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勢物語圖典(日本古典名著圖讀書系)
- (日)無名氏
- 676字
- 2019-08-20 09:51:07
第十六段
昔日有個男子名叫紀有常,他曾侍奉過三代天皇,顯赫一時。但到了晚年,隨著時勢的變遷和權力的更迭,他漸漸潦倒,淪落到比一般宮里人都不如的地步。他人品高尚,心靈美,愛高雅,非同一般。但他不識處世之道,生活雖貧困,卻依然是當年榮華富貴時的心境,緣此,與他多年相伴的妻子,對他的愛情也逐漸淡薄起來,最后削發為尼,遷居到了老早就當了尼姑的姐姐那里。


我身雖依舊,人面何處尋(二)
此男子對一女子一見鐘情,在情意漸深之時,不料女子突然遷居他處。男子時常到女子住處,面對月亮與梅花,不禁熱淚潸潸。圖為此男子坐下凝視月與花的情態。此圖選自屋宗達畫《伊勢物語圖紙箋》,繪于江戶時代初期。
妻子就是這種性格的女子。且不說紀有常表面上如何,實際上此前他們就不曾有過實際的和睦生活。然而,她一旦要離家遠去,又不免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心中油然生起哀愁之感。他想對她有所表示,但無奈手頭拮據,連餞別也無法辦到。思慮再三,一籌莫展,只好寫一封信寄給平素比較親近的友人,信中寫道:“緣此,妻子最后出家了。我連略表寸心也辦不到。就此送別她,乃將遺憾終生。”末尾附歌一首,歌曰:
屈指歷數結發緣,
不覺虛度四十年。
他的友人讀了信,對他十分同情,不僅給他送去許多衣服,還給他送去了寢具。并附歌一首,歌曰:
常年相伴四十載,
夫人可曾感君懷。
紀有常高興地答歌曰:
天之羽衣屈尊至,
內人豈敢接受斯。
他以不勝感謝之情,又追加一首歌曰:
秋至疑為露濡袖,
卻原來是淚未干。

我身雖依舊,人面何處尋(三)
圖為將此男子賞月與梅,以及此男子倒在廊道上這兩個場景,放在同一畫面上。本圖選自異本《伊勢物語繪卷》,繪于鐮倉時代。