅河流域當作充斥著死亡氣息的墳場和墓地。
更為奇特的是,古埃及人相信,肉體是靈魂在塵世的寄居地,靈魂一定要占有肉體才得以進入奧西里斯的王國。所以,每當有人死去時,親人們就會將香油涂滿尸體,并將尸體在碳酸鈉溶液里浸泡好幾周,然后,在尸體里填入樹脂。
波斯語將樹脂稱為“木米埃”(Mumiai),所以,這些涂滿香油的尸體就叫“木乃伊”(Mummy)。木乃伊被專用麻布包起來,然后放在一口特制的棺材里,最后被送進墳墓。古埃及人的墳墓絕對是貨真價實的“家”,那里擺放著各種家具,用以消磨無聊時光的樂器,甚至還有廚師、面包師和理發師的雕像,為的是確保這個黑暗之家的主人可以享用食物,并整理儀容。
開始的時候,這些墳墓被開鑿在西邊山上的巖石上。后來,古埃及人北遷,于是不得不在沙漠中修建墳墓。但在沙漠里,兇狠的野獸數不勝數,此外,還有盜墓賊會來破壞木乃伊并劫掠陪葬物品。為了防止盜墓者褻瀆死者的尸體,古埃及人只好在墳墓上摞起石堆。后來,這些小丘變得越來越大——有錢人總想將自己的墳墓修得比窮人的墳墓高大一些,于是,大家競相攀比。
后來,生活在公元前3000年的胡夫(Khufu,前2598—前2566,古埃及法老),創下了最高的墳墓紀錄。古希臘人稱他為奇阿普斯(Cheops),他的墳堆被稱作金字塔(pyramid,在古埃及語中,pirem-us表示“高”)。
胡夫金字塔有500多英尺高,面積達13英畝(1英畝等于4046.86平方米),相當于基督教世界里最大的建筑——圣保羅大教堂的3倍。
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10萬多人被迫淪為苦力,將沉重的石料由尼羅河對岸運過來(他們是怎樣做到的,我們無從知曉),在沙漠中長途拖拽石料,最后,還要將石料吊到準確的高度和位置。更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國王的建筑師和工程師的出色施工:金字塔底通往國王墓室的那些狹窄甬道,直到今天竟然還沒被上萬噸重的石料壓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